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翔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接触
  • 2篇生物接触氧化
  • 1篇植物修复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活小区
  • 1篇生物滤池
  • 1篇水回用
  • 1篇曝气
  • 1篇曝气生物滤池
  • 1篇中水回用
  • 1篇中水回用工程
  • 1篇污泥
  • 1篇污泥回流
  • 1篇污水
  • 1篇李氏禾
  • 1篇旅游
  • 1篇旅游景区
  • 1篇滤池
  • 1篇景区
  • 1篇回用

机构

  • 3篇桂林工学院

作者

  • 3篇张学洪
  • 3篇胡澄
  • 3篇陈俊
  • 3篇李海翔
  • 1篇梁延鹏
  • 1篇孙家君
  • 1篇陆燕勤
  • 1篇刘杰
  • 1篇黄海涛
  • 1篇张华
  • 1篇尤延涛

传媒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活小区中水回用工程被引量:4
2007年
针对小区污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以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消毒为主体的生化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调试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生活小区污水,出水水质能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出水可用于小区的道路浇洒和绿化。
陈俊张学洪李海翔胡澄
关键词: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
旅游景区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实例被引量:1
2007年
景区污水排放量增加且进水NH3-N含量过高,导致出水NH3-N严重超标。改造工程在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增加了曝气硝化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回流系统,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新改扩一级标准。
李海翔陆燕勤陈俊张学洪胡澄孙家君尤延涛张华
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污泥回流
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李氏禾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培试验,研究了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将淤泥和水体中的铜转运到地上部,叶中铜平均含量为1717.85mg·kg-1,根和茎中铜平均含量为533.42mg·kg-1,叶中铜含量与水和淤泥中铜含量之比分别为291.88和14.01。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对铜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当培养液中铜浓度为40mg·L-1时,叶中铜含量最高达到2357.26mg·kg-1。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野外生长条件下还是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均对铜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李氏禾生长迅速,地理分布广,且能对铜、铬等多种重金属产生富集,因此,是一种优良的修复铜、铬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物种。
张学洪陈俊李海翔胡澄梁延鹏黄海涛刘杰
关键词:李氏禾植物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