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缺血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VEGF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因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流

机构

  • 9篇重庆市第一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山医...

作者

  • 9篇杨健
  • 4篇庞华
  • 4篇甘碧坤
  • 4篇卢伟
  • 3篇唐明山
  • 2篇唐瑞龙
  • 2篇杨石
  • 2篇钟华
  • 2篇蔡志友
  • 2篇翁旭
  • 1篇王咏龙
  • 1篇翁栩
  • 1篇晏勇
  • 1篇葛冰
  • 1篇刘莉
  • 1篇高洁

传媒

  • 5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8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59例,均予阿司匹林、银杏叶注射液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8mL静脉滴注,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时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常规检查。结果治疗后第14,21天时,两组ESS及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且不增加缺血性卒中后出血的风险。
唐明山甘碧坤卢伟翁旭杨健庞华杨石钟华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VEGF与MMP-9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D)患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水平,探讨Livin、VEGF、MMP-9在VD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2组,即健康对照组(N组)与V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VD患者血清VEGF、Livin、MMP-9水平。结果VD组MMP-9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5),VEGF与Livin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VD组MMP-9与VEGF、Livin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VEGF、Livin与MMP-9参与了VD发生发展过程,血管损伤修复作用降低与细胞凋亡是VD发病机制之一。
杨健蔡志友晏勇郭坪生叶燕唐秦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凋亡因子
咽-颈-臂综合征2例报道
2009年
目的讨论咽-颈-臂综合征(PCB)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2例咽-颈-臂综合征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分析。结果咽-颈-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口咽部肌肉、颈肌及上臂肌肉无力,其腰穿脑脊液检查及磁共振神经成像符合格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改变。结论咽-颈-臂综合征是一种GBS的罕见变异型,临床容易漏诊和误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脑脊液、电生理以及磁共振神经根成像等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杨健甘碧坤
关键词:脑脊液
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管、血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部血管、血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老年LI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稳定血管斑块等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0.1 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50 mg,口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收缩期和舒张期峰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脑血流量、血液流入时间、血管转折高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除TG、T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外(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除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S评分、脑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纤维蛋白原、收缩期和舒张期峰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可明显改善LI患者认知和脑血管功能,促进脑部血流循环,且安全性较好。
庞华卢伟刘莉高洁杨健唐瑞龙
关键词: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腔隙性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用事件相关电位、改良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数字连线测试、数字广度测试等方法评价58例TIA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TIA发作次数、认知功能状况、P300潜伏期和波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认知功能损害加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增加。当狭窄程度超过70%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并不增加。结论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对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TIA患者,解除颈动脉狭窄可能降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减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唐明山甘碧坤卢伟翁旭杨健庞华杨石钟华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障碍
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的发生及其关系。方法对新发脑梗死患者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早期容易发生认知损害与抑郁;其认知损害与抑郁及梗死灶数量均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早期患者容易同时发生认知功能损伤及抑郁,且二者具相关性;发生的认知功能损害与梗死灶数量具相关性。
杨健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
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与炎症因子IL-18、IFN-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的血清水平值,探讨VEGFI、L-18、IFN-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8、IFN-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后的VEGF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N组)与急性脑梗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I、L-18、IFN-γ浓度值。结果VEGFI、L-18与IFN-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血浆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IL-18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P>0.05)。急性脑梗死组IL-18I、FN-γ与VEGF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IL-18、IFN-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炎性反应过程,急性发病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血管损伤的促发因素。
杨健蔡志友王咏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炎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风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中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5例,分为早期康复组(90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的急性期治疗、神经功能缺失积分改善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各项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杨健卢伟翁栩唐瑞龙庞华唐明山甘碧坤
关键词:中风早期康复中西医结合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诊断分型及针对性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根据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将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分成轻、中、重三型,然后分别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做对比观察、随访、统计。结果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经以下针对性治疗:改变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治疗,康复治疗,前瞻性预防脑梗死及脑出血用药。治疗组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临床症状以及预后,明显优于未经针对性治疗组。结论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应分别进行及早的干预和针对性治疗。
杨健葛冰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