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豪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珠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病例
  • 3篇出血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遗传性球形红...
  • 2篇增多症
  • 2篇质子磁共振
  • 2篇质子磁共振波...
  • 2篇神经梅毒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烯醇化...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球形红细胞

机构

  • 8篇珠海市人民医...
  • 4篇暨南大学第三...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杨建豪
  • 8篇卓文燕
  • 4篇孙宏春
  • 3篇陈超
  • 3篇杜中立
  • 3篇张艳玲
  • 3篇郭亚东
  • 2篇潘晓波
  • 2篇刘洪波
  • 1篇刘玉涛
  • 1篇刘礼斌
  • 1篇张锋
  • 1篇刘亚杰
  • 1篇刘萍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额叶及扣带回前部的磁共振波谱改变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技术,研究帕金森病认知障碍(PD-CIND)患者额叶及扣带回前部的变化,并探讨其病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PD)患者33例(MOCA评分≥26分,PD组),PD-CIND患者22例(MOCA评分<26分,PD-CIND组)和健康对照组(HC组)20例,均行1 H-MRS检查,测定脑部扣带回前部、额叶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的比值。结果患肢对侧额叶、扣带回前部的NAA/Cr比值:PD和PD-CIND组均低于HC组(均P<0.05),PD-CIND组低于PD组(P<0.05);患肢同侧额叶NAA/Cr比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同侧扣带回前部的NAA/Cr比值:PD-CIND组低于PD组(P<0.05),PD和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的Cho/Cr比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 H-MRS可以检测到PD-CIND患者额叶及扣带回前部的代谢改变,有助于PD-CIND的病因诊断及风险预测。
潘晓波卓文燕杜中立杨建豪陈超
关键词: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额叶扣带回前部
穷追黄疸另有因 不是肝病是溶贫——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误诊的教训
2003年
杨建豪张艳玲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误诊症状病例报告
帕金森病异质性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技术研究不同运动亚型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患者纹状体、额叶皮质运动区的变化,并比较其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研究帕金森病认知障碍(PD-CIND)患者海马区的变化,探讨1 H-MRS在IPD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0例IPD患者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运动障碍评分,并进行临床分型,依据主要运动症状分为震颤为主型IPD 38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型IPD 32例,同时对各运动亚型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OCA),选出MOCA<26分的PD-CIND患者共27例,无认知障碍IPD(MOCA≥26分)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HC)30例,对各组双侧纹状体,额叶皮质运动区、海马区行1 H-MRS检测,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的比值。结果震颤为主型IPD伴发认知障碍10例。PIGD型IPD伴发认知障碍17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PD组纹状体、额叶皮质运动区NAA/CR比值较HC组明显下降(P<0.05),震颤为主型IPD双侧纹状体、额叶皮质运动区NAA/CR比值高于PIGD型IPD(P<0.05),PD-CIND组海马区NAA/CR比值低于IPD组及HC组(P<0.05)。而各组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D患者双侧纹状体、额叶皮质运动区NAA/CR比值降低,尤以PIGD型IPD下降明显,同时震颤为主型PD认知障碍伴发率低于PIGD型,而IPD患者海马区NAA/CR比值降低,尤以PD-CIND患者下降明显,1 H-MRS有助于IPD的诊断及分型诊断。
潘晓波卓文燕杜中立杨建豪陈超凃宇
关键词: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长期漏诊一例被引量:2
2003年
杨建豪张艳玲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漏诊病例报告
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25例)和对照组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d及第10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2组间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卓文燕孙宏春杨建豪刘洪波
关键词:醒脑静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
病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报告颈动脉夹层( CAD)致脑梗死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例颈动脉夹层致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入院,伴头部昏沉感及呕吐胃内容物,查体左侧肢体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左下肢肌肉萎缩,左侧肢体痛触觉减退。头颅CT示右侧额顶叶低密度影,颅内血管CTA示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较对侧细小,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狭窄,A4段可疑闭塞。颈动脉彩超示右侧颈内动脉球部至近段管腔狭窄。全脑血管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距开口2 cm处有动脉夹层形成。诊断为颈动脉夹层。行右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夹层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复查颈动脉造影示支架完全覆盖夹层,动脉夹层明显缩小,右颈内动脉无残余狭窄。结论 CAD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青年,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根据情况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治疗失败者可考虑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刘礼斌卓文燕杨建豪郭亚东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脑梗死支架成形术
酷似化脓性脑膜炎的神经梅毒1例被引量:2
2006年
杨建豪张艳玲
关键词:神经梅毒脑脊液化脓
使用滤网保护系统和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估使用ANGIOGUARDTMXP远端滤网保护系统和PRECISETM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符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ANGIOGUARDTMXP远端滤网保护系统下置入PRECISETM自膨胀支架,观察各临床指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0例行预扩张中4例(40.0%)出现颈动脉窦反应,2例(16.7%)术中发生颈内动脉远端痉挛,术中滤网保护系统捕获栓子的阳性率41.6%,围手术期内无症状性卒中和死亡事件的发生,近期随访均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使用ANGIOGUARDTMXP远端滤网保护系统和PRECISETM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杨建豪刘亚杰卓文燕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老年性急性脑卒中患者配偶心理应激性研究
2010年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配偶在患者发病时和痊愈后两个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86名急性脑卒中患者配偶进行SCL-90测评及免疫功能IgA、IgG、IgM、C3、C4、乳酸脱氢酶(LDH)测评。结果:患者配偶在患者发病时SCL-90总分增高,免疫功能指标下降,LDH增高。结论:不良刺激下患者配偶易出现心理和生理变化,应早期干预治疗。
刘洪波刘萍卓文燕郭亚东孙宏春杨建豪
关键词:脑卒中配偶
神经梅毒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杨建豪罗才历
关键词:梅毒神经梅毒梅毒血清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