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46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动脉
  • 18篇心脏
  • 16篇外科
  • 13篇手术
  • 13篇外科治疗
  • 13篇瓣膜
  • 12篇主动脉
  • 10篇瓣膜置换
  • 9篇心脏瓣膜
  • 8篇置换术
  • 8篇体外循环
  • 8篇外循环
  • 6篇外科手术
  • 6篇先天性
  • 5篇心肺
  • 5篇心肺转流
  • 5篇心肺转流术
  • 5篇心肌
  • 5篇心脏瓣膜置换
  • 5篇术后

机构

  • 45篇深圳市孙逸仙...
  • 3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南华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5篇李刚
  • 31篇王湘
  • 27篇姬尚义
  • 25篇杨建安
  • 13篇谭敏
  • 13篇杨晓涵
  • 11篇陈长春
  • 9篇王志伟
  • 7篇陈伟新
  • 6篇刘志红
  • 6篇王焰斌
  • 6篇张锐
  • 6篇于洪涛
  • 5篇王小雷
  • 4篇王成林
  • 4篇程毅坚
  • 4篇计乐群
  • 4篇郭建洲
  • 3篇翟宇佳
  • 3篇刘晓冰

传媒

  • 7篇罕少疾病杂志
  • 6篇中国基层医药
  • 5篇岭南心血管病...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深圳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随访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前死亡4例,未手术1例,施行TEVAR 129例,手术操作均成功,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7例(20.9%),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2例(9.3%);Ⅰ型内漏13例(10.1%),夹层逆剥为Stanford A型1例,低氧血症23例(17.8%),肾功能衰竭需血液滤过9例(7.1%),术后精神症状37例(28.7%),脑梗死3例.随访2个月~5年,随访110例,随访率85.7%,1例术后1年和1.5年出现支架远端夹层,两次手术植入覆膜支架,部分封闭了腹腔干动脉,1例术后2个月时因肠梗阻在外院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4年时支架远端发生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3个月突然死亡.Ⅰ型内漏消失11例,持续存在2例.结论 急诊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
王湘李刚杨建安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三房心外科治疗十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三房心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94年10月~2006年7月,对10例三房心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完全型9例,部分型1例;9例患者合并的其他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均同期矫正。结果9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为三房心+VSD+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辅助循环275min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9例患者,随访时间1.0~12.8年,1例完全型三房心患者术后2年时因原重建的副真房交通口狭窄至0.5cm,原补片垂直于交通口造成压迫,再次手术扩大交通口至3cm,重新进行心包补片修补,术后恢复满意。9例患者随访至今心功能均为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三房心疗效满意;把握三房心患者的病理解剖特点,有利于制定手术方案,防止或减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
王湘李刚陈长春刘志红张一帆杨建安王志伟姬尚义
关键词:三房心病理解剖学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于体外循环前3 min和主动脉开放1h时随机取15例患者,取右心耳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凋亡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凋亡诱导因子(AIF)、凋亡蛋白活化因子1(APAF1)、细胞色素c(Cyt c)、Bax、Bc1-2、caspase-3、caspase-9、caspase-6、caspase-7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对差异基因的注释系统(GO)及信号通路分析进行mRNA水平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Cyt c、Bax、Bcl-2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对信号通路分析进行蛋白水平验证.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主动脉开放1h时差异基因有1 615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数为903个,表达下调基因数为712个.差异基因GO分析显示,17个基因与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其中14个基因上调,3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可信值高的前10位中,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位于首位.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主动脉开放1 h时患者心肌细胞AI升高,心肌组织AIF、APAF1、Cyt c、caspase-9、caspase-3、caspase-6、caspase-7和Bax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Bcl-2 mRNA表达明显下调,心肌Cyt c、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该结果与基因表达谱芯片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线粒体凋亡通路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优势表达途径.
王焰斌杨旭东李刚刘志红王湘郭建洲于洪涛张锐杨建安黄志勇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肺转流术微阵列分析
全身常温、心脏低温体外循环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体外循环(CPB)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15例)和低温组(15例),对比研究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体温、胸腔引流量、血细胞水平等检测指标间的差别。结果常温组CPB时间较低温组短(37.5±11.6m in vs.51.6±12.0m in,P<0.05),手术时间也较低温组明显缩短(2.2±0.6h vs.2.7±0.5h,P<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前3h胸腔引流量和血细胞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体外循环明显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陈长春姬尚义王湘刘志红李刚叶晓青黄晓蝶王辉张莉
关键词:常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三房心1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三房心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994年10月~2006年7月在我院对10例三房心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完全型9例,部分型1例;9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均同期矫正。结果:术中出现低心排综合症2例,其中1例死亡;...
王湘李刚陈长春刘志红张一帆杨建安王志伟姬尚义
文献传递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总结我院 1992年 12月至 2 0 0 4年 2月 1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 ,进一步探讨其疾病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13例病人 (男性 7例、女性 6例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 ,7例病人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 ,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其他 1例。阻断时间 ( 67 46± 2 6 13 )分 ,体外循环时间 ( 10 3 2 9± 3 8 0 5 )分。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 1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 ,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有效。所有病人治愈出院 ,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罕见的心脏疾病 ,尽早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谭敏李刚姬尚义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外科治疗体外循环修补术随诊
对三尖瓣反流的评估及处理的意义和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常继发于左心瓣膜疾病。对TR程度的准确评估、合理处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目前认为中度TR或术前超声检查舒张期末三尖瓣环直径>40 mm、三尖瓣直径/体表面积>21 mm/m^2或术中测量三尖瓣直径>70 mm,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心房扩大时,在左心瓣膜手术时应同期矫正TR,以防止TR进一步加重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心功能下降。成形环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TR远期复发,三尖瓣成形尽量使用硬/半硬C形成形环,三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死亡率较高,应尽量避免。
王湘卢耀星李刚杨建安
关键词:三尖瓣反流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
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总结我院10年来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心脏粘液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素。方法对1992年10月至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男6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45.08±12.40岁)。其中左房粘液瘤14例,右房粘液瘤1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术,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主动脉阻断时间38.58±21.56分钟,体外循环时间74.33±43.47分钟。全组无死亡。随访6个月~8年(平均4.5年),无复发、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心脏左房粘液瘤,及时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谭敏李刚姬尚义计乐群
关键词: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左房粘液瘤三尖瓣成形术远期并发症主动脉阻断
乌司他丁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 )主动脉手术患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30例,年龄30~50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n=15):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气管插管后即刻~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经中心静脉输注乌司他丁500~1000 U·kg-1·min-1(剂量20000 U/kg );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DHCA前5 min (T1)和DHCA结束后15 min (T2)采集体外循环中血样,进行中性粒细胞(PMN )计数,测定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心房钠尿肽、胱抑素C和肌酐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U组PMN计数、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和肌酐的水平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及心房钠尿肽的浓度升高( 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王焰斌王小雷李刚翟宇佳程毅坚王毅杨建安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心肺转流术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时机与方式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自1999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E-CABG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81岁。AMI发生时间<6 h 6例,6 h^3 d 7例,3~30 d 8例,包括心源性休克8例,室间隔破裂穿孔合并心源性休克1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致冠状动脉破裂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频发性室性心律失常8例,发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1例,心脏外伤术后1例,10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采用体外循环CABG(on-pump)12例,非体外循环CABG(off-pump)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CABG(on-pump-beating)4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23.8%,E-CABG的病死率明显高于CABG总体病死率(23.8%vs.3.1%,χ2=21.184,P<0.05),其中AMI发生时间<6 h者死亡2例,6 h^3 d者死亡2例,3~30 d者死亡1例,病死率分别为33.3%、28.6%和12.5%。3 d后的病死率明显较低(P<0.05)。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MI)和败血症,其中行off-pump和on-pump-beating手术患者中各死亡1例。出院16例,随访6个月~10年,晚期死亡6例,5例死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1例死于非心脏因素;生存10例,其中5例生活质量较差。结论 AMI发生3 d以内行E-CABG病死率高,如果通过IABP等支持治疗,待AMI发生3 d后手术,合理采用off-pump和on-pump-beating手术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王湘杨建安李刚姬尚义陈伟新杨晓涵陈长春刘希玲王志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