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4篇人胎
  • 9篇发育
  • 8篇B细胞
  • 7篇淋巴
  • 6篇腭扁桃体
  • 6篇扁桃
  • 6篇扁桃体
  • 6篇T细胞
  • 5篇系膜
  • 5篇淋巴结
  • 5篇免疫
  • 5篇角膜
  • 5篇角膜缘
  • 5篇角膜缘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肠系膜
  • 5篇肠系膜淋巴结
  • 4篇胎儿
  • 4篇组织化学

机构

  • 32篇贵阳医学院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2篇李红
  • 26篇胡蓉
  • 26篇苏敏
  • 23篇黄悦
  • 16篇许庭良
  • 15篇姜俸蓉
  • 3篇钟毅
  • 3篇高鸿
  • 3篇欧炜
  • 2篇杨宇
  • 1篇许庆忠
  • 1篇周红
  • 1篇许爱萍
  • 1篇吴宁
  • 1篇雷霆雯
  • 1篇张祥令
  • 1篇肖莉
  • 1篇张韬威
  • 1篇刘若英
  • 1篇姜楠

传媒

  • 7篇局解手术学杂...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贵阳医学院学...
  • 3篇贵州医药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3篇2013
  • 6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及IgM阳性B细胞的发育
2011年
目的探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的发生及IgM阳性B细胞在人胎回肠的分布、定位及发育。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市各医院妇产科因流产等终止妊娠的9~28周人胎回肠标本30例,男12例、女18例。采用HE染色观察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SABC法染色显示IgM阳性B细胞,并用BioMias29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胎龄9周时少量淋巴细胞分布于回肠上皮外的间充质内,其中部分细胞表达膜表面IgM。胎龄17周时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局部聚集形成孤立淋巴小结,小结内含有较多IgM阳性B细胞。自24周起,人胎回肠可见典型的集合淋巴小结。IgM阳性B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小结,少量弥散分布在固有层结缔组织或绒毛上皮内。细胞计数显示9~12周人胎回肠IgM阳性B细胞数量为(12.80±5.72)个,随胎龄增加至25~28周人胎回肠IgM阳性B细胞达(201.30±36.35)个,各胎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24周人胎回肠壁淋巴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人胎回肠具有潜在的IgM合成和释放能力,对胎儿肠道免疫功能的建立和健全起着重要作用。
胡蓉苏敏黄悦李红姜俸蓉许庭良
关键词:IGMB细胞淋巴组织回肠人胎
Bcl-2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发育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过程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因故终止妊娠人胎回肠3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显示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有关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9周胎龄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原基内开始出现极少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随胎龄的增长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随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而增加,尤以21~28周数量最多(P〈0.05)。Bcl-2阳性细胞早期散在分布,21周以后逐渐在淋巴小结聚集成团,在副皮质区呈集落样分布。随胎龄增长,Bcl-2免疫反应阳性强度略增加,13~20周Bcl-2免疫反应阳性强度最强(P〈0.05)。结论Bcl-2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的组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苏敏李红胡蓉黄悦许庭良姜俸蓉
关键词:BCL-2肠系膜淋巴结人胎发育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2-型猪链球菌保护性抗原IBP的B细胞表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用多参数预测SS2保护性抗原IBP的B细胞表位。方法以2-型猪链球菌(SS2)保护性抗原IBP推定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Kyte-Doolittle法分析蛋白质的亲水性,Emini法预测蛋白质的表面可能性,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质的抗原指数;辅以Garn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对IBP蛋白二级结构中柔性区域的分析,预测IBP的B细胞表位。结果结果表明,推测IBP的B细胞表位位于IBP蛋白N-端第14~18、95~108、133~137、172~179、191~198、205~208区域。结论通过预测SS2保护性抗原IBP的B细胞表位,可望为实验研究SS2的多表位疫苗奠定基础。
姜楠黄悦李红胡蓉苏敏
关键词:保护性抗原B细胞表位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黄悦苏敏李红胡蓉
关键词:多媒体组织学教学
CD3和CD20阳性细胞在人胎腭扁桃体的发育
2011年
目的探讨T、B细胞在人胎儿腭扁桃体内的发育情况。方法收集9~20周因故终止妊娠胎儿腭扁桃体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细胞表面分化群(CD)抗体(CD3和CD20)染色分别显示T细胞和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有关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9周时,胎儿腭扁桃体原基内已可见少量CD20阳性细胞和CD3阳性细胞,分布于黏膜上皮下方的间充质内。14周时,CD20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部分聚集于初级淋巴小结,其他的散在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和隐窝上皮内;此时CD3阳性细胞仍较少,但隐窝上皮出现少量CD3阳性细胞浸润。17周时,初级淋巴小结增多。20周时,CD3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在固有层淋巴组织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群。随着胎龄增加,两种阳性细胞逐渐增多(P<0.05或P<0.01),但CD20阳性细胞占多数(P<0.05)。结论胎儿腭扁桃体内出现T细胞和B细胞迁入的最早时间是第9周;胎儿腭扁桃体内初级淋巴小结的形成发生于第14周。
胡蓉苏敏黄悦李红许庭良姜俸蓉
关键词:T细胞B细胞CD3CD20腭扁桃体人胎
兔角膜缘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的形态学特征、数量及分布。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30只,体质量2.0~2.5kg,雌雄不分,取双侧眼球,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p63染色显示角膜缘一般特征及LSCs的分布,并用BioMias图像分析软件对LSCs进行计数。另外取3只兔眼角膜缘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角膜缘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层数较多,基底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着色较深。LSCs(p63阳性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在角膜缘浅层及角膜边缘有少量分布,在角膜中央上皮未见LSCs出现。②透射电镜观察LSCs核较大,形状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散在分布,未凝集成块。细胞质少,含较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其他细胞器少,细胞间可见较多的缝隙连接。③图像分析显示高倍镜视野下角膜缘上皮LSCs数量为(35.25±8.93)个。结论①LSCs具有原始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其他干细胞形态相似。②LSCs主要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在角膜缘浅层上皮及角膜边缘上皮内也有少量LSCs存在,在中央角膜上皮未见LSCs分布。
苏敏郑琳许庭良李红胡蓉黄悦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形态学P63超微结构
异氟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异氟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BP)后早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BP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组(I组),每组8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I组分别在CPB开始前吸入异氟烷至呼气末浓度达1.3MAC后维持时间不少于30min,洗脱15min,而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min(T1),上下腔静脉开放30min(T2),上下腔静脉开放180min(T3)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啦(TNF电)、P-选择素(P-selectin)、丙二醛(MDA)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血气分析并计算呼吸指数(RI)。在关胸前每组取2例病人少量肺组织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CBP后TNF-α、P-selectin、MDA、MPO水平比CBP前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P-selectin随时间推移升高更明显(P〈0.01),MPO随时间推移迅速恢复至CBP前水平。TNF-α、MDA水平CBP后I组比C组升高更明显(P〈0.05);RI仅C组CBP后显著升高(P〈0.01),I组升高不明显。肺缝隙连接蛋白Cx43分布与着色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肺组织病理检查两组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及渗出液,肺泡腔PMNS及红细胞浸润。结论异氟烷预处理抑制CBP后肺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对CBP后早期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钟毅高鸿欧炜李红
关键词:异氟烷肺损伤心肺转流术
人胎不同发育时期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凋亡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方法:收集人胎35例,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TUNEL法)染色和细胞计数法进行研究。结果:9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原基内未见捌亡的淋巴细胞。11~12周,有极少量淋巴细胞凋亡,13~32间,各胎龄段均有淋巴细胞凋亡。凋亡的淋巴细胞呈单个分布且多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经统计学处理,各胎龄段淋巴细胞凋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淋巴细胞凋亡是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发育过程中的普遍现象;(2)人胎发育时期,肠系膜淋巴结通过细胞凋亡方式对淋巴细胞的发育有一定筛选作用。
李红苏敏胡蓉黄悦
关键词: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细胞凋亡
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人胎33例,测量顶臀长,按Patten法确定胎龄。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结果:9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原基形成,IgM阳性细胞出现,散在分布;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原基中有高内皮微静脉;15周,形成早期髓质;23周,IgM阳性细胞集聚形成小结状。连续切片显示,CD3阳性细胞分布在小结深面形成薄层副皮质区,可辨认皮质和髓质;至28周时,淋巴小结内均未发现生发中心。结论:9周淋巴结原基出现。15周早期髓质形成,髓质形成早于皮质。23周皮、髓质明显可辨,皮质内出现淋巴小结,但至28周时小结仍为初级淋巴小结;9周出现B细胞;11周出现T细胞。
李红苏敏胡蓉姜俸蓉许庭良
关键词:人胎儿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豚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豚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s)网络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血管80 min然后再恢复血流12 h或者4 d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并结合KI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缺血80 min再灌注12 h,在切片和铺片上均可见ICCs明显减少,其中IC-MY减少最显著,再灌注4 d ICCs的数量恢复正常。结论小肠壁内ICCs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可明显减少,但随着时间延长,ICCs逐渐恢复正常的细胞网络。
黄悦胡蓉苏敏李红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KIT蛋白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