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天舒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小说
  • 1篇代文
  • 1篇学史
  • 1篇意象
  • 1篇意象化
  • 1篇渊源
  • 1篇战时
  • 1篇中国民间文学
  • 1篇塞万提斯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
  • 1篇生命体验
  • 1篇童年
  • 1篇自我
  • 1篇自我体验
  • 1篇左翼
  • 1篇左翼文学
  • 1篇黛玉
  • 1篇黛玉形象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杨天舒
  • 1篇熊权
  • 1篇唐均

传媒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海南广播电视...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3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巨翅老人》被引量:4
2005年
杨天舒
关键词:马尔克斯加西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塞万提斯
萧红的生命体验与抗战期间的小说创作
2004年
萧红被称为“内观和自传型的作家”,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一部散文、小说集中都有自己的“身世之作”,而且无论是自传散文集《商市街》还是追忆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都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她这种一以贯之的追忆型创作,来自于她的独特气质。通过萧红在抗战中的追忆型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对童年生活如何回忆与重建,如何遗忘和省略,从而表达个人对战争的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杨天舒
关键词:生命体验抗战时期童年自我体验
《丛刊》:百期成长与学科的新趋向
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以下简称《丛刊》)从1979年10月作为高校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出版创刊号,到2004年第3期刚好满100期。回顾和梳理《丛刊》这100期的历史,不难发现在过去的25个年头中,《丛刊》一直以其"持重"的风格承担着现代文学研究领军刊物的重任,她100期以来迎着风风雨雨走过的足迹,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文学学科研究格局变化的轨迹。因此,统计《丛刊》百期来的基本状况,描绘其变化趋向,分析所发表的前沿成果与热点问题,总结研究者的思考与困惑,都对我们学科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杨天舒熊权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左翼文学文学传统文学史叙述
巴金小说的接受研究(1929—1949)被引量:13
2004年
在三十年代,巴金是一位拥有众多青年学生读者的著名作家。不过关于他的接受情况的研究还并不深入。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巴金的小说《灭亡》与《激流》由于在针对不同读者群的报刊上连载而导致的不同命运,此后逐渐形成的在他周围的青年学生“阅读圈”和开明书店的行之有效的出版模式,以及他的小说《家》在四十年代怎样通过戏剧、电影的改编从青年学生中走进普通市民之中。通过这一接受过程的梳理,比较全面的认识一部作品在发表之后漫长的经典化历程,避免以往对这个问题简单化的处理。
杨天舒
林黛玉形象与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下凡—归仙”母题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世外仙姝”这一形象的性质入手,考察她与民间文学中流传的神女传说之间的深切历史渊源。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女、女巫、羽人,到林黛玉这一寄托着曹雪芹对理想彼岸的全部期望的纯美形象,其中蕴涵的“下凡-归仙”母题无疑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和意象化过程,从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这一形象的构思与匠心,更可进一步了解积淀在这一形象中的丰富文化内涵。
杨天舒唐均
关键词:民间文学林黛玉形象母题历史渊源意象化寄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