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细胞
  • 9篇干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T淋巴细胞
  • 4篇免疫调节
  • 4篇间充质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贫血
  • 2篇增殖
  • 2篇人脐
  • 2篇上清
  • 2篇培养上清

机构

  • 10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兰州军区总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篇杨小亮
  • 13篇白海
  • 10篇王存邦
  • 6篇司志刚
  • 5篇吴涛
  • 4篇王茜
  • 4篇路继红
  • 4篇薛智文
  • 3篇薛志文
  • 3篇林梅
  • 3篇徐淑芬
  • 3篇赵强
  • 2篇杨义武
  • 2篇张茜
  • 2篇王晓靖
  • 2篇马晓慧
  • 2篇武令启
  • 1篇哈小琴
  • 1篇陆井之
  • 1篇欧剑锋

传媒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异体T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持续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不仅在细胞的炎症反应、造血干细胞的迁移与归巢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还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复发、免疫耐受及血管新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T淋巴细胞及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影响。设计: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材料:骨髓标本来自本院血液科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及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来源于健康志愿者,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本实验室液氮冷冻保存,CXCR4单克隆抗体12G5为eBioscience公司产品。方法: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收集培养5d的细胞上清,离心去沉淀后备用。应用尼龙棉柱法分离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2×109L-1备用。T淋巴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实验设立3组:T淋巴细胞组、T淋巴细胞+细胞上清组、T淋巴细胞+细胞上清+单抗组。HL-60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实验设立3组:HL-60细胞组、HL-60细胞+细胞上清组、HL-60细胞+细胞上清+单抗组。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及HL-60细胞在应用单克隆抗体12G5前后的增殖情况。结果:与T淋巴细胞组比较,T淋巴细胞+细胞上清组、T淋巴细胞+细胞上清+单抗组的吸光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HL-60细胞组比较,HL-60细胞+细胞上清组吸光度值明显升高(P<0.05);与HL-60细胞+细胞上清组比较,HL-60细胞+细胞上清+单抗组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入单克隆抗体12G5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生物学效应后,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但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
林梅白海王存邦杨小亮赵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HL-60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的支持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带血(HUCB)中所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取脐带血,肝素抗凝,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低糖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似纤维状细胞形态并表达与MSCs相关的抗原(CD13,CD44,CD71,CD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王茜哈小琴白海吴涛路继红杨小亮司志刚薛志文
关键词: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体外对异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L-亮氨酸甲酯去除单核细胞,以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AET)处理绵羊红细胞(SRBC)的花环形成法,去除T淋巴细胞获得纯化的B淋巴细胞。用羊抗人IgM单克隆抗体(anti-IgM)刺激与或未与MSC或其培养上清共培养3d的B淋巴细胞,应用MTT法测B淋巴细胞的增殖,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的产生,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与MSC共培养24、48h后B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MSC及其培养上清抑制由anti-IgM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gG、IgM,且随着MSC细胞数量及其培养上清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越明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MSC共培养不同时间的B淋巴细胞的凋亡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SC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存在暂时性和可逆性。结论MSC对异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存在免疫调节作用,并且这种调控机制是复杂的,不仅与MSC细胞数量有关,还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MSC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武令启白海王存邦杨小亮赵强杨义武林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34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CD4+和CD8+T细胞培养前后CD69的表达情况。结果:A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数量的异常,CD4+/CD8+比值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重症AA患者体内有一部分CD4+与CD8+细胞表达CD69,而慢性AA患者只有部分CD8+细胞表达CD69,应用PHA刺激T细胞4 h后,AA和正常对照CD4+与CD8+T细胞CD69的表达率均迅速升高,但重症AA和慢性AA患者CD69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AA患者不仅存在T细胞数量异常,而且其T细胞早期激活功能也异常,可能与AA发病机制有关。
白海马晓慧徐淑芬王存邦张茜王晓靖杨小亮
关键词:T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6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及其培养上清体外对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 MSC,反复贴壁以纯化 MSC,尼龙棉柱法纯化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观察MSC及其培养上清对 PHA 刺激下 T 淋巴细胞增殖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 IFN-γ。
白海司志刚王存邦薛智文路继红杨小亮吴涛王茜
关键词:培养上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增殖外周血免疫调节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细胞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刺激下,逆转录病毒载体对K562细胞的基因转移效率。方法:以PA317-GCGPXSN细胞制备病毒上清,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后,取经过SCF、IL-3、IL-6预培养刺激后的K562细胞,实施基因转移,流式细胞仪及PCR方法测定基因转移效率。结果:①病毒滴度为1.9×105CFU/m l;②对照组K562细胞测定的荧光强度数值为0.56%,实验组为77.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方法扩增到了NeoR基因的特异性片断。结论:细胞因子预刺激后实施基因转移,可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进入K562细胞基因组中。
王存邦白海薛志文杨小亮
关键词:K562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输注时机对小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时机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Babl/c小鼠为供者,于无菌条件下获取其骨髓,制成MSCs悬液及骨髓细胞悬液。C57BL/6小鼠为受者,经电子直线加速器行全身照射后,分为5组进行allo-BMT。骨髓移植组受者经尾静脉输注骨髓细胞悬液和RPMI 1640培养液各0.2ml;联合移植组受者经尾静脉输注骨髓细胞悬液和MSCs悬液各0.2ml;延迟输注Ⅰ组受者经尾静脉输注骨髓细胞悬液0.2ml,3d后再输注MSCs悬液0.2ml;延迟输注Ⅱ组受者经尾静脉输注骨髓细胞悬液0.2ml,7d后再输注MSCs悬液0.2ml;对照组受者经尾静脉输注RPMI 1640培养液0.4ml。记录受者存活时间及aGVHD的发生情况,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4^+和CD8^+淋巴细胞数,测定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观察死亡小鼠的肝、脾、小肠及皮肤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受者均于移植后14d内死亡。骨髓移植组于移植14d以后出现aGVHD的表现,且均于23d内死亡。联合移植组aGVHD的发生率为30%,延迟输注Ⅰ组aGVHD的发生率为60%,两组受者的存活时间均长于骨髓移植组。延迟输注Ⅱ组与骨髓移植组间aCVHD发生率和死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者的白细胞数均于全身照射后3d降至最低,各移植组白细胞数皆于移植后回升,但骨髓移植组和延迟输注Ⅱ组的白细胞数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联合移植组和延迟输注Ⅰ组的白细胞数均于移植后28d恢复正常。输入MSCs者,CD4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而CD8^+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以联合移植组最为明显。联合移植组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骨髓移植组,而IL-4水平高于骨髓移植组。各组发生aGVHD的小鼠的肝、脾、小肠及皮肤病理改变基本一致。结论MSCs与骨�
薛智文王存邦白海路继红司志刚杨小亮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CD69的表达
2007年
CD69又称活化诱导分子(AIM)、早期活化抗原1(EA-1),是淋巴细胞活化最早表达的膜表面分子。CD69由两个相同的单体经不同的糖基化后构成,属植物血凝素C超家族Ⅱ型膜贯通型糖蛋白,细胞外区C型凝集素(钙离子依赖性)有一个N结合型糖链附着部位。静止状态的T细胞不表达CD69,
白海马晓慧徐淑芬王存邦张茜王晓靖路继红杨小亮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69淋巴细胞活化植物血凝素C型凝集素活化诱导
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B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异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L-亮氨酸甲酯去除单核细胞,以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AET)处理绵羊红细胞(SRBC)的花环形成法,去除T淋巴细胞获得纯化的B淋巴细胞。用羊抗人IgM单克隆抗体(Anti-IgM,终浓度10μg/ml)刺激与不同比例的MSC(B:MSC 50:1、10:1、1:1)及不同浓度的MSC培养上清(12.5%、25%、50%)共培养的B淋巴细胞,72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分析测B淋巴细胞的增殖。B淋巴细胞与MSC等比例,加或不加Anti—IgM,共培养24、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10:1、1:1组B淋巴细胞A值分别为0.418±0.103、0.365±0.1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79±0.049(P〈0.01),1:1组显著低于50:1组(P〈0.05);50%MSC上清组B淋巴细胞A值(0.504±0.099),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显著低于12.5%组(0.669±1.023,P〈0.05)。MSC不诱导B淋巴细胞的凋亡;B淋巴细胞与MSC共培养24、48h,加或不加Anti—IgM,各组细胞凋亡率为(1.90±0.75)%、(2.33±1.01)%、(2.33±0.75)%、(1.39±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及其上清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与MSC细胞数量和MSC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但是在体外MSC不诱导B淋巴细胞的凋亡。
武令启白海王存帮杨小亮赵强杨义武林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凋亡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体外能够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中的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6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完成。①对象:足月正常分娩产妇脐血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别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妇产科、血液科提供,产妇与志愿者对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Percoll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纯化,达80%~90%融合时胰蛋白酶消化,按2.0×108L-1密度传代,取第4~5代细胞用于实验。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L-1时加入尼龙棉柱内,用培养基冲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108,1×108,0.5×108L-1组,各1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加入2×108L-1T淋巴细胞悬液100μL,再给予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以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为阳性对照。③实验评估:观察体外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形态特征与表面抗原表达:原代培养10~18d形成平行排列、辐射状或旋涡状的成纤维样细胞,即为脐血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7d左右细胞达90%融合。流式细胞仪检测90%细胞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3,CD29,CD44,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抗原CD34,CD45。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与阳性对照比较,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受到抑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比值为1:1,1:2和1:4�
白海王茜吴涛杨小亮司志刚薛志文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