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军

作品数:199 被引量:74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5篇文学
  • 55篇文化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15篇艺术
  • 11篇哲学宗教
  • 7篇社会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文学
  • 28篇文化
  • 26篇巴赫金
  • 23篇文论
  • 22篇学术
  • 20篇文艺
  • 15篇文艺学
  • 14篇艺术
  • 12篇主义
  • 11篇视觉
  • 11篇国文
  • 10篇文化研究
  • 9篇人文
  • 9篇视觉文化
  • 8篇代文
  • 8篇知识
  • 8篇马克思主义
  • 7篇小说
  • 7篇后现代
  • 6篇中西文论

机构

  • 178篇上海大学
  • 11篇上海社会科学...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杜克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196篇曾军
  • 4篇刘康
  • 3篇朱国华
  • 3篇朱立元
  • 3篇林非凡
  • 2篇陈瑜
  • 2篇李松
  • 2篇贲前方
  • 2篇赵宪章
  • 2篇李维
  • 2篇尹倩
  • 2篇张云云
  • 1篇曾丽君
  • 1篇陈瑜
  • 1篇张福贵
  • 1篇许鹏
  • 1篇杜骏飞
  • 1篇邓安庆
  • 1篇李辉
  • 1篇陶东风

传媒

  • 17篇西北师大学报...
  • 11篇社会科学
  • 11篇云梦学刊
  • 10篇探索与争鸣
  • 7篇学术界
  • 7篇人文杂志
  • 5篇中国图书评论
  • 4篇文艺争鸣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文学评论
  • 4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高等学校文科...
  • 4篇中国文学批评
  • 3篇新华文摘
  • 3篇河北学刊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学术月刊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8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18篇2007
  • 16篇2006
  • 9篇2005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赫金接受与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巴赫金接受与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巴赫金在中国的接受首先是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的形象被意外地引入的 ;另一方面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翻译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对中国的陀氏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之成为陀氏研究绕不开的问题 ,陀氏研究者对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采取了“延续性接受”的方式。不仅如此 ,巴赫金的接受以及其对中国陀氏研究的影响也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论话语走出“别、车、杜”产生了潜在性的影响。
曾军
关键词: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文学研究文学接受复调小说理论现实主义文论
“俄国革命的镜子”的反映论的沉思——并非仅仅关于列宁和托尔斯泰
2005年
现代文化的关键角色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中介、管理者和发行商。资产阶级文化歪曲了社会存在,任何革命在真实反映的过程中开始于中介的消失。与资本主义竞争的企图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主宰了文化领域,在这个完全的反映的进程里文化的角色是明显的:零自治。
安德烈·麦迪逊庞璃曾军
关键词: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中介反映论
克里斯蒂娃在“词语、对话和小说”一文中对巴赫金理论的借鉴和改造被引量:7
2014年
"词语、对话和小说"成为克里斯蒂娃向法国学界介绍巴赫金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献,是巴赫金思想首次正面介入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起点。克里斯蒂娃没有严格按照巴赫金的写作思路进行客观介绍,而是对这几部分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新逻辑化的处理,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克里斯蒂娃在该文中借鉴但改造了巴赫金的诸多理论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文本"这一概念将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语言分析纳入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框架,通过改造巴赫金的语言分析方法来实现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超越。她讨论问题的逻辑是从"词语"入手,进而转向"话语",最后再聚焦为"对话"的,这也显示了鲜明的结构主义的特点。在对话语类型的分类问题上,克里斯蒂娃并没有理会巴赫金的分类标准和角度(从与他人语言关系的角度),而是将之纳入到了"叙述话语"中进行了考察。该文后半部分对巴赫金复调小说和狂欢化理论的介绍相对客观,但也对之进行了结构主义和互文性的解释。
曾军
关键词: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结构主义
关于中西文论“对话主义”研究方法的思考被引量:14
2017年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的研究从"中国问题的西方化焦虑"这一问题意识入手,进而展开西方文论与中国问题之间复杂关系的讨论。为此,需要全面升级中西文论的"对话主义"研究方法:超越"刺激-反应"模式,采取"需要-选择"模式;超越单向的"影响-接受"模式,采取双向的"折返-出入"模式;超越"比较-对立"模式,采取"对话-共识"模式。基于对"视域错位"现象以及"不对等对话关系"的认识,通过"让被看者发声"("作为被看者的‘开口说话’")的方式,以"中国问题"为中西方文论共同讨论的平台,建立中西文论的对话机制。"经由世界,研究中国"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的意义之所在。
曾军
关键词:对话主义
理论创新:以“对话性”为中心建构叙述理论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2003年
 本文以巴赫金的重要接受者董小英为个案,对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的努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她以"对话性"为中心建构叙述学理论体系所存在的诸多限度。本文以为,问题意识,尤其是中国问题意识的淡薄,理论史的问题系的匮乏以及"理论互释"法的内在局限构成其理论的限度。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董小英个人身上,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许多中国学者当中。
曾军
关键词:巴赫金
思想与学术在当代文化中合流——2005年人文学术热点扫描被引量:7
2006年
2005年人文学术热点呈现出原发性热点少,延续性热点多,共同话题突破学科界限和思想与学术在当代文化中合流等重要趋势。这些特点在“国学热”、“亚洲作为方法”、“通三统”、“当代学术史”、“超女”等热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
曾军
关键词:人文学术学术研究
视角研究的多重视角被引量:2
2006年
视角问题之所以受到重视完全得益于深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影响而产生的小说叙述学的发展。对于影视这类以“图像流”为特点的表征而言,其“视角”问题远比小说叙事要复杂。“视角”研究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话语”研究,得益于福柯的话语理论。如果说,叙事学仅仅从形式上区分了“谁说”、“谁看”、“谁如何说、如何看”的问题的话,那么,借助福柯话语理论,我们便可进一步对“视角”进行意识形态的剖析,探讨“为什么是这个人看/说”,“他/她为什么要这样看/说”,“他/她所看/说的意识形态动机是什么”。而所谓“视取向”,来自于现象学观看的“意向性”的启发,强调的是意识对于意指对象的一种指向性,具体到作为观看情境中的视角来说,“视取向”则是指各种由表征符号(如色彩、线条、明暗、框架等技术手段以及视像表征中人物形象的目光眼神等内容特征)的意指性、观者身处具体情境中的观看意向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博弈。
曾军
关键词:视点
互联网是文化的容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产业发展之道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20世纪末期以来另一个具有颠覆和超越书写文明的媒体技术,"数字化"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方式。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技术不是与口传、书写(印刷)相敌对的媒介技术。其次,数字技术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化保存的媒介,也是一个全新的文化创造的媒体技术。最后,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产业发展还离不开对互联网数字技术媒介劣势的控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该成为新的人类文化的容器,从而推动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
曾军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技术
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对南帆教授一文的延伸讨论被引量:5
2020年
张江教授与南帆教授围绕"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所展开的讨论可以引出关于文学意义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有关文学意义阐释的总体性观念,并引入量化分析作为手段。量的判断是理性思维的认知形式之一,数学化、数字化、数据化不断丰富量化分析的方法。所谓"阐释的有限与无限",应该从定性和量化两个角度来共同思考:量化乃质之量化,而非无质或去质之量化。量化是质的抽象化,是以"科学化手段"对社会历史范畴的描述,进而把握其背后的规律。
曾军
关键词:文学意义
接受的复调——关于巴赫金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03年
对巴赫金接受史的研究应该在西学新潮的背景下,将之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的问题联系起来。我们提出一种“复调的接受史”作为对巴赫金接受史的描述方法,主张在尊重线性历史发展的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多元接受史观。并在对话性基础(需要/可能)、接受视野问题(知识背景/问题意识)、接受者问题(现实性接受者个体/想象性接受者群体)、接受者间的对话交流等问题上超越了现有的影响/接受研究。
曾军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