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希芹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旋杆菌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化
  • 2篇上皮化生
  • 2篇疣状胃炎
  • 2篇胃炎
  • 2篇螺旋杆菌
  • 2篇化生
  • 2篇肠上皮
  • 2篇肠上皮化生
  • 1篇胆管
  • 1篇胆管引流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抑素
  • 1篇异型增生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志坦
  • 3篇李庭赞
  • 3篇刘冬冬
  • 3篇周艳
  • 3篇孙希芹
  • 2篇朱晓蕾
  • 2篇颜兆寰
  • 1篇朱传会
  • 1篇张婷婷

传媒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对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及临床对策的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VG)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VG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VG分为成熟型(MVG)和非成熟型(UMVG)两类,每例均进行病理观察,HP感染分为HP感染阴性和阳性,根据以上情况将患者分为8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及微波治疗,比较各组HP及Tox+HP感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及不同疗法的效果情况,并与91例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相对照。结果疣状胃炎时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以Tox+HP感染为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MV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UMVG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UMVG,单纯药物治疗一月治愈好转率达88%~94%,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达近100%;对于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28%~35%,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达近100%。结论HP尤其Tox+HP的感染在VG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VG尤其MVG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VG有癌变倾向;单纯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疗法对于UMVG有效,对于MVG疗效差;内镜下微波疗法适用于MVG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UMVG患者。
李庭赞陈志坦朱晓蕾颜兆寰孙希芹周艳刘冬冬
关键词: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微波疗法
鼻胆管引流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损害预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了解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的损害情况,并研究单纯药物如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鼻胆管引流(ENBD)以及药物联合ENBD等措施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方法对于患有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等良性病变的患者,按ERCP术后防治胰腺炎的措施不同,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仅给予一般生命支持及抗菌治疗等;药物组(SA组),使用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ENBD组,仅ENBD,未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药物-鼻胆管组(SAE组),ENBD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在ERCP术后6、12、24、48、72 h检测血清淀粉酶,同时密切观测腹痛情况,必要时行上腹部超声或CT检查,而后计算各组急性轻症胰腺炎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生情况并做比较。同时还对于各组无ERCP术后胰腺炎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进行分析。结果 ENBD组及SAE组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及SA组,同时ENBD组与SAE组之间,C组及SA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组及SA组均见个案急性重症胰腺炎,ENBD组与SAE组则未见急性重症胰腺炎。对于各组无ERCP术后胰腺炎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的水平进行比较,在ERCP术后6、12 h,ENBD组及SAE组非胰腺炎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C组及SA组,同时EBD组与SAE组之间、C组及SA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药物如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等的应用,对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作用不显著,ENBD等措施能显著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及高淀粉酶血症。
李庭赞陈志坦朱传会周艳孙希芹刘冬冬张婷婷
关键词:胰腺炎奥美拉唑生长抑素鼻胆管引流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治疗的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及其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疣状胃炎(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疣状胃炎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疣状胃炎分为成熟型(MVG)和非成熟型(UMVG)两类,每例均进行病理观察,HP感染分为HP感染阴性和阳性,根据以上情况将患者分为8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及微波治疗,比较各组HP及Tox+HP感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及不同疗法的效果情况。结果疣状胃炎时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以Tox+HP感染为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成熟型胃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UMVG组稍高于对照组,但是无显著性差异;对于U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88%~94%,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近100%;对于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28%~35%,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近100%。结论HP尤其Tox+HP的感染在疣状胃炎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疣状胃炎尤其MVG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疣状胃炎有癌变倾向;单纯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疗法对于UMVG有效,对于MVG疗效差;内镜下微波疗法适用于MVG及药物不理想的UMVG患者。
李庭赞陈志坦朱晓蕾颜兆寰孙希芹周艳刘冬冬
关键词:疣状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