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利

作品数:39 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护理
  • 7篇阻塞性
  • 5篇综合征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睡眠
  • 4篇睡眠呼吸
  • 4篇睡眠呼吸暂停
  • 4篇通气
  • 4篇阻塞性睡眠
  • 4篇阻塞性睡眠呼...
  • 4篇阻塞性睡眠呼...
  • 4篇就医
  • 4篇老年
  • 4篇老年人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疾病
  • 4篇梗死
  • 4篇病人
  • 3篇低通气

机构

  • 39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结核病控...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39篇李利
  • 21篇李湘萍
  • 20篇陆悦
  • 8篇刘宇
  • 8篇张素
  • 5篇孙玉梅
  • 5篇李英华
  • 4篇江华
  • 4篇李明子
  • 2篇王宜芝
  • 2篇吴丽华
  • 2篇姬萍
  • 2篇李京
  • 2篇陈鹏
  • 2篇王秀英
  • 2篇樊碧发
  • 2篇姚景鹏
  • 2篇张洪君
  • 2篇林可可
  • 2篇孙宏玉

传媒

  • 4篇中国护理管理
  • 4篇中国实用护理...
  • 3篇中华护理教育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中国药房
  • 2篇护理管理杂志
  • 2篇护理研究(上...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总结了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流行病学现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对透析患者的危害,讨论分析了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指出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知晓率低,对患者的危害巨大。在此基础上,建议对今后透析领域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筛查和识别、危险因素分析和有效管理对策探索等进一步研究。
肖锟婷苏春燕李湘萍陆悦李利刘宇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认知功能损害
高血压患者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认知的现况调查
祁丹姜山李利
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调查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探讨两者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教学提出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学习环境量表(C LES)和临床实习行为评价量表(C ET)调查护理本科及专科实习末期的护生,测量其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及实习效果。结果临床学习环境和实习效果总评分别为(3.07±0.68)和(3.61±0.53)。临床学习环境评分最高的维度为参与性,最低为个性化;实习效果评分最高的维度为情感,最低为认知。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呈正相关(r=0.211,P<0.01)。结论护生对所在医院的临床学习环境较满意,实习效果较好。临床教学应重视个性化,并加强理论知识、护理程序方面的教学。
邓晓云李利张素陈毅文
关键词: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临床实习效果
长期卧床高龄脑卒中患者照料者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长期卧床高龄脑卒中患者照料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自设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了解照料者的心理状态。结果:85名高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的SCL-90各维度评分高于我国常模(P<0.05);患者年龄较轻、皮肤有创伤,亲属以及有培训需求的照料者,心理状况更差(P<0.05)。结论:应重视高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心理状况,建立照料者支持培训体系,从而提高高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生存质量。
孙亚超李利王锦玲
关键词:脑卒中照料者心理状态
应用判别分析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建立筛查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逐步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函数,为基层护士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SAHS)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83例疑似OSAHS患者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并了解夜间症状、合并症情况,同时测量BMI及颈围,以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PSG)为金标准确立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OSAHS组和非OSAHS组,对各指标进行逐步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筛查指标的判别模型。结果经逐步Fisher判别分析,10个指标中有2个指标即BMI和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症状进入判别模型,建立非标准化判别函数为y=(0.132×BMI)+(0.641×夜间睡眠呼吸暂停)-3.861,根据样本加权求得临界值为0,整体回带和交互验证显示,函数预测准确性分别达92.8%和90.4%。结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和BMI等主客观指标联合应用建立判别函数,可以从统计学角度对OSAHS的筛查提供信息。
李利麦慧娟张素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基于有创机械通气吸痰护理实践指南的ICU护士行为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并分析ICU护士对老年患者践行有创机械通气吸痰护理实践指南的现况。方法采用自设的ICU护士为老年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观察表,对77名ICU护士的231次操作进行评价;针对吸痰操作行为与指南推荐实践不符的情况,对实施操作的护士进行提问,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提炼。结果ICU护士吸痰操作行为得分为(61.98±6.23)分,吸痰管型号的选择、负压的选择未见与指南推荐一致的操作,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的操作仅占3.5%。提炼出5个二级主题,分别为知识、信念态度、人员、设备、制度。结论ICU护士的实际操作行为与临床实践指南整体较符合,但部分吸痰行为还有待改善;护士经验固化是阻碍实践指南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
冯冬梅刘宇陆悦李利李湘萍张素田家利公冶慧娟
关键词:气道管理重症监护病房吸痰有创机械通气
连续护理内涵及核心要素的分析及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阐述了连续护理的定义及内涵,并对连续护理所应包含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综述。连续护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信息沟通、关系连续以及协调合作。明确连续护理的内涵及核心要素能够指导连续护理在医疗护理中的有效实践,发挥其真正价值。
李英华刘宇李利陆悦李湘萍
关键词:连续护理
药物差异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介绍患者就医各阶段药物差异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为临床和社区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回顾各阶段药物差异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按就医顺序进行分类归纳。结果与结论:在医疗实践的各个环节,药物差异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常见原因包括用药史记录欠准确、各医疗系统间缺乏用药沟通、患者依从性差等。识别药物差异,并通过药物重整、教育及监测解决药物差异是维护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李英华陆悦李利李湘萍
关键词:用药差错
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描述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中文版(BPI-C)、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自设休闲活动参与情况问卷,调查153例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平均疼痛程度、休闲活动情况等。结果: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水平(P<0.001)。影响SF-36生理综合分的因素有平均疼痛程度(β=-0.408,P<0.001)、疼痛部位即头部/非头部(β=0.283,P<0.001)、活动参与方式即主动/被动(β=0.197,P=0.004);影响SF-36心理综合分的因素有平均疼痛程度(β=-0.346,P<0.001)、疼痛部位即头部/非头部(β=0.215,P<0.001)、活动参与方式即主动/被动(β=0.162,P=0.028)、单次活动时间即是否多于30min(β=-0.150,P=0.042)。患者的疼痛程度在不同的活动参与方式和活动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生存质量较低,疼痛程度轻、疼痛部位以头部为主者生存质量较好,采用主动活动参与方式和相对较长的活动时间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陆悦李京李湘萍李利杨萍樊碧发
关键词:神经病理痛疼痛康复
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疲乏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调查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疲乏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疼痛科住院的神经病理痛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80例;平均年龄(59.5±14.0)岁;已婚139例(90.8%),未婚/离异/丧偶14例(9.2%);研究对象的疾病种类包括颈、腰椎间盘突出72例(47.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7例(30.7%),三叉神经痛32例(20.9%),盆神经痛2例(1.3%);病程为3~600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中文版、简明疼痛调查表(BPI-C)中文版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53例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疲乏状况、疼痛程度、睡眠情况、心理状态等.结果 (1)153例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SF-36精力分量表(VT)的平均得分为(53.1±22.9)分,存在疲乏状况者60例(39.2%).(2)按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疲乏状况得分分为疲乏组(60例)和非疲乏组(93例).疲乏组与非疲乏组的婚姻状况、吸烟情况、疼痛部位、抑郁情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组的疼痛程度得分和睡眠情况得分高于非疲乏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情绪[OR(95%CI) =12.934(5.127,32.628),P=0.001]、疼痛程度[OR(95%CI)=1.301(1.035,1.635),P=0.024]、疼痛部位[OR(95%CI)=0.299(0.104,0.863),P=0.026]、吸烟情况[OR(95%CI)=3.864(1.126,13.259),P=0.032]和婚姻状况[OR(95%CI)=5.516(1.081,28.134),P=0.040]是疲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神经病理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疲乏感;有抑郁情绪、疼痛程度中等以上、疼痛部位以躯干和四肢为主、吸烟的已婚患者更容易出现疲乏感,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这部分人群.
陆悦李京樊碧发李利李湘萍
关键词:神经病理痛疲乏数据收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