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志诚

作品数:97 被引量:296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胶质
  • 20篇胶质瘤
  • 15篇手术
  • 14篇细胞
  • 12篇血肿
  • 12篇颅内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瘤
  • 10篇肿瘤
  • 10篇颅脑
  • 10篇脑胶质瘤
  • 8篇蛋白
  • 8篇神经生长
  • 8篇神经生长因子
  • 8篇术后
  • 7篇硬膜
  • 7篇硬膜下
  • 7篇外科
  • 7篇慢性
  • 7篇膜下

机构

  • 57篇江苏大学附属...
  • 40篇镇江市第一人...
  • 14篇江苏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镇江医学院
  • 2篇南京医学院第...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 1篇镇江市第二人...

作者

  • 97篇袁志诚
  • 68篇李巧玉
  • 42篇湛利平
  • 40篇陆培松
  • 23篇张焱
  • 20篇陈波
  • 18篇王鹏
  • 11篇杨勇
  • 11篇陆新宇
  • 10篇陆军
  • 8篇王俊
  • 6篇陆陪松
  • 5篇张志坚
  • 5篇封云
  • 4篇于强
  • 4篇李仲冕
  • 4篇龚爱华
  • 4篇陈坚
  • 4篇曹侃
  • 3篇许文林

传媒

  • 17篇江苏医药
  • 11篇江苏大学学报...
  • 8篇临床神经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2篇江苏省第十八...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6
  • 2篇199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用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褪黑素(MT)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首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以Brdu标记细胞核。然后将48只SD大鼠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平均分为MT+BMSCs组、BMSCs组、MT组、模型对照组,另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14d、21d行神经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免疫组化检测带标记的BMSCs迁移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脊髓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术后神经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结果MT+BMSCs组优于BMSCs组(P<0.05),BMSCs组优于MT及模型对照组(P<0.05);MT+BMSCs组及BMSCs组损伤阶段脊髓内可见Brdu标记阳性BMSCs存活,且阳性数目前者多于后者,灰质分布较白质多,以注射部位向周围损伤组织迁移;同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MT+BMSCs组脊髓损伤区无明显空腔,空泡小而少,并可见较多神经纤维及细胞。结论:BMSCs联合MT移植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丁华袁志诚狄荣科章洪喜汪雷张晔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褪黑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酶活性受体-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l/蛋白酶活性受体-l(MMP-1/PARl)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发展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原发性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MMP.1和PARl的表达模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结果免疫染色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活体组织有83.3%表达MMP-1(90/108),76.9%表达PARl(83/108)。PARl的表达与MMP.1的表达显著相关(r=0.8,P〈0.01)。高级别胶质瘤MMP-1和PARl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总分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两者P〈0.01)。此外,MMP-1和PARl表达高的患者Krnofsky行为能力(KPS)评分低于MMP-1和PARl表达低的患者(两者P〈0.01)。而且,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的结果表明,MMP-1和PARl表达情况是胶质瘤的强预后指标(P〈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KPS(P〈0.01)、WHO病理分级(P〈0.01)、MMP-1(P〈0.01)和PARl(P〈0.01)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脑胶质瘤中MMP-1/PARl信号通路的活化与肿瘤恶性程度及临床结果相关。
李巧玉张焱湛利平袁志诚陆培松
关键词: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预后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2002年
陆培松袁志诚陈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应用神经内镜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防止颅内积气及血肿复发。方法全身麻醉后,根据 CT 片定好钻孔位,横行作长约3~4 cm 皮肤切口,钻孔并扩大骨孔至直径1.5 cm,切开硬膜及血肿包膜,并悬吊于骨窗四周给予电凝止血。应用神经内镜通过钻孔处进入血肿腔,一边清除血肿一边观察,处理血肿腔的纤维分隔和出血点等问题,最后在内镜直视下置入引流管于血肿最前端作外引流。结果本组63例 CSDH 均在神经内镜下钻孔引流,全部治愈。术中见11例血肿腔内有絮状物和血块,给予清除,术后复查 CT 未见1例血肿腔内积气,8例有少量积液,随访3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在神经内镜下行 CSDH 钻孔引流术,安全可靠,侵袭性小,可以达到血肿引流充分和防止颅内积气及血肿复发的目的。
袁志诚湛利平于强李巧玉陆培松
关键词:神经内镜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被引量:1
1996年
我科1979年6月~1995年6月间,对127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后3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29.9%,其中死亡15例,死亡率为39.5%,现报告如下。
李巧玉陆军袁志诚李仲冕陆陪松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术后老年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突发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的紧急处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突发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的紧急处理。方法 681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14例发生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早期的8例采用经导引导管灌注罂粟碱和尿激酶等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后期的6例采用动脉内灌注利多卡因和尿激酶等。结果常规方法治疗的8例中,仅5例痉挛部分解除,均未完成栓塞。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6例中,痉挛完全解除5例,4例完成栓塞,恢复正常。结论颈内动脉闭塞性痉挛常规治疗效果极差,采用利多因动脉内灌注可取得较好效果。
李巧玉陆陪松袁志诚湛利平王鹏张焱陆新宇陈波许文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利多卡因
对冲性颅骨骨折及硬脑膜外血肿2例报告
1996年
李巧玉袁志诚陆军李仲冕陆陪松陈群
关键词:颅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三例
2005年
张焱李巧玉袁志诚陆培松湛利平
关键词:综合征恶性肿瘤视网膜肾上腺
听神经瘤TGF-β_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2004年
目的:探讨人听神经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听神经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实性组和复发组中,TGF-β1与MVD有明显正相关,在囊变组中TGF-β1与MVD无相关性。结论:TGF-β1、MVD可作为评价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是预测肿瘤进展和复发的重要因子。
张焱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湛利平
关键词:听神经瘤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
颅内同部位胶质瘤合并脑膜瘤1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湛利平王俊袁志诚
关键词:脑膜瘤胶质瘤同部位T2信号左侧颞叶颅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