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芳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脏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血尿酸
  • 2篇血压
  • 2篇依诺肝素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术后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曹芳英
  • 7篇朱智明
  • 3篇柳景华
  • 2篇张宁坤
  • 2篇田海涛
  • 2篇高连如
  • 2篇彭红玉
  • 2篇王平
  • 1篇陈亚宁
  • 1篇姚合斌
  • 1篇汤楚中
  • 1篇李田昌

传媒

  • 4篇转化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诺肝素联合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对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中,应用替格瑞洛方案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联合应用依诺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了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NSTE-ACS患者440例,所有入选患者试验过程中均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将入选患者在PCI术后随机分为非依诺肝素抗凝组(非抗凝组)、依诺肝素皮下抗凝组(抗凝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为围术期心肌损伤及住院期间、1个月、3个月、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1)主要终点:抗凝组较非抗凝组明显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3.1%vs.12.8%,P=0.007),主要为TIMI小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增加(21.2%vs.12.3%,P=0.018),而未增加要出血风险(1.9%vs.0.5%,P=0.3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联用依诺肝素为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OR=2.171,95%CI:1.270~3.709,P=0.005)。对于院外12个月内的出血情况,两组患者在总出血、TIMI主要出血、TIMI小出血发生率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终点:PCI术后非抗凝组与抗凝组患者之间在术后PCI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MACCE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NSTE-ACS患者,DAPT应用替格瑞洛联合依诺肝素皮下抗凝在PCI围术期应用并无额外的临床获益,且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NSTE-ACS患者,PCI术后应谨慎联合应用抗凝治疗。
赵烨婧彭红玉秦宇君曹芳英王平柳景华
关键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依诺肝素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
2011年
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了13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增生病例之后而被正式命名。目前认为是淋巴器官中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良性淋巴系统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临床少见,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报道如下。
曹芳英陈亚宁姚合斌朱智明
关键词:CASTLEMAN病
以心脏标志物为代表的心血管领域之转化医学被引量:1
2012年
心血管疾病作为目前全球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干预、准确评估风险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实了心脏标志物在心血管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转化医学在心血管领域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之一。转化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它主张将临床需要引导实验研究,再将试验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从而推动医学进步,这给心血管医学实践及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曹芳英朱智明
关键词:心脏标志物
水系灾害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救治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气候与环境变迁的同时各类自然灾害应育而生。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之一,洪涝灾害在我国呈现出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等特点。频发的洪涝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水系灾害性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谱复杂、病因明确、病情轻重与预后不一。
曹芳英汤楚中田海涛朱智明
关键词:水灾疾病救治
左心室多位点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其主要死因为左心功能衰竭[1]。大约1/3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存在心电传导异常及机械收缩不同步,而心脏整体收缩不协调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左心室重构,使心力衰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曹芳英柳景华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
体外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APJ表达变化
2014年
目的研究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MSCs)体外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表面APJ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APJ是否可作为鉴定内皮细胞的早期细胞表面标志物。方法剖宫产取脐带后分别用酶消化和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用酶消化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取2×10~7第2代HUW-MSCs用单克隆APJ-APC荧光抗体标志后行流式分选,测定HUW-MSCs实验前细胞表面表达APJ的水平。实验分3组:诱导组MSCs用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μg/L、表皮生长因子10μg/L和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M199培养基培养;共同培养组MSCs先与HUVECs在Transwell 6孔培养板中,用含10%FBS的M199培养5-7 d后转入25 cm^2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培养液为含10%FBS的M199和培养1 d内皮细胞的M199(2:1)混合培养基:单纯培养组细胞培养基为含10%FBS的M199。培养周期为14 d。分别于第7、10、14天流式检测各组细胞APJ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内皮细胞表面APJ水平作为阳性对照。另外于第7、14天检测3个实验组、内皮细胞组、HUW-MSCs组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表达变化情况,比较各实验组之间APJ与CD309变化趋势。结果HUW-MSCs流式分选出5×10~3APJ^+-HUW-MSCs,表面表达APJ基本呈阴性。诱导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细胞形态均较HUWMSCs有显著改变,诱导组呈圆形、线性、网状,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细胞呈卵圆形、长梭形。另外,诱导组生长最快,增殖能力最强;单纯培养组次之;共同培养组细胞生长缓慢,增殖能力最弱。第7、10、14天,3组细胞CD309表达分别为诱导组1.8%、2.6%和8.8%,共培养组0.5%、2.5%和4.7%,单纯培养组0.3%、2.1%和2.7%。第7、10、14天各组APJ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诱导组0.5%、0.9%和5.2%,共培养组0.4%、0.8%和3.0%,单纯�
曹芳英张宁坤高连如朱智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不容忽视的问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引量:22
2013年
血流剪切力和循环中的激素、酶和小分子物等作为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信息载体通常作用于血管等靶器官维持内环境稳态。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与原发或继发内皮细胞损伤有关。氧化应激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主要机制,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后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进展过程;心血管疾病发病后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造成恶性循环。深入认识内皮细胞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田海涛曹芳英朱智明李田昌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心血管疾病
不同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及血尿酸水平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pulse pressure)、血尿酸(uricacid)水平。方法收集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及24 h动态血压检查资料,根据脉压差水平分为两组:脉压差<60 mmHg组(n=46)和脉压差≥60 mmHg组(n=48);根据患者疾病谱分4组:单纯高血压组(A)、高血压+冠心病组(B)、高血压+糖尿病组(C)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组(D)。通过24 h动态血压计算脉压差: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1)脉压差≥60 mmHg组较脉压差<60 mmHg组尿酸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与脉压差<60 mmHg组比较,平均年龄增加(P<0.01),合并症明显增加(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组尿酸水平最高,B组次之,D组尿酸水平最低,A组与B、C组,C组与B、D组之间比较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两组间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脉压差最大,A组次之,B组最低,A、B与C组3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组之间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尿酸水平与脉压差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非合并糖尿病患者。
曹芳英朱智明
关键词:脉压差尿酸心血管疾病
比较不同诱导体系体外诱导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比较诱导因子和非接触共同培养2种方法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MSCs)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优劣。方法剖宫产取脐带用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2种方法获得HUW-MSCs。实验分诱导因子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诱导因子组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共同培养组HUW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非接触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只加培养液培养。培养周期为14 d。第7天检测CD309,第10天进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labeled 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l-Ac-LDL)吞噬实验;第14天检测CD3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结果各组细胞形态较实验前有显著变化,但均未见典型铺路石样改变。3组细胞表达CD309上调;诱导因子组和单纯培养组表达CD31下降,而共同培养组CD31明显上调。NO及ET-1含量检测均较HUVECs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vWF及Dil-Ac-LDL各组反应呈弱阳性。结论 HUW-MSCs在诱导因子和内皮细胞旁分泌作用下均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倾向,使用诱导因子较非接触共同培养方法诱导HUW-MSCs向内皮分化的效果更好。
曹芳英张宁坤高连如朱智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剂量依诺肝素联合替格瑞洛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依诺肝素联合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45例,所有入选患者试验过程中均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将入选患者在P C I术后随机分为非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组(纳入分析11 0例,非抗凝组)、半量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组(0.5 mg/kg,纳入分析103例,半量抗凝组)、全量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组(1 mg/kg,纳入分析105例,全量抗凝组)。观察的主要终点为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为住院期间、1个月、3个月、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主要终点:全量抗凝组较非抗凝组显著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9.5%比13.6%,P=0.005),主要为TIMI小出血发生率的增加(27.6%比13.6%,P=0.012),而未增加TIMI主要出血风险(1.9%比0,P>0.05);而半量抗凝组与非抗凝组住院期间TIMI小出血和主要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检验显示,PCI术后随着依诺肝素应用剂量的增大,住院期间总出血及小出血发生率均增加,呈线性相关(总出血:趋势P=0.005;小出血:趋势P=0.011)。次要终点:PCI术后三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及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NSTE-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依诺肝素在PCI围术期并未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且全量依诺肝素的皮下应用可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而半量依诺肝素的皮下应用安全性更高。
赵烨婧彭红玉秦宇君曹芳英王平柳景华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依诺肝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