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小君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艺术
  • 4篇课程
  • 3篇学科
  • 3篇山水
  • 3篇山水画
  • 3篇审美
  • 3篇美育
  • 3篇教学
  • 2篇学理
  • 2篇艺术课
  • 2篇艺术课程
  • 2篇审美化
  • 2篇美化
  • 2篇美育课
  • 2篇美育课程
  • 2篇跨学科
  • 2篇教学模式
  • 1篇地域风情
  • 1篇地域文化
  • 1篇都市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 1篇巴蜀中学

作者

  • 11篇毕小君
  • 1篇张彤
  • 1篇赵伶俐
  • 1篇颜婷婷

传媒

  • 3篇美术观察
  • 2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文艺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 1篇大学(思政教...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课标艺术课程综合化的学理逻辑与实践向度——基于芬兰现象式学习视角
2024年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强调艺术课程综合化,指向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艺术课程综合化是艺术教育变革的时代选择,但其“凭何综”“如何综”仍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现象式学习是芬兰提出的一种教学体系,更是一种育人理念,可为艺术课程综合化的理论优化与实施提供借鉴。本研究回归现象本身,分析现象式学习与艺术课程综合化的理论契合与价值融通,厘清艺术课程综合化的学理逻辑。基于现象式学习,从“解构艺术现象”“注重艺术理性”“开展学科实践”等方面优化艺术课程实践理念,通过“拓展情境外延”“加强协同合作”“优化评价环节”改善艺术教学实践方式,探索艺术课程综合化的实践向度。
毕小君聂磊
关键词:课程综合化跨学科
毕小君、张彤、杨玺霖油画
2024年
毕小君张彤张彤
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特色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基于重庆市渝中区“都市文化艺术课程”教学探索被引量:5
2021年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颜婷婷毕小君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
山水画创作的“本土性”语言被引量:3
2018年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艺术阵营中,重庆山水画创作的艺术面貌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本土化精神迹象。问题是重庆山水画创作如何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本土化艺术道路呢?在笔者看来,重庆山水画创作的本土化道路必须建立在艺术的本土性基础之上,只有从艺术本土性文化立场去创作才能为重庆山水画创作的本土化发展之路带来有效的价值思考。
毕小君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本土性本土化发展艺术道路语言文化立场
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美育课程的学理依据及实践路径——以科学与艺术融合为例被引量:14
2023年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指向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强调安排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新时代美育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指明方向。艺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突破。科学与艺术本为同源,两者的融合体现出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丰富美育课程内涵。为实现两者的跨学科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科融合的内在逻辑及融合机制。从探究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共通与差异性互补出发,寻找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与优势,在整体教育理论视阈下重新思考艺术课程理念;对科学大概念和艺术大观念进行二次解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的“4R课程模式”,设计科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编制思路和课程组织架构。
毕小君聂磊赵伶俐于晓航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美育融合课程
审美化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以师范生书法课程为例
2021年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相应的教学理念也需要转变。审美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审美化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将以往生硬、呆板的教学环节艺术化,一方面强调教学的科学性与审美性的内在统一,另一方面追求教学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审美转化,形成高效、有品质的课堂。
毕小君张克
关键词:教学模式
抗战至八十年代重庆山水画地域特色研究
本文对抗战至八十年代重庆山水画地域特色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通过对重庆山水画的研究现状的审视,揭示对其地域特色研究的意义。并对研究的时间和主要画家群体加以界定。 第二部分:对...
毕小君
关键词:绘画艺术巴渝文化
文献传递
具身观境 山水化性——谈陈航“西行漫记”的审美之域
2023年
陈航一直在追求并践行一种浸润在传统绘画精神中的山水画现代性品格。近年来,其艺术视野观照西北地区,尤其是对西部生活的投注,实现以身体的介入完成其个人品性、地域风情与艺术表达的根部兼容,真实体知与艺术语言的深度接洽,为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水墨山水画提供了全新的审美观看视角—具身化观看。中国当代艺术受到世界范围内视觉文化“图像转向”的巨大影响,在认知机制、观看方式、媒介技术与艺术观念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型与变化。具身认知强调感官、身体对心智的塑造,突破“唯视觉性”的束缚,构建出“涉身性”的审美认知方式,为分析艺术审美机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毕小君聂磊
关键词:图像转向水墨山水画审美认知地域风情艺术视野
美育建功新时代——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四维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指引了新方向。通过四维解读二十大精神,新时代美育在获得新内涵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使命,即将迈入美育新征程,开辟美育新时代。新时代美育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美育体系。
毕小君聂磊
关键词:美育中国式现代化
语义学研究在审美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5年
审美教育不是一门专业课程,而是人文教育学科的通识教育,它通过各种审美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近年来,我国重视对学生各年龄段的审美教育程度,提倡将审美教育的内容融入各类学科体系之中,促进教学实践环节的审美化水平。在人文教育学科内建立审美化教育系统,能够正确引导审美教育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判断力的形成。然而,实施审美化教学手段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
毕小君
关键词:教学实践环节审美化语义学教育学科审美判断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