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仲廉

作品数:25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骨折
  • 6篇骨科
  • 6篇关节
  • 4篇髋关节
  • 4篇股骨
  • 3篇医师
  • 3篇手术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住院医师
  • 3篇疗效
  • 3篇临床教学
  • 3篇老年
  • 3篇教学
  • 2篇带教
  • 2篇弹性髓内钉
  • 2篇医师规范化培...
  • 2篇置换术
  • 2篇置换术后
  • 2篇治疗儿童

机构

  • 20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朱仲廉
  • 20篇官建中
  • 14篇吴敏
  • 13篇王照东
  • 8篇高许斌
  • 7篇刘亚军
  • 5篇周平辉
  • 5篇陈笑天
  • 4篇代秀松
  • 4篇王旭义
  • 3篇肖玉周
  • 3篇王志岩
  • 3篇赵志
  • 3篇周建生
  • 2篇朱坤
  • 2篇王晓盼
  • 2篇胡海贝
  • 1篇王坤正
  • 1篇高涌
  • 1篇谢宗玉

传媒

  • 8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淮海医药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原髋臼窝在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精准全髋置换中的作用及影像学量化评分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复原髋臼窝在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精准全髋置换中的作用,以及在标准骨盆X线平片上首次采用量化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假体安装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9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CroweⅢ型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92髋),其中男13例(16髋)、女73例(76髋),年龄30~64(50.3±7.2)岁,术前20例患者依据髋关节CT扫描数据3D打印髋臼模型,观察髋臼和髋臼窝的病理形态特点,并模拟手术;术中通过复原髋臼窝确定髋臼原始中心、深度、前倾角和外展角的方法安装髋臼假体。手术后1或4或12或48周拍摄标准骨盆X线平片,从髋臼假体压配、旋转中心垂直高度、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前倾角、外展角,股骨假体压配、偏心距、中置度、双下肢长度差9项指标设计分值,其中髋臼假体压配和前倾角分值分别为15分,其余7项指标每项分值均为10分,9项指标总分100分。按照以上评分方法对本组86例(92髋)手术后骨盆平片中的假体位置进行评分,双侧置换者以正常髋关节解剖数据为参照值,单侧置换者以健侧髋关节解剖数据为参照值(前倾角以正常髋关节解剖数据为参照值)。总分≥91分为优,81~90分为良,≤80分或单项评分≤5分为差。结果:本组92髋CroweⅢ型DDH髋臼以不同程度上宽下窄近似贝壳形态呈现,其中正贝壳形29髋,顺贝壳型56髋,逆贝壳型7髋。髋臼窝因骨赘增生覆盖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中三角形68髋,封闭形13髋,裂缝形6髋,不规则形5髋。髋臼窝处以其下方骨赘增生最明显,在髋臼切迹处测得骨赘厚度(14.4±3.83)mm。本组92髋的髋臼切迹处均被增生骨赘覆盖,少见有横韧带痕迹。本组92髋骨盆X线平片影像学评分75~98 (94.15±1.94)分,其中优79髋、良8髋、差5髋,优良率94.56%(87/92);后者中,1髋旋转中心水平距离�
周建生王坤正王坤正官建中张衡吴敏张先龙王志岩
关键词:影像学评价量化评分
20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的治疗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选择20例人工全髋翻修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翻修。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年,至末次随访时间为止,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X线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及假体移位、假体周围骨溶解等现象。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对各种原因所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失败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明湿。
朱仲廉尹宗生周建生朱坤
关键词: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翻修疗效
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骨科临床带教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医学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样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主要是教师课堂教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其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已不能相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部分甚至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改变更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和提升临床专业教师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本文就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骨科临床带教的研究加以探讨旨在提高骨科临床教学效果。
朱仲廉官建中高涌
关键词:教育模式骨科临床教学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帮助。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24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每组各12例。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前内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加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利用Mimic软件进行3D重建,快速成型制备出1:1的模型,以此对骨折进行明确诊断和分型,制定手术方案,预弯钢板,指导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2组患者12~18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出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在骨折模型上进行模拟骨折复位,制定更加详细的手术方案,如明确的手术入路和显露范围,固定的部位、方式及螺钉的长短、方向,进而减少医源性损伤,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照东官建中吴敏朱仲廉刘亚军陈笑天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仰卧与侧卧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无牵引床侧卧位下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仰卧常规骨折牵引床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23例采用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仰卧组相比,侧卧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2±1.94)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折影像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取得了与仰卧位牵引下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
王照东官建中吴敏朱仲廉周平辉陈笑天刘亚军徐陈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仰卧位
皮质剥脱术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型骨不连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皮质剥脱术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4月采用皮质剥脱术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19例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型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23~68岁,平均36.6岁;左侧10例,右侧9例。受伤至本次入院前接受手术治疗1次有8例,2次有6例,3次有5例。受伤至本次入院时间为12~106个月,平均26.3个月。末次随访时参照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19例患者术后获13~78个月(平均28.9个月)随访。放射学结果显示术后6~8周移植骨板在断端开始骨重建,骨折线模糊,皮质外骨桥逐渐形成。19例患者骨不连均获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10~46周,平均16.8周。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0~98分(平均82.5分),其中优12例,良5例,可2例;MEPS评分为70~96分(平均84.4分),其中优11例,良5例,可3例。结论采用皮质剥脱术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型骨不连既能有效诱导成骨,又能够增加断端稳定性,可促进骨愈合。
吴敏官建中代秀松朱仲廉王晓盼王照东陈笑天肖玉周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不愈合
基于“互联网+”的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与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基于“互联网+”的AR/MR技术的骨科教学培训实施时间(2019年3月)为界限,将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入组的30名骨科住院医师纳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培训方法;将实施后(2019年4月—2020年5月)入组的32名住院医师纳为观察组,采用新型培训方法。分别统计2组培训结束时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改善情况,记录带教老师对本次培训的自我评价;比较2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结果2组培训前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时,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改善率[(26.74±5.12)%]和操作成绩改善率[(16.59±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8.89±4.06)%和(7.05±1.02)%,均P<0.05];AR/MR技术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的统筹安排及管理能力、多媒体教材应用能力及教学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骨科带教模式(P<0.05);培训结束时,观察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AR/MR技术应用于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骨科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改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和考核成绩,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朱仲廉高许斌高许斌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骨科
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8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在病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前及术后1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病例术后疼痛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属微创手术,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明显。
钱太保李昭程谢宗玉高许斌刘扬朱仲廉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微信随访延续康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通过微信随访模式对出院的骨科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评价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连续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出院前对患者基本信息登记,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教育及离院后的微信随访;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教育。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的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2周、4周、3个月时的康复情况进行测评,评价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因素,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微信随访后续康复指导并予以相应干预,统计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和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不同时间段对照,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知识及技能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较明显、心理问题明显得到解决。结论微信随访延续干预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随访依从性。
赵志代秀松江勇王志岩朱仲廉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脊柱截骨术对家兔脊髓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研究脊椎截骨术对脊髓功能的影响,为脊椎截骨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0只家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截骨组(截骨后压缩25%)、中截骨组(截骨后压缩50%)、高截骨组(截骨后压缩100%),每组10只,给予相应的手术处理。测定硬膜皱缩、运动功能(Reuter评分)、脊髓血流量等指标。结果中截骨组、高截骨组的硬膜囊横径、迂曲角为(5.74±0.29) mm、(14.46±0.77)°和(7.65±0.36) mm、(85.62±2.95)°,显著大于低截骨组[(4.85±0.32) mm、0°]和对照组[(4.39±0.11) mm、0°],均P<0.05。中截骨组、高截骨组的脊髓血流量为(27.66±0.85)μL/100μm~3、(10.53±0.24)μL/100μm~3,显著低于低截骨组[(34.28±0.94)μL/100μm~3]和对照组[(33.81±1.06)μL/100μm~3],均P<0.05。低截骨组、中截骨组、高截骨组的Reuters评分为(2.38±0.34)分、(7.25±0.42)分、(9.56±0.73)分,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39±0.25)分,均P<0.05。结论 脊椎截骨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较短的脊柱缩短对机体脊髓功能的影响小,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安全截骨的临界值。
朱仲廉赵志赵志高许斌王照东官建中
关键词:脊髓功能脊髓血流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