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
-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修复大鼠口腔黏膜创口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5只雌性SD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分3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缝线组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间断缝合1针闭合创口,504黏合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封闭创口,术后7d进行创口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取2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口腔黏膜1 cm×1 cm的正方形缺损模型,分2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504封闭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涂布缺损区,术后10 d进行缺损部位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大体观察显示3组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流脓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显示,缝线组创缘上皮完整、连续,上皮钉突短而平,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多,缝线轨迹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自然愈合组、504黏合组黏膜上皮愈合完好,上皮钉突细而长,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数量多,504黏合组纤维排列较针缝组更为紧密有序;②口腔黏膜缺损模型:大体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创口愈合不全,未见肿胀、坏死溃烂等感染情况,504封闭组创面基本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黏膜缺损明显,上皮层与固有层连接不紧密,可见坏死组织、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04封闭组黏膜缺损创缘长度显著减小,固有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纤维排列一致有序;③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的异物反应小,可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为封闭口腔黏膜创口的一种潜在方法
- 胡开维聂玲张赫李雨舟杨生
- 关键词:缝线口腔黏膜创口生物相容性
- FAK信号通路在表面微纳结构影响MC3T3-E1细胞自噬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 <正>目的:钛是常用的医用种植体材料,但其表面生物惰性是影响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种植体表面结构进行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了解细胞如何对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应答的机制是指导和设计种植体表面的重要...
- 李玲婕陈陶张赫何萍聂玲王超杨生宋锦璘
- 关键词:表面改性细胞自噬生物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钛纳米管对小鼠前成骨细胞FAK与RhoA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纳米管拓扑结构对于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假设钛纳米管通过与FAK及Rho A相关通路介导的细胞粘附及增殖。方法:以NH4F电解液生成不同孔径(40nm and 150nm)二氧化钛纳米管。分别培养...
- 张赫杨生
- 关键词:拓扑结构种植体
- 文献传递
- 一种静电纺丝三明治样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三明治样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到上依次为nHA/SF层、SF层和nZnO/SF层,其中nHA/SF层为覆载羟基磷石灰的丝素蛋白纤维,SF为丝素蛋白纤维,nZnO/SF为覆载氧化锌...
- 杨生向静季平李雨舟张赫李勇黄楠楠
- 文献传递
- 聚丙烯酸/琼脂糖三维培养构建细胞球的方法被引量:4
- 2022年
- 背景:细胞球三维培养模型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使用商品化超低吸附培养板进行细胞球培养的实验成本较高,因此需探寻一种细胞球成形的替代策略,推动细胞球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目的:采用琼脂糖和聚丙烯酸模具,并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细胞球三维培养模型,部分模拟细胞体内生存的微环境。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前体成骨细胞,依次使用明胶与海藻酸钠对小鼠前体成骨细胞进行层层自组装处理(层层自组装-小鼠前体成骨细胞),同时分别制备明胶包裹与海藻酸钠包裹的小鼠前体成骨细胞。分别制备琼脂糖凝胶涂层培养板与琼脂糖凝胶微孔板,观察上述不同处理的细胞在两种培养板中的成球效果,采用Live/Dead染色法检测细胞球的活性,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RT-PCR实验检测细胞球的成骨能力。结果与结论:(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在琼脂糖凝胶涂层孔板中,未经处理与经3种涂层处理的小鼠前体成骨细胞均未成球;在琼脂糖凝胶微孔板中,未经处理与层层自组装处理的小鼠前体成骨细胞形成了理想的细胞球,其中层层自组装-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的直径大于未经处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P <0.05);(2)Live/Dead染色显示,层层自组装-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内的细胞活性高于未经处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P <0.05);(3)层层自组装-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未经处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P <0.05),Ⅰ型胶原和Osterix基因表达高于未经处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球(P <0.05),两组Runx2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采用琼脂糖凝胶结合层层自组装技术成功建立了细胞球三维培养模型,此方法便捷、经济、高效且细胞活性良好,保留了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在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何云影李玲婕张舒淇李雨舟杨生季平
- 关键词:细胞球琼脂糖层层自组装细胞活性骨组织工程
- 不同管径钛纳米管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管径钛纳米管表面结构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粘附、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扩增rMSCs,成骨向诱导分化及流式细胞鉴定;阳极氧化法分别制备管径30、70、100 nm的TiO2纳米管,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接触角测试材料表面亲疏水性;MTT法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及增殖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形貌。评价细胞在纯钛,管径30、70、100 nm的TiO2纳米管表面成骨向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特征及矿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诱导14 d后Runx2及OS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rMSCs具有成骨向分化的能力,CD29阳性细胞为99.65%;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表面管径均达到设计要求;管径为70 nm的TiO2纳米管材料表面亲水性较好(P<0.05);MTT结果显示70 nm组rMSCs的粘附、增殖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30 nm组在成骨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组(P<0.05)。30 nm组在成骨诱导21 d后表面矿化高于其他组(P<0.05)。30 nm组在成骨诱导14 d后Runx2及OSX基因表达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与光滑面纯钛相比,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对rMSCs的作用各不相同,rMSCs在70nm表面增殖能力和粘附性较好,但在30 nm表面的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强。
- 王明杨生邓锋王璐张翼张赫
- 关键词:TIO2纳米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钛纳米管对前成骨细胞FAK与RhoA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纳米管拓扑结构对于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假设钛纳米管通过与FAK及RhoA相关通路介导的细胞粘附及增殖.方法:以NH4F电解液生成不同孔径(40nm and 150nm)二氧化钛纳米管.
- 张赫杨生张翼黄倩倩
- 二极管激光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的Meta分析
- 2024年
- 为系统性评价二极管激光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的临床疗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二极管激光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6月。由2位评价者独立鉴别、分析、评估相关文献后采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最终筛选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机械清创治疗,二极管激光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能显著减少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MD=-0.28,95%CI:(-0.46,-0.10),P=0.002],能有效减少3个月后的菌斑指数(PI)[MD=-0.13,95%CI:(-0.21,-0.05),P=0.002],能明显减少3个月后的出血指数(BI)[MD=-0.42,95%CI:(-0.83,-0.01),P=0.05],也能改善治疗3个月后的探诊出血指数(BOP)[MD=-1.81,95%CI:(-2.53,-1.08),P<0.00001]。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PD、PI、BI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现有证据表明,二极管激光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仅在3个月的短期观察随访中有效。
- 杨侨李雨舟杨生
- 关键词:二极管激光种植体周围炎META分析
- 丝素纳米颗粒药物递送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是从家蚕(Bombyx mori)中提取的天然材料,已被广泛用作生物医学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提取简便、基团便于修饰等优良性质。由于丝素纳米颗粒对各种药物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可控的药物释放特性和温和的制备条件,其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丝素纳米颗粒的最新进展,包括丝素蛋白化学结构、性质和纳米颗粒制备及改性方法。此外,还对丝素纳米颗粒作为治疗药物载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为开发更好的SF纳米颗粒提供参考依据。
- 龚雪睿刘丰艺杨生
- 关键词:丝素药物递送表面改性
- 钛纳米管及不同化学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在不同培养基中,对比研究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Ti O2纳米管表面的成骨向分化特点。方法:分离并纯化MSCs,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 O2纳米管。使用4种培养体系:常规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1α,25-双羟维生素D3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分别在光滑面纯钛片,管径30、70、100 nm的Ti O2纳米管表面培养MSCs,3、7、14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21 d后检测钙沉积量;14 d后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及OSX的表达。结果:同一种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组碱性磷酸酶活性(F=338.542,P=0.000)、钙沉积量(F=417.012,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14.419,P=0.000)和OSX(F=42.011,P=0.000)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种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碱性磷酸酶活性(F=53.170,P=0.000)、钙沉积量(F=264.268,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3.196,P=0.037)及OSX(F=5.895,P=0.003)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养体系与材料结构有交互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F=6.322,P=0.000)、钙沉积量(F=33.330,P=0.000)、OSX的表达量(F=2.825,P=0.015),其中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是最佳组合。结论:MSCs的成骨向分化与材料的表面结构和诱导药物的化学刺激相关。在相同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MSCs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下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好;在相同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更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的组合条件最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
- 王明张赫杨生王璐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IO2纳米管成骨分化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