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红
- 作品数:31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黄嘌呤类DPP-Ⅳ抑制剂的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考察降血糖药物利拉利汀(linagliptin,LNP)的黄嘌呤结构母核上N-1、N-7和C-8取代基对DPP-Ⅳ酶抑制活性的贡献,并且希望找到活性更强的新DPP-Ⅳ抑制剂,本研究以3-甲基-8-溴黄嘌呤为原料,通过引入不同取代基,设计合成一系列LNP的类似物,并测定这些化合物对DPP-Ⅳ酶的抑制率。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这类化合物在50 nmol·L^(-1)浓度下大多具有明显的DPP-Ⅳ酶抑制活性,其中1a、1d和1f对DPP-Ⅳ酶的抑制率大于50%。本研究初步探索了黄嘌呤类化合物对DPP-Ⅳ酶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 李艳萍易红姜心贝李卓荣
- 关键词:构效关系
- 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的合成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合成方法。方法以胞嘧啶为起始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西多福韦。结果目标化合物总收率23.1%,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HPLC纯度在99%以上。结论用本法合成西多福韦,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 易红李卓荣
- 关键词:西多福韦抗病毒药物
- 基于吩噻嗪类化合物的新型抗结核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借助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设计并合成新型抗结核小分子化合物。方法以氯丙嗪为模板分子,利用Discoverystudio3.0构建相应的3D药效团模型,并对虚拟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对筛选结果进行手动择优选择,化学合成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评价。结果筛选得到活性化合物15个,并合成其中13个,其中化合物9(多巴胺)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MIC为8.0μg/ml。结论通过药效团的方法筛选得到了结构较吩噻嗪类化合物简单的抗结核活性小分子多巴胺,该化合物作为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先导化合物,较吩噻嗪类具有更大的结构修饰空间。
- 季兴跃吴林韬李思阳易红金洁李卓荣
- 关键词:抗结核药多巴胺吩噻嗪
- 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方法以替诺福韦为原料,与脂性侧链2-十八烷氧基-1-乙醇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细胞培养法对其体外抗HIV、HBV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血清药理学研究,测定小鼠血清的抗HIV-1作用。结果合成得到了目标化合物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确证;对其进行的体外和小鼠血清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抗HIV-1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165nmol/L,对HBV病毒的抑制活性EC50为0.17μmol/L;灌胃给药ODE-TFV后的小鼠血清对HIV-1显示出强和持久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替诺福韦分子中磷酸基的一个羟基上引入脂溶性长链十八烷氧乙基,体外呈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并且生物利用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 孟帅蔡步林陶佩珍彭宗根章天易红李玉环李卓荣
-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抗病毒
- N-芳酰基-L-氨基酸异羟肟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革兰阴性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N-芳酰基-L-氨基酸异羟肟酸的衍生物,以期得到抗革兰阴性菌活性较好的新化合物。方法以4-溴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三甲基硅烷保护、去保护、缩合反应、偶联反应以及羟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6a~6x,经过1H-NMR、13C-NMR、HRMS确证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所有目标化合物在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菌株上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合成了24个目标化合物,其中化合物6b、6p、6r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都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6a等13个化合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活性,但对铜绿假单胞杆菌没有活性。结论该系列化合物结构中,R1和R2基团为活性可变基团,可进一步对其进行结构优化。
- 孙连奇易红郭会芳高岩崔阿龙薛司徒李卓荣
-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构效关系
- 八肽菌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 2024年
- 八肽菌素在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G-菌具有较强活性的同时,对部分G^(+)菌也有一定的活性。本研究以天然八肽菌素A3和B3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21个含有8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类衍生物(含A3和B3),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和肾细胞毒性评价。其中,化合物6、7和17显示有广谱抗菌活性,在维持抗G-菌活性的同时,明显提升了抗G^(+)菌活性;部分化合物提高了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化合物7对所有测定菌株均有活性且肾细胞毒性相对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多肽类抗菌药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杨鹤显崔阿龙王永健寇世博吕苗易红李卓荣
- 关键词:细菌耐药结构修饰广谱抗菌活性
- 含有苯并五元不饱和杂环结构的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公开了一类含有苯并五元不饱和杂环结构的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一类含有苯并五元不饱和杂环结构的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具有通式(Ⅰ)的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以及含...
- 李卓荣吴林韬王真金洁易红季兴跃薛司徒
- 作用于MDM2-p53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药效团的构建
- 目的:构建作用于抑制MDM2蛋白与p53结合药效团模型;并对比两种药效团构建方法的优劣差异。方法 :使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中的HIP-HOP模块以及Receptor-Ligand Pharmacopho...
- 郑光辉季兴跃易红李卓荣
- 关键词:MDM2P53抗肿瘤药效团
- 文献传递
- 新型多黏菌素B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功能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黏菌素)成为治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多黏菌素存在严重的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因此,急需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多黏菌素衍生物。本研究通过改变N-取代脂肪酰基链或6位D-Phe的疏水性和体积设计合成两类多黏菌素B衍生物20个,并评价其生物活性。衍生物结构经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证,与多黏菌素B(MIC:0.5~2μg·mL^-1,CC50:120.3±6.0μg·mL^-1)相比,衍生物7e(MIC:0.5~4μg·mL^-1)和7l(MIC:0.25~2μg·mL^-1)对测定的耐药或敏感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出相当或提高的抗菌活性,同时衍生物7l(CC50:217.1±13.2μg·mL^-1)的肾细胞毒性降低。本研究为多黏菌素B的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 崔阿龙胡辛欣高岩金洁易红陈阳何琪杨游雪甫李卓荣
-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多黏菌素B抗菌活性肾毒性
- 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与展望
- 红霉素为第一个14元大环内酯抗生素.本文从红霉素第2代衍生物新药品种的研究和红霉素第3代衍生物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两方面综述了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与展望.
- 许先栋易红
- 关键词:红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酮内酯类抗生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