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文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狼疮鼠B淋巴细胞AKT/GSK3β信号通路影响的检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MRL/lpr狼疮鼠B淋巴细胞活化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培养BM-MSC,用不同剂量的BM-MSC移植治疗MRL/lpr狼疮鼠,4周后免疫磁珠分选出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狼疮鼠B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S期比例明显增多,中、高剂量BM-MSC移植治疗能降低刺激后的狼疮鼠B淋巴细胞S期比例,并增加细胞周期蛋白p27Kip1的表达。BM-MSC移植治疗能抑制B淋巴细胞phospho-AKTThr308及phospho-GSK3βSer9的表达。结论:中、高剂量BM-MSC移植治疗能抑制狼疮鼠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并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
- 韩艳芳曾凡钦谭国珍熊慧戴淑文郭庆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AKT
- 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 目的 系统评价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OVID、CBM、万方和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
- 曹翠香戴淑文郭庆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亚群及25-羟维生素-D3的检测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观察25-羟维生素-D3(25-OH-D3)、树突状细胞(DCs)及其亚群在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初步探讨UCT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49例UCTD患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采集UCT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3的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pDCs、mDCs的水平。结果:49例UCTD患者临床表现中出现光敏感/颧部红斑30例(61.2%)、关节痛/关节炎28例(57.2%)、雷诺现象15例(30.6%);实验室指标异常者中ANA阳性45例(91.2%)、抗SSA阳性31例(63.3%)、白细胞减少15例(30.6%)。UCTD患者外周血pDCs水平[(0.22±0.01)%]与对照组[(0.14±0.01)%]相比升高;mDCs水平[(0.14±0.01)%)]较对照组[(0.09±0.01)%]相比升高;UCT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41.99±1.91)nmol/L]较对照组[(56.38±2.72)nmol/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6.48、4.61,P值均<0.01)。相关分析表明UCTD患者外周血pDCs水平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r=-0.77,P<0.01)。结论:UCTD患者临床表现最常见为皮疹,其次为关节痛/关节炎及雷诺现象;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最高为抗ANA阳性,其次为抗SSA阳性及血液学异常。pDCs、mDCs、25-OH-D3可能参与UCTD的发病过程,25-OH-D3可能通过促进pDCs成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戴淑文郭庆曾凡钦
- 关键词: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树突状细胞
- 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不明。维生素D的水平异常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特应性皮炎发挥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 曹翠香郭庆戴淑文
- 关键词: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