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洋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4篇腹腔
  • 3篇血小板
  • 3篇贫血
  • 3篇肿瘤
  • 3篇重型
  • 3篇重型再生障碍...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免疫抑制治疗
  • 3篇复习
  • 3篇腹腔镜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手术
  • 2篇重型再生障碍...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保定市第二医...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5篇李洋
  • 7篇李建平
  • 7篇周康
  • 7篇张凤奎
  • 7篇李园
  • 7篇井丽萍
  • 7篇张莉
  • 6篇宋琳
  • 6篇杨文睿
  • 6篇叶蕾
  • 5篇樊慧慧
  • 5篇田艳涛
  • 5篇赵馨
  • 3篇邵欣欣
  • 3篇郭春光
  • 3篇马福海
  • 2篇范立壮
  • 2篇杨仁池
  • 2篇陈芳
  • 2篇杨洋

传媒

  • 3篇癌症进展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介素-6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UC-MSC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粒系分化标志CD11b的检测,评价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结果 UC-MSC在体外能够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并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共同应用时存在诱导作用联合增强。白介素(IL)-6Ra中和阻断IL-6作用后可部分逆转UC-MSC的促分化作用,外源性IL-6对NB4细胞发挥促粒系分化作用。结论 UC-MSC通过分泌IL-6可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且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同时应用可以达到诱导分化作用联合增强。
陈芳马凤霞李洋徐方运池颖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分化白介素-6
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分析确诊的19例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了对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溶血病因诊断有提示作用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丙酮酸激酶活性筛查和二代基因测序可能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宋琳李园彭广新张莉井丽萍周康李洋叶蕾李建平樊慧慧赵馨杨文睿杨洋赵玉平熊佑桢武志洁张凤奎
间断性腹痛2年,腹腔肿物5天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诊断、治疗进展迅速,其治疗已从单纯手术切除发展为包括病理、影像、外科和肿瘤内科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特别是随着2013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的发布,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已成为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准则。然而,临床实践中对于治疗规范的认识仍存在一定误区。
郭春光李洋田艳涛
关键词:腹腔肿物单纯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肝右叶小肠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外科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11
2017年
快速康复外科是利用新的医学证据为优化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提供依据,外科医师通过整合和应用这些新证据形成一整套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法,以达到减少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的康复。快速康复外科已应用于多种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心脏手术、全膝关节置换、结直肠手术等。胃癌是世界第四常见、病死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里程碑,也是唯一的、有效的根治胃癌的手段。但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还在不断完善。本文就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外科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李洋田艳涛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胃肿瘤外科手术
R-ATG联合环孢素与环孢素联合雄激素一线治疗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比较: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是否适于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免疫抑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TD-NSAA患者资料,比较一线采用R-ATG联合环孢素A(CsA)与CsA联合雄激素治疗的血液学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109例TD-NSAA患者中,31例一线接受R-ATG联合CsA治疗,78例一线接受CsA联合雄激素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67.7%和46.2%(P=0.042),良好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22.6%和11.5%(P=0.142);2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83.9%和56.4%(P=0.007),良好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41.9%和23.1%(P=0.049)。R-ATG联合CsA组与CsA联合雄激素组患者预期5年总生存率相似(94.1%∶97.4%,P=0.387),而R-ATG联合CsA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升高(78.6%∶35.1%,P=0.003)。结论:一线应用R-ATG联合CsA治疗TD-NSAA安全、有效;TD-NSAA一线免疫抑制治疗应采用ATG联合CsA方案。
宋琳赵馨彭广新武志洁张莉井丽萍周康李洋李园叶蕾李建平樊慧慧杨文睿杨洋张凤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血小板减少症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与非血液系统疾病.随着对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研究的深入,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罗米司亭及艾曲泊帕的临床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笔者拟就TPORA的作用机制、其在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李洋杨仁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药物疗法
免疫抑制治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免疫抑制治疗(IST)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收治的45例SAA患儿资料,其中接受IST联合rhTPO方案者15例,单纯IST方案者30例,动态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的外周血常规变化和血制品输注情况并评价疗效,记录应用rhTPO患儿的不良反应,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法对比两组资料。结果45例患儿中男26例,女19例,中位诊断年龄11(10~13)岁,rhTPO联合IST组和IST组在3、6、12个月时获得良好血液学反应[完全缓解(CR)+良好部分治疗反应(GPR)]的例数分别为6、7、13例和3、7、14例(χ2=3.906、1.568、6.667, P=0.048、0.210、0.010)。3个月时有效者,rhTPO联合IST组第10~12周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输注量均较IST组少(血小板1.4 U比2.9 U, t=-3.523,P=0.002;红细胞0.8 U比2.6 U,t=-2.392,P=0.026),应用rhTPO患儿未发生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rhTPO可以提高SAA患儿IST治疗的近期疗效,减轻输血依赖,其安全性较好。
周康刘晨曦李洋李建平樊慧慧张莉井丽萍彭广新叶蕾李园宋琳赵馨杨文睿武志洁陈芳张凤奎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免疫抑制法儿童
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初步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87例胃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时所采用的设备类型将患者分为3D腹腔镜手术组(n=38)和2D腹腔镜手术组(n=49),所有患者均由单一治疗组收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清扫淋巴结个数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2D腹腔镜手术组短(P﹥0.05);两组患者中均无中转开腹病例;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可为术者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操作精细,值得临床推广,但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
邵欣欣郭春光马福海李洋范立壮周厚宏田艳涛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三维成像
腹腔镜辅助残胃癌根治术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残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行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中国知网、万方及Pub Med为检索工具检索相关文献并分析总结。结果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未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0 min,出血量约30 ml,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第8天出院;共检索筛选19篇文献,180例患者,其中12例中转开腹,8例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其临床疗效和优势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探究。
邵欣欣郭春光马福海李洋周厚宏范立壮田艳涛
关键词:腹腔镜残胃癌
早期胃癌ESD治疗后腹腔镜补救手术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未达治愈标准的补救方式的选择及行腹腔镜补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3例早期胃癌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再行腹腔镜补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补救手术指征,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例行腹腔镜补救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均整块切除,术后病理示3例患者的病变黏膜下浸润均超过500μm,其中垂直切缘阳性患者1例,有静脉浸润患者1例,病变直径大于3 cm的患者2例;3例患者行腹腔镜补救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111-151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排气时间为3-5 d,拔除胃管时间为4-6 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7 d,术后住院天数为8-13 d;3例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补救根治性手术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式.
马福海徐泉解亦斌邵欣欣李洋张月明窦利州王贵齐田艳涛
关键词: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