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玲
- 作品数:19 被引量:20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比N还N”构式探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比N还N"的构式义、结构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其中N的特点,即只有描述性义素非常强的名词才可以进入该构式,如"绅士"。这种凸显的描述性义素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容易为人们理解,很容易被分离出来,只凸显关涉性义素而描述性义素很弱的名词则不能进入该构式。文章运用"语法的动态观"对副词"还"修饰名词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对该构式的修辞效果和修辞手段进行了探讨。
- 杨玉玲
- 关键词:构式副名组合
- “这么”和“那么”篇章不对称考察被引量:21
- 2007年
- 本文采用实证性研究的方法,在大规模统计真实语料(1.645亿字)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描写了"这么"和"那么"的篇章用法及其明显不对称现象。把它们在篇章中的不对称总结为时空间距离远近的对立;心理距离远近的对立;现实与虚拟的对立;熟悉度高低的对立(有指和无指的对立)。本文对连词"那么"的语法化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杨玉玲
- 关键词:指示代词篇章研究
- 留学生成语偏误及《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编写被引量:6
- 2011年
- 文章首先分析了留学生在习得成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和语义偏误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和基本设想。
- 杨玉玲
- 关键词:成语偏误
- 重动句研究综述被引量:18
- 2004年
- 本文对重动句研究情况作了一下综述 ,包括重动句结构上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 ,重动句与其他相关句式的关系 ,重动句的语法化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重动句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附属于其他结构到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式、从描写到解释这样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本文对重动句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
- 杨玉玲
- 关键词:重动句结构特点语法化
- 重动句和“把”字句的使用考察被引量:21
- 1999年
- 杨玉玲
- 关键词:重动句可能补语受事施事汉语句子信息单位
- “汉语热”背后的思考:切不可盲目乐观沾沾自喜
- 2011年
- 如果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个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的中国人,面对外国朋友的下列提问,会怎么回答:为什么“我在北京生活了三个星期”是对的,而“我在泰国生活了3个年”不对?为什么“她长得有点儿难看”是对的,而“他长得有点帅”就不对?这些问题不太好回答,可能在情急之下,他会说“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这种不求甚解的回答,表明了学科研究的不足和薄弱。
- 杨玉玲
- 关键词:中国人普通话
- 单个“这”和“那”篇章不对称研究被引量:45
- 2006年
- 本文在统计大规模真实语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单个"这"和"那"的篇章用法及其明显不对称现象,把它们在篇章中的不对称总结为:空间距离远近的对立、时间距离远近的对立、定指与不定指的对立、现实与虚拟的对立,并试着用认知语言学的可及性理论对这种不对称性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指出,"这"是高可及性指示词语,"那"是低可及性指示词语。
- 杨玉玲
- 关键词:指示代词篇章
- 从构式语法看新“被”字家族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最近几年新出现的"被+A/Vi/N"(文中称新"被"家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论是"被+A/Vi/N"是一个构式,其语义无法从其构成成分直接推到出来,且具有独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最后文章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其出现和存在进行了解释。
- 杨玉玲
- 关键词:构式构式义
- 汉语词语叠连的类型及其功能被引量:7
- 2013年
- 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重叠一直备受关注且成果丰硕,但对另一种貌似词语重叠实则不然的语言现象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讨论了这种口语中使用频率颇高而鲜为人注意的词语叠连的特征,即与汉语动词、形容词重叠之不同,以及其主要类型:抱怨式词语叠连、曲解式词语叠连、称呼式词语叠连和话题式词语叠连,并对各种类型的词语叠连所特有的修辞效果也进行了说明。最后还简单分析了词语叠连的功能——调度,确切地讲,是增度,即增加某种程度。
- 杨玉玲
- 关键词:礼貌原则
- 说“秀”被引量:1
- 2004年
- “秀”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儿.由它衍生出的大批“秀”族词,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秀”由英文“show”音译而来,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于台湾,在港澳被写作“骚”。台湾和港澳都有大批“秀”族词和“骚”族词。在汉语中.
- 杨玉玲
- 关键词:字词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