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进雨

作品数:9 被引量:10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镜
  • 5篇肿瘤
  • 5篇黏膜
  • 5篇黏膜下
  • 5篇黏膜下剥离术
  • 5篇膜下
  • 5篇内镜黏膜
  • 5篇内镜黏膜下
  • 5篇内镜黏膜下剥...
  • 5篇内镜黏膜下剥...
  • 5篇剥离术
  • 4篇直肠
  • 3篇疗效
  • 2篇有效性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胃肠
  • 2篇胃间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9篇梁进雨
  • 8篇年卫东
  • 7篇戎龙
  • 5篇蔡云龙
  • 3篇张继新
  • 2篇柳萍
  • 2篇张齐联
  • 2篇汪欣
  • 2篇田原
  • 1篇王学美
  • 1篇张学智
  • 1篇万远廉
  • 1篇刘庚信
  • 1篇尹洪芳
  • 1篇年维东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新中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胃间质瘤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胃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GISTs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3例经手术治疗的胃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和预后分析。结果B超、CT及内镜超声(EUS)对本组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81.0%和94.3%。F=6.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17阳性率88.9%,CD34阳性率95.1%。开腹或腹腔镜行胃部分切除3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8例;全胃切除13例,其中联合胆囊切除3例,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7例;联合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行D:淋巴结清扫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4.7%和71.7%。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核分裂像、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以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与预后元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是胃GIST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结论术前EUS诊断准确率最高。建议用Fletcher侵袭危险性分级方法来判断胃GISTs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
戎龙万远廉年卫东柳萍梁进雨
关键词:胃肿瘤胃肠间质瘤预后外科手术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期寒热辨证与外周血NK细胞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期寒热辨证与外周血NK细胞的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寻找依据。方法:选择80例急性期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寒热辨证,研究其寒热分型情况,并对其中45例患者进行了寒热分型与外周血NK(自然杀伤)细胞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同时选择12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热证51例,寒证29例,热证的阳性发病率范围为53.27%-74.33%。45例NK细胞在热证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期热证多见;其寒热证型与外周血NK细胞变化有相关性。
张学智年卫东王学美梁进雨富红刘庚信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急性期外周血NK细胞辨证规范化急性病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方式的探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不同类型病变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13例早期结直肠癌行内镜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内镜治疗方式分为高频电圈套切除、EMR及ESD组,分析比较各组之间标本大小、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有蒂型病变11例应用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及EMR治疗,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亚蒂型病变19例应用EMR及ESD治疗,EMR标本最大径显著小于ESD(P=0.026),整块切除率低于ESD[77.8%(14/18)比1/1,P=1.000],完全切除率、复发率与ESD无明显差异(P〉0.05)。无蒂型病变83例,3种内镜治疗方式均有应用,ESD较EMR标本更大(P=0.000)、完全切除率更高[95.5%(42/44)比77.8%(28/36),P:0.041]、操作时间更长(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1%(4/44)比0]、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方面与EMR无明显差异(P〉0.05)。10例使用ESD联合圈套器(ESD-S)法,标本最大径介于EMR及标准ESD之间,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操作时间明显低于标准ESD[(36.9~24.7)min比(120.4±152.3)min,P=0.004]。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对于不同大体类型的病变可以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以尽可能达到整块切除、完全切除。ESD—S可作为从EMR向ESD过渡的方法选用。
刘冠伊戎龙年卫东蔡云龙梁进雨
关键词:内镜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
胃间质瘤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超声内镜图像特点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的EUS图像特点,探讨EUS在胃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36例均经手术治疗,并且术前均行EUS。对所有病例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记录内镜及EUS图像特点,包括肿瘤大小、有无溃疡、边界、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内部回声特点及生长方式。对各侵袭危险性间质瘤的内镜及EUS图像特点进行归纳,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胃间质瘤的最大径平均7.3cm(1.0~20.0cm),侵袭危险性较高组肿瘤大于侵袭危险性较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危险性越高的胃间质瘤其溃疡、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现象越常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肿瘤内部回声是否有囊性变或伴有点片状高回声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EUS的图像特点,可以帮助术前判断胃间质瘤的侵袭危险性分级,对进一步诊治有重要意义。
戎龙张齐联年卫东柳萍梁进雨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且接受ESD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内镜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分析、RO切除率及随访结果。结果5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最大直径3.0~18.0mm,平均7.6mm。ESD整块切除率为100.O%,RO切除率94.8%(55/58),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病变直径〉15mm者RO切除率降低(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年(1.2-11.2年),无局部复发病例,1例(1.7%)G2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伴淋巴管内瘤栓患者出现肝脏转移。结论肿瘤直径〈15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选择ESD治疗安全有效。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对肿瘤分级高、存在淋巴管浸润的患者应积极评估远处转移风险。
田原戎龙年卫东蔡云龙梁进雨贺琰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效性安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1)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2)低位直肠早癌,即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腺癌,且浸润深度为黏膜内癌或黏膜下癌(M或SM期);(3)癌前病变,包括病理为腺瘤及直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接受ESD治疗。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上述要求的6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整块切除率(一次性整块切除病灶并获得整块标本)、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标本的水平和垂直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本组患者的病灶直径(29.0±23.4)mm,病变下缘距肛门距离(2.7±1.8)cm。中位手术时间45.0(10.0~360.0)min,中位住院时间3.0(2.0~12.0)d,肿瘤整块切除率100%,完全切除率96.8%(61/63);术后出血1例(1.6%)。随访率87.3%(55/63),中位随访时间57.9(15.6~121.1)个月,期间无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术后5年生存率100%。结论ESD治疗低位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近、远期疗效良好。
田原戎龙年卫东汪欣蔡云龙刘冠伊张继新梁进雨
关键词:癌前状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放大内镜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正常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放大内镜表现,探讨放大内镜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患者接受电子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体黏膜毛细血管网、胃小凹及集合小静脉,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及进行Hp检测。结果 66例患者中Hp阳性者为36例,阴性者为30例。Hp阳性者中正常胃黏膜者2例,炎症者34例;Hp阴性者中,正常胃黏膜者28例,炎症者2例。Hp阳性者中,Z0型(见集合小静脉、网状真性毛细血管及针眼样的胃小凹)3例,Z1型(集合小静脉消失,毛细血管网正常或失去正常形态,胃小凹可见)8例,Z2型(集合小静脉及真性毛细血管网皆消失,扩张的胃小凹及沟回发白)15例,Z3型(扩张的胃小凹周围发红)10例;Hp阴性者中,Z0为27例,Z1为1例,Z2为2例,Z3为0例。结论 电子放大胃镜下观察到的胃体黏膜集合小静脉、毛细血管网、胃小凹是正常胃黏膜的特征,而它们的消失与变化是Hp相关性胃炎的特征。
年维东张齐联梁进雨尹洪芳
关键词:放大内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63例结直肠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例病变中黏膜病变118例,包括隆起型病变31例,平坦型病变22例,侧向发育型肿瘤65例;黏膜下病变45例,均为隆起型病变。病变中位直径2.2(2.0)cm,手术时间42(53)min。整块切除率92.6%(151/163),完全切除率86.5%(141/163),病变大小与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相关(P〈0.05)。4例发生ESD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为术中出血,1例为术后迟发出血,经内镜下确切止血后好转;1例术后迟发性穿孔,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135例随访患者中4例出现复发,3例再次内镜下切除,1例手术切除。结论ESD治疗结直肠病变是安全有效的。达到整块切除及完全切除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
戎龙刘冠伊年卫东蔡云龙梁进雨张继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有效性安全性内镜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国内单中心早期胃癌外科切除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比较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至2015年诊治的2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71例,女性75例;年龄(63.6 ± 10.8)岁。81例根据以下情况选择接受ESD术(ESD组):术前腹部增强CT未见腹腔淋巴结转移;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30 mm、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30 m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下层浅层(SM1)黏膜下癌;肿瘤直径≤20 mm、无合并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以及〉 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复发、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165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可疑腹腔淋巴结转移、或病变超出ESD扩大适应证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和治愈性切除率(标准: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阴性,没有脉管浸润,病变位于黏膜层或SM1,黏膜层癌伴溃疡病变或SM1病变需〈 3 cm,未分化型癌需位于黏膜层且〈 2 cm);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位置和形态及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肿瘤切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将ESD组和手术组所有符合ESD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以及随访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止为2016年12月。结果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3.8%(76/81),治愈性切除率91.4%(74/81);手术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根据术后病理评估,符合ESD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患者共170例,除ESD组74例外,手术组有96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ESD组患者年龄较手术组偏大(t = 2.939,P = 0.004);肿�
戎龙蔡云龙年卫东汪欣梁进雨贺琰张继新
关键词: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