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晓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感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感冒
  • 5篇感冒
  • 4篇流感样病例
  • 4篇病原学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霍乱
  • 3篇病原学监测
  • 2篇麻疹
  • 2篇霍乱弧菌
  • 2篇监测分析
  • 1篇带菌
  • 1篇血凝
  • 1篇血凝素
  • 1篇血凝素基因
  • 1篇医院空气
  • 1篇伊蚊
  • 1篇疫苗

机构

  • 16篇郴州市疾病预...
  • 3篇湘南学院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郴州市苏仙区...
  • 1篇桂阳县疾病预...

作者

  • 16篇曾晓军
  • 9篇谢群
  • 7篇段良松
  • 4篇陈柏塘
  • 4篇周一平
  • 4篇李军
  • 3篇刘晓锋
  • 3篇胡忠兰
  • 3篇欧社祥
  • 2篇陈伟华
  • 2篇李征莉
  • 2篇蔡元芳
  • 2篇罗文英
  • 1篇谭徽
  • 1篇郑文
  • 1篇周红梅
  • 1篇李超
  • 1篇周少平
  • 1篇湛志飞
  • 1篇严波

传媒

  • 6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郴州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对郴州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流感病毒初筛及分型鉴定。结果全年共检测4所医院ILI咽拭子标本665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0株,阳性分离率6.02%,经分型鉴定:A(H1N1)亚型35株,B型5株;疑似流感疫情ILI咽拭子标本29份,分离到流感毒株18株,阳性分离率62.07%,均为B型。结论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流感流行株为A(H1N1)亚型,有B型存在,未检测出A(H3N2)亚型。
谢群陈柏塘曾晓军欧社祥曾永会刘晓锋
关键词:病原学
郴州市售甲鱼中霍乱弧菌带菌的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郴州市城区市售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菌型特征。方法采集市场销售甲鱼,取肠内容物及体表、肛门涂抹物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结果2005年~2006年,共采样437份,检出霍乱弧菌7株,市售甲鱼霍乱弧菌带菌率为1.60%,经鉴定分别为O1群6株和O139群1株,4株菌株能产霍乱肠毒素(CT)。结论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
谢群曾晓军郑文
关键词:霍乱弧菌
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对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方法对市区两所医院逐月统计流感样病例(ILI),采集ILI咽拭子样本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以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两所医院全年报告流感样病例2570例,其中〈15岁的ILI占76.03%,≥15岁的ILI占23.97%,2005年4—12月共检测ILI咽拭子样本14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9株,5株因HA〈1:20未能鉴定,14株鉴定结果为A(H3N2)亚型8株,A(H1N1)亚型1株,B型5株。结论 郴州市2005年监测点和爆发疫情流感样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3.57%,A(H3N2)为流行优势毒株,同时也有A(H1N1)亚型和B型毒株存在。
谢群段良松曾晓军陈柏塘刘晓峰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
一起乡村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2005年
谢群曾晓军李程松龙智钢刘运芝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原学流行性感冒疾病预防
1996~2001年郴州市疟疾监测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郴州市 1996~ 2 0 0 1年疟疾流行规律。 方法 对发热病人和重点人群采血检查疟原虫 ;对 7~ 14岁儿童采血进行疟疾 IFAT;分析各县、市、区上报的各种疟疾统计报表。 结果 郴州市 1996~ 2 0 0 1年疟疾年平均总发病率为 0 .62 / 10万 ,输入性疟疾占 92 .77% ( 15 4/ 166) ;健康人群未发现带虫者 ;儿童疟疾 IFAT抗体阳性率为 0 .3 3 %。 结论 郴州市疟疾以输入性为主 ,虽然有低水平的本地感染 ,但未引起流行 。
李军孙振球李灯华周一平邹亚莉曾晓军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
郴州市2007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及A/H3N2亚型血凝素基因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郴州市2007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病毒优势流行毒株A(H3N2)亚型的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采用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流感病毒初筛及分型鉴定;取病原学监测中分离到的4株A(H3N2)亚型毒株,对其血凝素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WHO全球流感疫苗序列进行同源比对。结果共检测4所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1435份,分离到流感病毒277株;阳性率19.30%,其中A(H3N2)亚型毒株156株。2007年分离株与北半球疫苗株A/Wisconsin/67/05比较,发生了变异。结论 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郴州市2007年优势毒株,A(H3N2)亚型流感流行株的HA1基因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导致其流行的重要原因。
谢群陈柏塘曾晓军欧社祥段良松罗文英谭徽刘晓锋
关键词:病原学监测流感病毒氨基酸序列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霍乱疫情调查处理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此起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流行原因,控制疫情蔓延。方法在腹泻病门诊运用霍乱弧菌快速检测卡提示经细菌培养检出O_(139)群霍乱弧菌;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周围人群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结果是一起农村“白喜事”聚餐引起的O_(139)群霍乱疫情,共发病1例,健康带菌者3例。结论本次聚餐人员感染霍乱弧菌与食用牛蛙有关,聚餐时所用的牛蛙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发霍乱流行。由于疫情发现及时,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没有出现二代病例,疫情没有蔓延。
付敏何德彪何孝勤段良松陈伟华李俊华曾晓军李振海史晓燕胡世雄湛志飞廖国乐
关键词:农村聚餐霍乱疫情
郴州市2004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通过监测,了解郴州市流行性感冒流行情况及流行株,为国家流感监测网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市区两所医院的儿科、内科门诊设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点,定期上报数据,同时监测全市ILI暴发疫情,采集ILI标本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两所医院全年报告ILI2640例,占门诊就诊者的1%。儿童ILI2014例,占ILI总数的76.3%,儿童ILI病例占儿童就诊者总数的1.66%,成人ILI占成人就诊者总数的0.73%。从两起暴发ILI疫情中采集标本23份,分离到甲3型流感病毒A(H3N2)亚型4株。结论 郴州市ILI全年均有发生,但3~8月为流行高峰。流行株为A(H3N2)亚型。
曾晓军周一平段良松胡忠兰黄健欧社祥谢群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
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分析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菌型特征。方法采集市场销售的海、水产品,对其整体或部分及相应的体表、肛门或鳃部涂片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用家兔小肠段结扎实验检测O139群肠毒素。结果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带菌率为0.64%(2/311),两株霍乱弧菌均来自甲鱼(2/77),经鉴定分别为O1群和O139群,后者能产霍乱肠毒素(CT),还检出其他致病性弧菌9株。结论郴州市水产品存在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卫生学问题,建议在今后的监测中采用整体或部分采集法。
曾晓军黄石凤周一平段良松庞长胜李小军李军
关键词:霍乱弧菌
河弧菌引起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4年
谢群曾晓军蔡元芳李征莉
关键词:河弧菌腹泻流行病学井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