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刚
- 作品数:44 被引量:2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临床罕见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误诊原因,总结SPT的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00年2月~2007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9例SPT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例均为女性,平均26岁。首诊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4例,腹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1例行超声引导下肿瘤活组织检查,3例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前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均出现误诊,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SPT。结论:SPT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病理学特点不被医师所熟悉,临床易误诊。熟悉SPT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提高病理确诊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 刘军桂周宁新李成刚任师颜
- 关键词:假乳头状瘤误诊腺瘤胰岛细胞囊腺瘤
- 吲哚菁绿在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总结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机器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切除术中荧光显影定位导航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ICG荧光显影术中导航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5 cm组和肿瘤≥5 cm组。术前48 h,患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ICG,剂量0.25 mg/kg。术中在机器人荧光模式下实时定位肿瘤边界并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完成FNH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28.7岁。35例完成机器人肿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肿瘤平均直径(5.9±4.4)cm,13例患者肿瘤<5 cm、23例患者肿瘤≥5 cm。机器人手术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1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 d。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影术中可实时显示肝脏FNH肿瘤边界,引导外科医师机器人下完整切除肿瘤。
- 李成刚赵之明胡明根谭向龙张煊周志鹏姜楠贾育泽
- 关键词:吲哚菁绿机器人手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切除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治疗的8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其中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31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对比研究两组手术方式在术中与术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84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86.7±12)ml vs(120.4±18)ml]、切口长度[(3.1±0.4)cm vs(13.2±2.7)cm]、术后8 h疼痛评分[(5.3±2.1)分vs(8.6±1.9)分]、术后排气时间[(20.6±6.5)h vs(34.5±4.7)h]、切口感染率(1.8%vs 12.9%)、住院时间[(7.6±1.8)d vs(13.4±4.8)d]、术前及术后总胆红素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优于OC组。结论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精密的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用LC治疗,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周志鹏谭向龙李成刚赵之明王大东
- 关键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研究
- 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立体化培训实践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建立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培训的方法,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通过理论授课、影像学习、模拟训练、动物实验、临床实践等一套立体化培训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38名医师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培训,培训周期为1个月。结果 38名受训者均掌握腹腔镜肝切除的基本操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均可完成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及肝脏边缘局部切除等较为简单的手术过程,3个月内可独立完成上述手术。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立体化培训方法教学效果较好,腹腔镜"模式化"肝左外叶切除可以作为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培训的切入点。
- 胡明根赵国栋王斐赵之明李成刚许勇刘荣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
-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及围肝门神经丛的分布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了解肝门部胆管癌(HCCA)神经浸润(PNI)的发生率,明确PNI发生与血管、淋巴管的关系,以及围肝门神经丛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总结文献中关于HCCA的PNI发生率;光镜下观察75例HCCA患者组织病理切片,明确PNI的发生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4、D2-40染色分别显示PNI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关系;观察5例尸检标本正常肝十二指肠韧带不同层面组织切片,总结围肝门神经丛分布特点。结果文献报道的HCCA中PNI发生率为59.2%~100%。本研究中,PNI发生率为92.0%(69/75),病理诊断中未报告PNI者28例。高、中、低分化组及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组间PNI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可以发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侵犯,但未发现肿瘤通过血管、淋巴管途径浸润神经。肝十二指肠韧带与一、二级肝管所在的Glisson鞘内分布的神经丛主要有3丛,均围绕大血管分布。结论HCCA中PNI发生率高,未报告率高;外科医生行根治性切除时应注意对围肝门神经丛的清扫。
- 李成刚黄志强韦立新赵之明胡明根肖雨刘荣
- 关键词:胆道肿瘤神经纤维病理学
- 机器人肝Ⅷ段肿瘤切除术临床应用:附7例报道
- 因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肝脏手术在微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突破,但由于高位肝段,如肝Ⅷ段的位置较为特殊使得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受到限制,因此肝Ⅷ段切除术被视为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症.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在肝切除方面克服了一些腹...
- 宋昱垚刘荣赵国栋唐文博胡明根李成刚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手术
- 肝后下腔静脉显露在右半肝切除中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右半肝切除术是肝切除手术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术式,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断肝平面的确定和术中控制出血。肝后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与胆囊窝中点的连线和肝表面划定的半肝缺血线共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此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即是右半肝切除时断肝平面的所在。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肝切除技术的发展,结合腔镜手术特有的足侧视野,肝脏外科医生应重视肝后下腔静脉显露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解剖参考意义。
- 刘荣李成刚
- 关键词:下腔静脉肝切除
-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胰胆系统肿瘤神经浸润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肿瘤通过神经浸润而发生转移是胰胆系统肿瘤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胆管癌神经浸润发生率为60%~88%,而胰腺癌90%以上发生胰腺内神经浸润,超过69%发生胰腺外神经浸润。研究表明,肿瘤神经浸润的发生与淋巴、血管浸润无关,而是原发肿瘤病灶的直接扩散。
- 李成刚黄志强
- 关键词:神经浸润肿瘤病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血管浸润胰腺癌
- 低浓度乙醇预防胆管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低浓度乙醇预防胆管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以不同浓度乙醇直接作用于培养的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MTT法筛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乙醇浓度。经不同浓度乙醇预处理15min的QBC93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通过裸鼠种植瘤模型筛选乙醇抑制肿瘤细胞体内生长的安全浓度。将筛选出的安全浓度乙醇蒸馏水溶液注射于大鼠腹腔,观察其对动物生命体征及腹腔脏器的影响。结果乙醇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2.2%,0.5%以上浓度的乙醇即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5%乙醇预处理过的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15d后未见肿瘤结节生长;15%浓度乙醇蒸馏水溶液10ml注射大鼠腹腔后未见其对动物生命体征及腹腔脏器造成显著影响。结论低浓度乙醇可有效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对动物生命体征及腹腔脏器安全,具有术中浸泡腹腔预防胆管癌术后复发的潜在应用价值。
- 李成刚黄志强赵之明胡明根刘荣
- 关键词:胆管癌裸鼠乙醇
- 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为86例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半肝切除术11例,右半肝切除术12例,右后叶切除(Ⅵ、Ⅶ段)术14例,肝段切除(Ⅴ、Ⅵ段)术4例,肝左外叶切除术45例,共使用切割闭合器86次,使用钉仓236枚,总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86例均完成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出血,行二次腹腔镜探查止血治疗,1例发生胆漏,予以通畅引流后痊愈出院。结论: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 许大彬李成刚胡明根赵之明刘荣
-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