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佩雯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预后
  • 2篇代偿
  • 2篇代偿性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性
  • 2篇失代偿性心力...
  • 2篇手术
  • 2篇衰竭
  • 2篇前壁
  • 2篇前壁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失代偿
  • 2篇急性失代偿性
  • 2篇急性失代偿性...
  • 2篇梗死
  • 2篇腹腔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全椒县人民医...

作者

  • 9篇李佩雯
  • 4篇王昆
  • 4篇张静梅
  • 3篇徐标
  • 3篇魏钟海
  • 2篇王涟
  • 2篇康丽娜
  • 1篇吉文庆
  • 1篇白剑
  • 1篇顾蓉
  • 1篇施广飞
  • 1篇张宁
  • 1篇徐伟
  • 1篇张颖
  • 1篇宋杰
  • 1篇蓝荣芳
  • 1篇褚松筠
  • 1篇李虎
  • 1篇郑红艳
  • 1篇李飞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5例银屑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点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银屑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明确诊断为银屑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初发冠心病的患者,分析其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第一次心血管病事件发作时的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心血管病事件和银屑病病情随访结果。结果银屑病患者初发冠心病年龄为55.13±10.90岁,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为3.20±1.01个/例。15例患者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的有11例(73.33%),其中5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4例(26.67%),双支病变3例(20.0%),三支病变6例(40.0%),左主干病变2例(13.33%),其中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6.67%);有11例(73.33%)为弥漫性病变,其中2例(13.33%)为弥漫性病变伴严重钙化。15例患者中有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平均随访16.33±8.65个月,3例患者随访期间有再发心绞痛,其中2例再次行PCI治疗。15例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的PASI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8.98±1.34比12.91±1.10,P=0.01)。结论银屑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急性起病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能对银屑病本身的病情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王昆张静梅李佩雯王涟乔建忠顾蓉徐标
关键词:银屑病冠心病PASI评分预后
心房颤动患者腹腔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
褚松筠李佩雯丁文惠霍勇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时联合冠状动脉内综合血栓减负的疗效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治疗策略,达到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提高远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固定剂量的尿激酶10万U、替罗非班5 mL及硝酸甘油200μg,对照组给予血栓抽吸。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STR)大于70%比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作为主要终点指标;以一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心衰恶化、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作为次要终点指标,同时以BARC定义的出血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 22例观察组和24例对照组完成一年随访。(1)在主要终点方面:观察组TMPG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2%比33.3%,P=0.006),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的IMR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13.39) U比(62.72±22.80) U,P=0.002],术后2 h观察组STR大于70%比例高于对照组(63.6%比25.0%,P=0.016);心功能分析提示术后3个月[(42.1%±3.1%)比(40.0%±3.0%),P=0.049]和一年[(41.9%±2.9%)比(39.8%±3.5%),P=0.042]观察组在总体EF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次要终点方面MACE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恶化以及心源性猝死)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BARC定义的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策略能够减轻血栓负荷,提高梗死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改善远期心脏功能。可安全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的患者。
王昆李飞康丽娜张静梅张宁李佩雯徐标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血栓抽吸
门诊患者倍他乐克不规范用药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针对门诊患者使用倍他乐克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1年7月本院心内科普通门诊服用倍他乐克的患者病例,分析其中用药不当的原因以及各种具体表现。结果:373例使用倍他乐克的患者中,不规范用药者占9.39%,包括了用量、用法不正确、擅自减量、停药以及拒绝用药等12种用药不当的具体表现。在不规范用药的患者中,有9人随访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其余患者(P<0.05),但未被告知调整药物剂量。有8位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其余患者(P<0.05),由于独居或行动不便,随访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其余患者(P<0.05)。结论:倍他乐克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并不少见,应当加强临床医师的教育以及对患者的宣教,增加用药的依从性,提高倍他乐克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魏钟海王昆李佩雯张静梅李虎
关键词:PER1门诊倍他乐克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比值(MHR)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2年1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因主要诊断为ADHF住院的1 51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MHR值,将患者按三分位数分为3组:第1三分位组(T1组),MHR<0.38;第2三分位组(T2组),0.38≤MHR<0.58;第3三分位组(T3组),MHR≥0.58。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HR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在5年随访期间,共28.0%(358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12.0%(182例)发生心源性死亡,55.4%(839例)发生MACE。校正混杂因素后,与T1组相比,T3组5年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MACE风险增加(校正全因死亡HR:1.35,95%CI 1.04~1.77,P=0.023;校正心源性死亡HR:1.57,95%CI 1.08~2.28,P=0.010;校正MACE HR:1.26,95%CI 1.06~1.51,P=0.010)。结论:MHR升高后ADHF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MACE风险增加。
成维梦李天玥张颖李佩雯魏钟海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预后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GI)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420例ADHF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计算相应的HGI。根据HGI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T1组(HGI≤0.499%,n=473),T2组(0.499%1.108%,n=473)。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通过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三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HGI与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在60个月的随访时间内,研究队列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MACCE的发生率分别为25.28%、13.03%、58.59%。校正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随HGI增高而降低(P<0.05),MAC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的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中,HGI升高与全因死亡发生率(HR=0.501,95%CI:0.336~0.747,P=0.001)和心血管死亡发生率(HR=0.438,95%CI:0.255~0.754,P=0.003)下降显著相关。结论HGI升高与ADHF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下降相关,与MACCE的发生无关。
浦越成维梦李天玥郑红艳李佩雯魏钟海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
心血管危险评估指数对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调查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心血管危险评估指标(RCRI)评估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的适用性。方法:腹腔内手术患者1079例分别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Gold-man指数及RCRI进行分级,统计各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43例(3.99%),心血管事件74例(6.86%),全因死亡17例(1.58%)。(2)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①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Ⅳ级相对应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2.28%、12.58%、42.86%。②Goldman指数Ⅰ-Ⅲ级相对应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6.42%、10.53%。③RCRIⅡ-Ⅳ级相对应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6%、8.61%、23.08%。(3)预测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①ASA体格情况分级为0.73-0.76;②Goldman指数为0.66-0.70;③RCRI指数为0.63-0.68,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RI可以客观、简便地评估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其预测准确性与ASA体格情况分级及Goldman指数相当。
李佩雯韩晓宁张静梅
关键词: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接受ICD一级预防治疗的预后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一期预防性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获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本中心53例DCM和25例ICM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指南推荐的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一级预防的适应证。收集患者入院植入ICD期间时的临床基线资料、治疗方案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等资料。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包括心源性猝死(SCD)和心血管死亡。结果:中位随访38.5个月,ICM组的8例患者(32.00%)和DCM组的5例患者(9.43%)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P=0.012);ICM组5例(20.00%)发生心血管死亡,DCM组为3例(5.66%)(HR=0.119,95%CI0.016~0.860,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ICD植入作为SCD的一级预防治疗的患者中,DCM和ICM患者的获益无统计学差异。然而,与DCM患者相比,ICM患者由于更多地暴露于危险因素而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病死率。
李佩雯许昕悦许佳敏赵金璇白剑蓝荣芳吉文庆王昆徐伟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源性猝死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一种与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相关的特殊心电图表现被引量:8
2011年
目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仍然是识别和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最重要工具。由于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总是与大面积心肌梗死及不良预后相关,因此准确识别与此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在指导治疗决策上有重要意义。
王涟徐标施广飞宋杰康丽娜李佩雯
关键词: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左前降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