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凌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诉讼
  • 6篇民事
  • 4篇当事
  • 4篇当事人
  • 2篇要件
  • 2篇审查
  • 2篇诉讼经济
  • 2篇诉讼行为
  • 2篇庭审
  • 2篇检察
  • 2篇法律
  • 1篇代表人诉讼
  • 1篇当事人变更
  • 1篇当事人适格
  • 1篇独立性
  • 1篇刑罚
  • 1篇刑罚设置
  • 1篇刑罚制度
  • 1篇行使
  • 1篇要件事实

机构

  • 18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8篇李凌
  • 1篇段文波

传媒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中外法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中共乐山市委...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河南司法警官...
  • 1篇司法改革论评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事主张责任研究
李凌
证据保全的性质重识与功能再造被引量:6
2017年
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做出了修正。证据保全本质上应当属于预先进行的证据调查。囿于错误的性质定位,新法虽在外观上细化了证据保全的程序规则,本质上却将其指向了错误的轨道,引发了保全效果不佳、欠缺程序保障及诉前证据保全功能单一的问题。为使证据保全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我国应当在明晰其诉讼性质的基础上,以固定证据资料、强化当事人事证收集能力、促进集中审理以及达成纠纷多样化解决的现代型功能为框架,从类型化构建及具体程序规则方面对证据保全制度进行完善。
段文波李凌
关键词:证据保全
事实主张具体化义务的中国图景被引量:12
2018年
事实主张中的具体化义务旨在规制当事人事实陈述的具体明确程度,其对于审判过程中的事实认定至关重要。由于立法及理论上的缺失,事实主张具体化义务在我国的实际运行中尚且存在着起诉具体化要求模糊、忽视辩论过程中的具体化要求等诸多问题。当事人具体化义务起源于辩论主义,其与主张责任密不可分,随着程序的展开在诉讼中呈阶段性动态化表现。我国应当在明确主张责任及诉讼行为理论的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规则,实现事实主张具体化义务的体系性构建。
李凌
关键词:诉讼阶段诉讼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犯罪低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的重视和关注。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现象的漫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其中,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李凌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刑罚设置
文献传递
诉讼行为视角下主张责任适用范围的再认识——兼论民事诉讼法学教育之改革
2020年
民事诉讼程序基于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展开。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可分为请求、主张以及举证三个层面。作为规制当事人主张行为的基本原理,主张责任的作用范围不仅限于事实主张,还包括了作为司法三段论小前提的法律主张。主张责任作用的发挥以原被告之间攻击防御的展开而呈现出阶段化特征。以主张责任为载体,在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诉讼阶段化思维,从而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形成一种共通的裁判逻辑。
李凌
关键词:要件事实法学教育
集中审理视角下民事证据调查阶段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的顺序安排直接关系到庭审的效率与质量。我国立法在庭审外部层面将证据调查置于法庭辩论之前,在证据调查内部层面将人证置于书证物证之前。实务中证据调查的内部顺序又异化为主体轮流举证的混杂模式,进而引发了调查程序臃肿拖沓以及人证调查效果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乃在于立法忽视了争点整理的前提基础且混淆了不同种类证据的作用原理。集约化的证据调查程序需要具备充分争点整理及高效人证调查两个要素。我国应当在庭审外部阶段重置法庭辩论与证据调查的顺位,在证据调查内部阶段将书证物证置于人证之前,并通过主张和书证的整理明确争点,进而在为人证询问做好充分运行准备的基础上,完善职权询问的规则以实现高效集约的证据调查。
李凌
关键词:争点整理
扩张抑或限缩:反诉当事人界定的范围选择被引量:2
2013年
反诉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我国立法对其规定过于简单,并固守传统理论将反诉当事人范围限定于本诉原被告之间。此种限制不仅有违反诉的制度目的,而且易于导致共同诉讼及既判力扩张的理论相冲突。究其原因,是平等诉权观尚未根本形成、对反诉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及与相关制度衔接不力等原因所致。反诉当事人范围的扩张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我国应当在确立平等诉权观、正确把握反诉性质的基础上,承认反诉当事人范围扩张的正当性,完善反诉当事人的立法,使其与相关制度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其解决纠纷的功能。
李凌
关键词:诉讼经济共同诉讼
庭审阶段化视角下事实主张审查的反思与重塑被引量:1
2021年
对事实主张的审查既是判断诉讼请求的基础,又是确定证据调查对象的前提。我国立法并未对庭审阶段事实主张审查问题进行体系性规定,从主张审查的逻辑、时间及原理来看,现行规则引发了诉讼资料臃肿、诉讼程序延迟及事实认定效果弱化等问题。上述弊端的根源在于,我国立法对审判逻辑与庭审构造的把握缺乏诉讼行为理论的支撑,并且理论对主张责任的把握仍局限于平面维度。基于对辩论主义作用范围的不同认识,德日对庭审阶段的事实主张采取有理性审查和主张共通两种审查模式。从改革发展、理论完善及规则融合的角度出发,我国宜采有理性审查模式。同时,应当从庭审构造的优化、诉讼促进义务的补充及主张责任分配规则的明确等方面提升有理性审查的实际效能。
李凌
关键词:诉讼行为
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的问题与对策
检察机关在参与诉讼活动中,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目的不但是追求被告人有罪判决,更重要的是使被告人得到罪刑相适应的处罚。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被学者们称为“中国刑事案件中最大黑箱操作”的量刑环节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最终促使“量...
李凌
关键词: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法律规范
文献传递
立案登记制下诉的利益判断被引量:11
2017年
诉的利益判断关乎当事人诉权保障等私益与防止滥诉等公益之间的平衡。诉的利益因诉权学说的不同立场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存在本案要件与诉讼要件之争。由民事诉讼审理的阶段化构造及诉的利益本质属性出发,可以推演出诉的利益应当属于关涉诉之合法性的诉讼要件。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将诉的利益错误定位为起诉要件,由此引发了侵害当事人诉权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对当事人诉权保障及滥诉防止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将诉的利益定位为诉讼要件,并且基于制度功能与评判标准的双重考量完善其裁判方式,进而为立案登记制的转型创造可能。
李凌
关键词:诉讼要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