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玉

作品数:134 被引量:507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5篇颅内
  • 24篇动脉瘤
  • 22篇胶质
  • 21篇胶质瘤
  • 20篇栓塞
  • 18篇血管
  • 17篇颅脑
  • 16篇血肿
  • 16篇手术
  • 15篇颅内动脉
  • 14篇颅内动脉瘤
  • 14篇脑胶质瘤
  • 13篇动脉
  • 13篇细胞
  • 13篇膜下
  • 13篇出血
  • 10篇栓塞治疗
  • 9篇硬膜
  • 9篇神经生长
  • 9篇神经生长因子

机构

  • 86篇江苏大学附属...
  • 45篇镇江市第一人...
  • 15篇江苏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医学院第...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镇江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 1篇镇江市第二人...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32篇李巧玉
  • 68篇袁志诚
  • 52篇陆培松
  • 51篇湛利平
  • 33篇张焱
  • 31篇陆新宇
  • 27篇陈波
  • 21篇王鹏
  • 16篇杨勇
  • 13篇王俊
  • 13篇陆军
  • 11篇于强
  • 11篇陆陪松
  • 7篇张志坚
  • 6篇胡昌龙
  • 6篇曹侃
  • 5篇龚爱华
  • 5篇王景文
  • 4篇李仲冕
  • 4篇封云

传媒

  • 24篇江苏医药
  • 12篇江苏大学学报...
  • 8篇临床神经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国际神经病学...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国际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江苏省第十八...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16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d-VEG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脑梗死以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而备受关注,但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些年,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了热点。研究表明:携带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保护因子,从而促进脑梗死患者的感觉、认知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就VEGF-MSCs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做以下综述。
张锋胡昌龙陈波李巧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脑梗死神经保护血管再生
颅内动脉高密度征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高密度征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01—2020-06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3例接收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平扫结果分为动脉高密度征组(n=41例)和无动脉高密度征组(n=52例),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2组术后血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0 d良好预后率(MRS≤2分)和病死率。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动脉高密度征组87.8%(36/41),低于无动脉高密度征组的88.5%(46/52);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动脉高密度征组14.6%(6/41),低于无动脉高密度征组的15.4%(8/52);90 d良好预后率动脉高密度征组51.2%(21/41),低于无动脉高密度征组的55.8%(29/52);术后90 d病死率动脉高密度征组19.5%(8/41),高于无动脉高密度征组的15.4%(8/5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机械取栓患者的预后与动脉高密度征无明显相关性。
陈伟梅照军曹侃孙而艺陆培松李巧玉陆新宇
关键词:机械取栓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处理策略的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原因和处理的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所有病人经过及时正确处理,清除血肿,恢复良好出院33例,中残5例,植物生存4例,其余6例由于本身脑疝时间长,呼吸循环中枢衰竭死亡。结论迟发性血肿是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引出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正确处理,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而收到较好的疗效。
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
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IL-24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腺病毒介导的IL-24(Ad.IL-24)及腺病毒空载体感染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的感染效率,RT-PCR法检测IL-24的转录水平;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IL-24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A,Trk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d.IL-24及腺病毒空载体转染U251后,RT-PCR结果显示Ad.IL-24组出现高表达电泳条带,而腺病毒空载体组则未出现电泳条带;MTT结果显示Ad.IL-24明显抑制了U251细胞的增殖,且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发现Ad.IL-24处理组较对照组G2/M期明显延长,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IL-24的U251细胞中NGF及TrkA表达降低。结论:IL-24可能通过减少细胞中TrkA和NGF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张铁军袁志诚张严赵婷婷王青叶思思李巧玉湛利平杨勇金洁邵根宝彭琬昕龚爱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4神经生长因子胶质瘤细胞
125I-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125I-神经生长因子(125I-NGF)对U251细胞的杀伤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分别以18.5、37.0、74.0、148.0、296.0、592.0、1184.0、1480.0、1850.0、2590.0、3330.0、3700.0kBq/ml 125INGF处理的U251的吸光度值,选择吸光度值趋于最低时最小125I-NGF浓度为其最低有效浓度。采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比较分别给予完全培养液、592kBq/mlNa125I、lmg/LNGF和592kBq/ml125I-NGF溶液处理的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评价上述因素处理后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细胞内银颗粒分布,从而反映125I-NGF进入细胞的能力。并通过彗星试验及微核形成试验观察125I-NGF作用后U251细胞DNA的损伤,有明显彗尾及微核形成者DNA损伤严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125I-NGF作用后U251G0/G1及S期细胞比例变化。结果125I-NGF的最低有效浓度为592kBq/ml,在此浓度下,125I-NGF可以有效进入细胞核内并损伤靶细胞DNA,经125I-NGF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0.02±0.01)较对照组(0.33±0.02)明显降低(P〈0.01)。125I-NGF作用后S期细胞比例(10.69±0.02)较对照组(35.47±0.02)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75.10±0.22)较对照组(53.17±0.03)升高(P〈0.01)。结论125I-NGF在U251细胞中可以被转运入细胞核内,并可以有效杀伤靶细胞,其杀伤作用主要针对s期胶质瘤细胞。
李巧玉杨勇许文林陆培松湛利平王鹏张焱龚爱华张志坚袁志诚封云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胶质瘤
^(125)Ⅰ粒籽颅内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附9例报告)
2005年
目的采用125Ⅰ粒籽颅内植入作胶质瘤内放射治疗,从而提高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我们2004年2月-20004年9月对9例脑胶质瘤病人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在瘤床及残余肿瘤内植入125Ⅰ粒籽作内放射治疗。观察内放射的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本组9例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全部病例均植入125Ⅰ粒籽,平均总活度3.4mci。发生1例头发斑片脱落,1例切口部分渗出,有2cm长裂口经重新缝合后愈合。全部病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125Ⅰ粒籽植入脑胶质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袁志诚李巧玉陆陪松王鹏湛利平张焱陈波
关键词:脑胶质瘤
颅内多子瘤动脉瘤栓塞术后再出血的体会附4例报告
陆培松李巧玉陆新宇陈波袁志诚
白花蛇舌草在裸鼠胶质瘤间质化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5
2003年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在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间质化疗的剂量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低分化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SHG 4 4移植于裸小鼠 ,制作成可移植性实体瘤模型 ,用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及以博莱霉素为对照组 ,肿瘤间质内注射药物 ,观察实体瘤的瘤重及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将白花蛇舌草每 1ml含总黄酮以芦丁计算不少于 0 2 5mg时 ,每日 1次 ,间质注射 0 5ml持续 12日后 ,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白花蛇舌草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袁志诚李巧玉陈波陆培松湛利平王鹏陆新宇黄强兰青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神经胶质瘤间质内化疗博莱霉素
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目的:为探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有效的方法.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我科对19例CSD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的钻孔冲洗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52-85岁,平均74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
湛利平袁志诚李巧玉王俊
小儿急性外伤性后颅凹血肿15例报告
1994年
小儿急性外伤性后颅凹血肿15例报告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仲冕,袁志诚,李巧玉,张晓彪,陆培松关键词后颅凹血肿;外伤;小儿小儿急性外伤性后颅凹血肿。国内报告较少,我院自应用CT扫描1988年至1991年4年间共收治15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
李仲冕袁志诚李巧玉张晓彪陆培松
关键词:颅内血肿创伤儿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