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文波

作品数:59 被引量:643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9篇民事
  • 23篇诉讼
  • 16篇要件
  • 13篇要件事实
  • 13篇民事诉讼
  • 7篇审理
  • 6篇请求
  • 6篇辩论主义
  • 6篇裁判
  • 4篇证明责任分配
  • 4篇审判
  • 4篇诉讼法
  • 4篇民法
  • 4篇民事诉讼法
  • 4篇抗辩
  • 4篇口头
  • 4篇构造论
  • 3篇当事
  • 3篇当事人
  • 3篇证明标准

机构

  • 50篇西南政法大学
  • 11篇重庆大学
  • 2篇广东商学院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9篇段文波
  • 2篇罗筱琦
  • 2篇曾培芳
  • 1篇李凌
  • 1篇胡晓霞
  • 1篇孙义刚
  • 1篇龙云辉

传媒

  • 5篇中国法学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学海
  • 3篇法学评论
  • 3篇政治与法律
  • 3篇现代法学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中外法学
  • 2篇法学研究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2篇国家检察官学...
  • 2篇比较法研究
  • 2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河北法学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证据保全的性质重识与功能再造被引量:6
2017年
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做出了修正。证据保全本质上应当属于预先进行的证据调查。囿于错误的性质定位,新法虽在外观上细化了证据保全的程序规则,本质上却将其指向了错误的轨道,引发了保全效果不佳、欠缺程序保障及诉前证据保全功能单一的问题。为使证据保全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我国应当在明晰其诉讼性质的基础上,以固定证据资料、强化当事人事证收集能力、促进集中审理以及达成纠纷多样化解决的现代型功能为框架,从类型化构建及具体程序规则方面对证据保全制度进行完善。
段文波李凌
关键词:证据保全
《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关注作为证据的当事人被引量:8
2012年
诉讼中当事人的身份有两种,作为辩论主体和作为证据方法。作为证据方法的当事人的陈述不是证据种类,而是证据资料。获得当事人陈述的证据调查方法即当事人询问之下,准用证人询问的方法,甚至可以对质。随着时代发展,当事人作为证据的身份会逐渐受到重视,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价值也会不断攀升。
段文波
关键词:当事人陈述
庭审中心视域下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被引量:37
2017年
从1982年民事诉讼法到2012年民事诉讼法,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经历了以公正为名的虚化到以效率为指向的弱化,尽管在外观上逐渐呈现出独立化样态,但却深陷公正与效率的矛盾而致功能丧失。从充实庭审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进行重构。从庭审中心论立场而言,我国应当建构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而非现行两阶段分置式的审前准备程序。因此,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核心内容,绝非止于现有认识上的重置法官与当事人的权限配置关系,赋予当事人争点决定权并限缩法官权限即可,而是要遵循当事人事实主张的规制原理,以有理性评价为指针整理、限缩、深化并确认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藉此,庭审始能高效地实施集中证据调查以发现真实。
段文波
关键词:审前准备程序争点整理
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被引量:1
2009年
美国没有成文法体系,但是同样会面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问题。面对这个两大法系共通的问题,没有民事诉讼法证明责任理论因其诉讼构造上的特殊性体现了诸多特色。美国在证明责任分配方法及思路上,可以为处于法文化另一端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提供诸多启示。
段文波
关键词:说服责任
民事裁判构造论:以请求权为核心展开被引量:9
2012年
无论何种权利,当受到侵害无法满足的时候,都将衍生出请求权以获得保护。与其说现代法是权利体系,毋宁说是请求权体系。与此相对应,现代民事裁判以请求权为核心展开,并以请求原因、抗辩、再抗辩形成攻击防御体系。请求权得丧变更的判断过程也是寻找请求权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法官的目光在事实与法规之间相互流转的过程。
段文波
关键词:请求权请求权基础抗辩
协动主义的理论之维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作用分担,大致可以将民事诉讼的类型分为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但是,现代民事诉讼并没有采用绝对的辩论主义或是职权探知主义,而是两种模式的交错混合体。对于实现民事诉讼真实发现的目标而言,也只能通过法官与当事人的共同努力始得实现。面对我国当下司法资源有限性与民事纠纷多发性之间的供求紧张关系,也只有在民事诉讼中发挥法官与两造的共同作用,才能推进公平适当迅速的解决纠纷。
段文波
关键词:辩论主义职权探知主义
民事程序视角下的同案不同判被引量:18
2012年
当事人与诉讼标的相同是广义的同案,狭义的同案仅指诉讼标的相同。广义上的同判是指判决主文和理由部分相同,狭义的同判仅指主文部分相同。同案同判符合普通国民对于司法均等化的期待,但民事诉讼中,同案异判毋宁具有普遍意义,植根于广泛的制度基础。片面追求同案同判不仅不利于发现案件真实,也将损及判决的实质公平与正义。通过经验规则的专门化、辩论全部趣旨的灵活运用,法官自由裁量空间规范化等手段,同案异判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持自身的合理性。
段文波
关键词:自由心证
主张证明责任视角下的民法--以不当得利为切入点被引量:3
2011年
民事诉讼法规定之举证责任分配方法系谁主张谁举证,即将二者系于一体,隐喻了其间的某种理论上的关联。但实际上,两者根据与作用等截然不同,仅仅在分配标准上具有一致性,而非彼此间有任何逻辑必然关系。质言之,不论是主张抑或是证明责任分配皆依赖民法解释学。在民法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构成要件中,主张与举证责任之冲突颇为集中而明显。以此为契机,民法典重塑似乎也有了另外一种可能。
胡晓霞段文波
关键词:不当得利
日本民事诉讼法上部分请求学说与判例评说被引量:7
2010年
就原告请求支付金钱债权是否可以分割诉讼请求,日本民事诉讼理论中素有否定观点与肯定主张之对立。日本的法院对此也是各持己见。虽然视角不同,但最终决定是否允许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并就残额请求另行诉讼的标准取决于诉讼标的和既判力。我国对于能否分割诉讼请求并无太多关注,但对于前诉口头辩论终结后发生的后遗症,民事法将之作为新案处理。对于部分请求所涉问题,应当在一次性解决纠纷的理念之下,否定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的权利将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并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攻防平衡。
段文波
关键词:部分请求诉讼标的既判力
要件事实理论下的主张责任被引量:13
2006年
主张责任是和证明责任相互独立、分工配合的重要理论之一。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却又在作为裁判规范的民法之下体现出分配标准的高度一致性。主张责任的概念和内涵彰显了自身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理论的独立意义,展现了对于民事司法改革的特殊魅力。
段文波
关键词:抗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