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蕾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旋杆菌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化
  • 2篇上皮化生
  • 2篇疣状胃炎
  • 2篇胃炎
  • 2篇疗法
  • 2篇螺杆菌
  • 2篇螺旋杆菌
  • 2篇化生
  • 2篇肠上皮
  • 2篇肠上皮化生
  • 1篇性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异型增生
  • 1篇幽门螺杆菌根...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朱晓蕾
  • 5篇陈志坦
  • 4篇李庭赞
  • 2篇刘冬冬
  • 2篇周艳
  • 2篇孙希芹
  • 2篇颜兆寰
  • 1篇朱传会
  • 1篇王寿九
  • 1篇顾凯华

传媒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2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治疗的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及其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疣状胃炎(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疣状胃炎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疣状胃炎分为成熟型(MVG)和非成熟型(UMVG)两类,每例均进行病理观察,HP感染分为HP感染阴性和阳性,根据以上情况将患者分为8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及微波治疗,比较各组HP及Tox+HP感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及不同疗法的效果情况。结果疣状胃炎时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以Tox+HP感染为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成熟型胃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UMVG组稍高于对照组,但是无显著性差异;对于U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88%~94%,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近100%;对于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28%~35%,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近100%。结论HP尤其Tox+HP的感染在疣状胃炎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疣状胃炎尤其MVG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疣状胃炎有癌变倾向;单纯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疗法对于UMVG有效,对于MVG疗效差;内镜下微波疗法适用于MVG及药物不理想的UMVG患者。
李庭赞陈志坦朱晓蕾颜兆寰孙希芹周艳刘冬冬
关键词:疣状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
对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及临床对策的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VG)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VG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VG分为成熟型(MVG)和非成熟型(UMVG)两类,每例均进行病理观察,HP感染分为HP感染阴性和阳性,根据以上情况将患者分为8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及微波治疗,比较各组HP及Tox+HP感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及不同疗法的效果情况,并与91例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相对照。结果疣状胃炎时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以Tox+HP感染为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MV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UMVG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UMVG,单纯药物治疗一月治愈好转率达88%~94%,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达近100%;对于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28%~35%,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达近100%。结论HP尤其Tox+HP的感染在VG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VG尤其MVG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VG有癌变倾向;单纯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疗法对于UMVG有效,对于MVG疗效差;内镜下微波疗法适用于MVG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UMVG患者。
李庭赞陈志坦朱晓蕾颜兆寰孙希芹周艳刘冬冬
关键词: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微波疗法
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标准化治疗失败后两种补救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门诊诊断Hp阳性患者526例,进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标准方案治疗,将治疗失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替硝唑进行补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526例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率18.44%,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补救治疗组有效率91.11%,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替硝唑补救治疗组有效率74.4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结论两种方案在Hp补救治疗中均显示有效,但是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方案相比更加有效。
朱传会李庭赞陈志坦顾凯华王寿九朱晓蕾
关键词:根治疗法
青蒿素纳米球口服减轻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β乳球蛋白(BLG)纳米颗粒封装的青蒿素(ART)对Winnie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抗炎疗效。方法 制备BLG-ART纳米颗粒,并评价其对ART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比较ART直接灌胃和使用BLG-ART灌胃的给药方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将Winni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ART组和BLG-ART组。ART组小鼠灌胃给予50 mg/kg ART, BLG-ART组小鼠灌胃给予等剂量的BLG-ART纳米颗粒PBS分散液,空白组小鼠灌胃给予等量PBS,持续16 d。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 HE染色观察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10和IL-1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ART组和空白组相比,治疗16 d后BLG-ART组小鼠体质量增加,DAI降低;小鼠近端和远端结肠区域隐窝结构恢复、杯状细胞损失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ART-BLG处理减轻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反应。
朱晓蕾李庭赞陈志坦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高危腺瘤切除一年 后复发腺瘤性息肉以及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高危腺瘤切除患者在一年后复发腺瘤性息肉及结直肠癌(CRC)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确诊为高危腺瘤并接受切除治疗的683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搜集纳入研究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先前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以一年后结直肠镜检查发现复发腺瘤性息肉和CRC为研究终点,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深入了解高危腺瘤患者在一年后复发腺瘤性息肉和CRC的风险因素。结果在683名高危腺瘤切除患者中,一年后共有104名患者出现复发性病变,复发率达到15.23%,其中82例(12.01%)为复发腺瘤性息肉,22例(3.22%)为CRC。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09)、年龄≥60岁(P=0.002)、有至少1个≥10 mm管状腺瘤(P<0.001)、有至少1个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传统锯齿状腺瘤(P<0.001)是一年后结肠镜检查复发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P=0.015)、年龄≥60岁(P<0.001)、有至少1个≥10 mm管状腺瘤(P<0.001)、有至少1个绒毛状腺瘤(P<0.001)、有至少1个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传统锯齿状腺瘤(P<0.001)是一年后结肠镜检查复发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年龄≥60岁(P<0.001)、有至少1个≥10 mm管状腺瘤(P=0.012)、有至少1个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传统锯齿状腺瘤(P=0.003)是一年后结肠镜检查CR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60岁、存在至少1个≥10 mm管状腺瘤、存在至少1个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传统锯齿状腺瘤等因素均与高危腺瘤切除患者在一年后结肠镜检查复发性病变有关。检查复发腺瘤性息肉和一年后结肠镜CRC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降低高危腺瘤患者在切除后复发的风险,应加强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关注和管理,并根据患者
陶磊朱晓蕾
关键词:结直肠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含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发现的18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ESD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确认病灶的深度。结果手术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病变长径0.8~5cm(平均1.63cm),ESD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5min),术后1例出血,2例穿孔,皆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提示间质瘤2例,息肉2例,1例异位胰腺,7例上皮内瘤变,6例早癌。所有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学资料。ESD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
朱晓蕾陈志坦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早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