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琦煜

作品数:34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基因
  • 11篇突变
  • 9篇基因突变
  • 8篇耐药
  • 7篇凝血
  • 6篇缺陷症
  • 5篇突变分析
  • 5篇埃希菌
  • 5篇大肠埃希菌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栓
  • 4篇凝血因子
  • 4篇球菌
  • 4篇耐药特性
  • 4篇耐药性
  • 4篇基因突变分析
  • 3篇蛋白
  • 3篇血栓形成
  • 3篇遗传性

机构

  • 2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1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4篇徐琦煜
  • 12篇王明山
  • 10篇周铁丽
  • 9篇刘媚娜
  • 9篇金艳慧
  • 9篇杨丽红
  • 8篇李超
  • 7篇周武
  • 6篇吕美艳
  • 6篇谢海啸
  • 6篇周翠
  • 4篇钱菁菁
  • 4篇李小龙
  • 3篇谢耀盛
  • 3篇徐春泉
  • 3篇陈占国
  • 3篇周翠
  • 3篇周星星
  • 2篇程水兵
  • 2篇邹安庆

传媒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检验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屎肠球菌耐药特性及其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
目的了解屎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特性,监测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检测160株...
周翠吕美艳徐琦煜李超刘媚娜周铁丽
关键词: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
文献传递
前列腺癌患者抑癌基因PTEN上游序列的突变分析
2012年
目的查找前列腺癌患者抑癌基因(phosphatase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chromatosome,PTEN)上游序列是否存在改变,以及该改变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提取50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DNA,扩增PTEN外显子1上游1200bp左右DNA片段,纯化目的产物后进行测序,观察PCa患者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PCa患者在PTEN基因外显子1上游-510bp处存在G/A变异,形成3种基因型GG、GA、AA。前列腺癌与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频率存在差异(χ2=7.78,P<0.05)。结论作为抑癌基因的上游序列,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导致了PTEN基因转录能力的下降,进而降低了抑癌基因对前列腺癌变进展的抑制作用。
周武徐琦煜陈占国钱菁菁沈默胡王强
关键词:前列腺癌抑癌基因PTEN突变
OXA-23介导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2010年
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现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吕美艳周翠徐琦煜李超周铁丽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同源性分析临床抗感染治疗耐药性医院获得性感染介导
屎肠球菌耐药特性及其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屎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特性,监测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检测160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结果 2005-2008年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0%,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历年均有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检出,4年间分离株对万古霉素MIC值均数分别为1.88、1.69、1.70、1.82μg/ml,结果变化不大,对其中一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进行基因型检测,证实为vanA型。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并有一定比例的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检出,但万古霉素敏感株历年的MIC值变化不明显。
周翠吕美艳徐琦煜李超刘媚娜周铁丽
关键词: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
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各HPV型别分布,及各型别HPV感染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分析740例女性HPV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在740例HPV感染者中常见的21种亚型均被检出,排在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52;高危型HPV混合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与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和多种高危型HPV混合感染之间,宫颈不同程度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上几种感染类型与低危HPV感染相比,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3.56,P<0.01),58型HPV(OR=1.29,P<0.05)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把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等级(CINⅠ)和高等级(CINⅡ、CINⅢ)病变,以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分析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6型HPV(OR=6.99,P<0.01)、11型HPV(OR=5.92,P<0.01)感染将使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风险大大升高。结论相对于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高危型的16、18型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低危型的6型、11型HPV感染则更易引低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周武陈占国徐琦煜徐春泉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导流杂交
一个Ⅱ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家系分析
2022年
目的对一个Ⅱ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该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20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先证者)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1人)的血浆AT活性(AT:A)、AT抗原(AT∶Ag)、蛋白C活性(PC∶A)及蛋白S活性(PS∶A)等指标并进行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SERPINC1基因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编码区,寻找基因突变位点以及通过反向测序予以证实。运用3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Taster、PolyPhen-2、LRT)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致病性。结果先证者及其大儿子、二女儿和外孙女的AT∶A均显著降低,分别为正常对照的32%、43%、52%和48%,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PC∶A、PS∶A及AT∶Ag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表现为Ⅱ型AT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SERPINC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1346T>A杂合错义突变(p.Leu417Gln),其大儿子、二女儿和外孙女也携带该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Leu417残基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PolyPhen-2和LRT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均显示p.Leu417Gln突变为“致病的、有害的”;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Leu417Gln突变会引起AT蛋白内部的氢键发生改变。结论该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T∶A降低与SERPINC1基因p.Leu417Gln错义突变有关;先证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p.Leu417Gln错义突变导致机体抗凝功能降低有关。
薛雁谢海啸徐琦煜谢耀盛蒋淑婷王欢欢王明山杨丽红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突变
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标本保存液防霉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标本保存液的防霉效果。方法结合培养特性、形态特性和分子鉴定等方法确定霉变尸体标本中的主要致霉菌;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新型标本保存液对主要致霉菌的抑菌效果及抑菌稳定性;采用小鼠灌胃和兔子接触试验评价新型保存液的安全性能。结果新型标本保存液对三种主要致霉菌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MIC值均低于0.025μg/mL,使用半年后的保存液外观清澈透明并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效果;保存液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LD50)>3600mg/kg,对兔子皮肤、耳朵、眼结膜刺激性小,具有很好的使用安全性。结论新型保存液防霉效果好,安全、稳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标本保存液。
徐琦煜刘佳明周铁丽杨新东罗新华
关键词:壳聚糖甲醛保存液标本防霉
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致病机制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体外表达实验分析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构建野生型和p.Gly86Asp变异型PC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K 293FT细胞。提取转染细胞内的总RNA,将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内PROC基因的转录水平。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C抗原(PC antigen,PC:Ag)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C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结果qRT-PCR结果显示野生型PC和p.Gly86Asp变异型PC在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与野生型PC:Ag含量相比,变异型PC:Ag含量在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分别为81.3%±2.6%和110.0%±2.8%。WB结果表明,野生型PC和变异型PC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明显差异;变异型PC的含量在细胞裂解液中明显高于野生型PC,而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明显低于野生型PC。结论PC分泌障碍可能是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
蒋淑婷王欢欢刘媚娜杨丽红金艳慧谢海啸徐琦煜王明山
关键词:基因变异
屎肠球菌耐药特性及其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
目的:了解屎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特性,监测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检测160...
周翠吕美艳徐琦煜李超刘媚娜周铁丽
文献传递
11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无明显诱因VTE患者113例,检测患者3种抗凝蛋白即蛋白C(PC)、蛋白S(PS)及抗凝血酶(AT)活性并计算缺陷发生率,分析临床表现特点。采用DNA测序法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113例VTE患者中抗凝蛋白总缺陷率为29.20%(33例),其中单纯PS缺陷16例(14.16%),涉及的突变基因有c.1351C>T、c.-168C>T、c.1165G>T、c.2001A>G、c.1776T>A、c.1095T>G;单纯PC缺陷7例(6.19%),涉及的突变基因有c.1212-1212del G、c.970G>A、c.565C>T、c.1318C>T、c.532G>C、c.833T>C;单纯AT缺陷3例(2.65%),涉及的突变基因有c.1346T>A、c.851T>C、c.318319ins T;复合缺陷7例(6.19%),其中PC+AT 2例,突变基因分别为c.565C>T+c.1358T>C和c.7271G>A+c.922G>T;PC+PS 3例,突变基因分别为c.997A>G+c.1351C>T、c.565C>T+?、c.383G>A+?;PS+AT 2例,突变基因分别为c.3137C>T+c.1680T>A和?+c.5890-5892delctt。其中PC基因突变的c.1318C>T和c.833T>C以及AT基因突变的c.1346T>A和c.851T>C为新发现的突变。33例抗凝蛋白缺陷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60.61%),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21.21%),肺栓塞6例(18.18%);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为PS缺陷。结论VTE患者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率较高,可能是温州地区VTE患者常见的遗传性危险因素,其中以PS缺陷最为多见,且PS缺陷可能是无明显诱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徐琦煜金艳慧杨丽红李小龙刘斯奇王明山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易栓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