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凡钦

作品数:204 被引量:1,22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2篇狼疮
  • 60篇红斑
  • 58篇红斑狼疮
  • 49篇系统性红斑
  • 49篇系统性红斑狼...
  • 49篇细胞
  • 24篇红斑狼疮患者
  • 23篇系统性红斑狼...
  • 22篇皮肤
  • 15篇SLE
  • 14篇外周
  • 13篇血清
  • 13篇外周血
  • 12篇蛋白
  • 11篇皮损
  • 11篇疗效
  • 11篇角质
  • 9篇疱疹
  • 8篇乳膏
  • 8篇双盲

机构

  • 109篇中山大学附属...
  • 45篇中山医科大学...
  • 29篇中山大学孙逸...
  • 20篇中山大学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广州市皮肤病...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203篇曾凡钦
  • 61篇郭庆
  • 35篇谭国珍
  • 25篇毛越苹
  • 21篇陈明春
  • 17篇尹若菲
  • 16篇林宝珠
  • 14篇席丽艳
  • 14篇罗益金
  • 13篇李伯有
  • 13篇米向斌
  • 13篇许德清
  • 12篇朱晓浚
  • 11篇鲁长明
  • 10篇陈宜芳
  • 10篇唐增奇
  • 9篇翁伟丽
  • 9篇方圣
  • 8篇朱学骏
  • 8篇韩艳芳

传媒

  • 39篇中华皮肤科杂...
  • 32篇岭南皮肤性病...
  • 1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0篇皮肤性病诊疗...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国际皮肤性病...
  • 5篇国外医学(皮...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第三届中南地...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2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24篇2008
  • 17篇2007
  • 17篇2006
  • 12篇2005
  • 14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 12篇2001
  • 7篇2000
  • 11篇1999
  • 7篇1998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被引量:103
2004年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毕志刚田美华林麟仇宁郝飞钟白玉尹若菲曾凡钦赵辨
关键词:金葡菌湿疹皮损莫匹罗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NO浓度测定
1998年
朱晓浚许德清曾凡钦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浆一氧化氮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骨骼肌细胞膜柯萨奇病毒受体的检测被引量:2
1995年
朱晓浚李伯友曾凡钦
关键词:皮肌炎肌炎骨骼肌柯萨基病毒
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 研究白念珠菌的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特征 ,探讨新的白念珠菌的分型方法。方法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 31株白念珠菌的启动子序列延伸因子 3基因的微卫星多态性作了分析。结果 : 检测到 9个等位基因 ,10种不同白念珠菌基因型 ,其基因型特征在继代培养后仍保持稳定。结论 : 该方法快捷、重复性好 。
张军民王汉平鲁长明席丽艳曾凡钦
关键词:白念珠菌微卫星多态性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1周与咪康唑乳膏1周、4周治疗趾间型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1%特比萘芬乳膏1周、2%硝酸咪康唑乳膏1周、4周治疗趾间型足癣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入选患者分层随机分为3组,包括特比萘芬1周组(特比萘芬外用每日2次连续1周后再使用3周安慰剂)、咪康唑1周组(咪康唑每日2次连用1周+3周安慰剂)和咪康唑4周组(咪康唑每日2次连用4周),用药后第1、3、4、6、9、12周随访进行临床、真菌学评估。结果152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入疗效分析。4周随访时,特比萘芬1周组,咪康唑4周组和咪康唑1周组的真菌治愈率分别为94.7%、87.8%和82.6%;3组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89.5%、81.6%和63.0%;第12周随访时,3组真菌复发率分别为12.96%、13.95%和21.05%;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分别为2.38%、2.38%和3.57%。结论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1周治疗趾间型足癣与外用咪康唑乳膏4周疗效和复发率相近。
李岷张建中王家俊章强强温海顾军曾凡钦赖维姚晨张文娟顾菊林徐红陈江汉毕新岭张军民黄怀球朱敏张超英李莉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抗真菌药临床研究性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炎(ILD)的预示及不良预后因素分析
间质性肺炎(ILD)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需要临床更为积极的治疗。本文分析多发性PM/DM患者发生IL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
吉苏云曾凡钦郭庆谭国珍汤红峰罗益金唐增奇韩燕芳
硬皮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目前对硬皮病治疗措施主要是基于本病发病涉及的三个基本机制,即组织纤维化、自身免疫反应和血管功能异常,对此中西医已开展多途径、多学科的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机制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缺乏突破性的理想治疗...
曾凡钦
关键词:硬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反应
文献传递
单相酶扩散法测定SLE患者血清DNA酶的浓度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血清 D Nase 的浓度下降与 D N A 含量升高呈负相关。用于 D Nase 检测的琼脂板中最适 D N A 和 E B 浓度分别为30 % 和25 % ,该法检测 D Nase 的灵敏度可达2 μg/ L。结论 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血清 D Nase 浓度简便、灵敏、可靠,血清 D Nase 水平低下在 S L E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测定患者 D Nase 浓度在研究 S L E 复杂的免疫发病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宜芳曾凡钦许德清李伯有林宝珠
关键词:红斑狼疮DNA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SLE患者组血清DNaseⅠ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DNaseⅠ的活性成负相关。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核小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可能原因是DNaseⅠ的活性下降。
吴玮曾凡钦李伯有范瑞强
关键词:抗核小体抗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特应性皮炎及湿疹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探讨皮损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超抗原(SAg)与特应性皮炎(AD)及湿疹(EC)的关系。方法:反向被动乳胶凝集法测定来自91例AD和174例EC患者皮损共123株金葡菌SAg的产生情况,结合患者的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6种不同皮疹的评分以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D组皮损处SAg总阳性率(55.4%)及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阳性率(21.4%)均高于EC组(37.3%、4.5%)。AD组内金葡菌肠毒素B(SEB)阳性组EASI评分高于SEB阴性组和金葡菌阴性组。EC组SAg产生与EASI评分无关,但SAg阳性组其皲裂评分较高。AD患者血清白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及总IgE水平与SAg无关,EC患者SAg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金葡菌阴性组,IL-4和IFN-γ水平与SAg无关。结论:与EC相比,AD与金葡菌SAg的关系更为密切,某些型别SAg分型与AD临床严重度可能有一定联系。
陈文琦张美华毕志刚梅亚宁林麟郝飞曾凡钦赵辨
关键词:湿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