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佳远

作品数:27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肿瘤
  • 13篇肠癌
  • 12篇直肠
  • 11篇肠肿瘤
  • 9篇直肠肿瘤
  • 9篇结直肠
  • 8篇蛋白
  • 8篇直肠癌
  • 7篇结直肠肿瘤
  • 6篇蛋白质
  • 6篇结直肠癌
  • 6篇白质
  • 5篇蛋白质组
  • 5篇蛋白质组学
  • 5篇大肠
  • 4篇外科
  • 4篇细胞
  • 4篇大肠癌
  • 3篇代谢
  • 3篇手术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作者

  • 27篇彭佳远
  • 12篇汪昱
  • 9篇秦环龙
  • 6篇刘伟杰
  • 5篇夏阳
  • 5篇朱庆超
  • 4篇金志明
  • 4篇马延磊
  • 4篇韩晓东
  • 3篇张鹏
  • 2篇钱海鑫
  • 2篇张中伟
  • 2篇黄龙
  • 2篇陈红旗
  • 2篇贾震易
  • 2篇闫磊磊
  • 2篇晁红雷
  • 2篇杨俊
  • 2篇程家乐
  • 2篇佟大年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肿瘤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切除:附13例报告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结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局部切除治疗直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13例直肠GIST患者,先予以伊马替尼治疗30~90 d,肿瘤退缩后予以TEM局部切除肿瘤,分析患者术前临床病理资料、新辅助治疗反应性及相关手术指标。结果:接受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3个月内所有患者均出现缓解,肿瘤降期显著。所有患者除1例改行腔镜下经腹直肠局部切除外,均行TEM局部切除,其中9例的患者(70%)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2个月内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7 d。11例患者(85%)手术出血少于20 m L,无术后严重出血或感染病例。无治疗相关死亡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12例TEM患者随期无复发或死亡。结论:部分局部进展期直肠GIST,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后结合TEM能够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徐啸彭佳远徐梅玉董伟峰周龙翔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伊马替尼肿瘤辅助疗法
高脂饮食对大鼠结肠腺瘤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高脂饮食对大鼠结肠腺瘤发生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大鼠均分为2组,一组给予普通饮食,一组给予高脂饮食;两组大鼠连续10周每周腹腔注射1次1,2-二甲基肼(DMH)(每次40 mg/kg),普通饮食+DMH为SDT组,高脂饮食+DMH为HFDT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环氧合酶的2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瘦素和TNF-α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SDT组和HFDT组大鼠第18周(腺瘤期)时Ki-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4.00±1.84和75.1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60,P〈0.01)。SDT组和HFDT组大鼠PCNA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13.70±21.61和333.30±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P〈0.01)。SDT组和HFDT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分别为(0.43±0.05)和(1.14±0.0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6,P〈0.01);胆固醇分别为(3.75±0.26)和(7.77±0.79)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1,P〈0.01)。结论高脂饮食能够通过影响机体的内分泌代谢变化、增进细胞增殖周期、介导炎性反应促进结肠腺瘤的发生、发展。
夏阳朱庆超彭佳远汪昱钱海鑫
关键词:结肠腺瘤高脂饮食细胞增殖代谢
大肠癌潜在标志物-热休克蛋白27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特异性标志物,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为理解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6例大肠癌患者,应用高灵敏的二维凝胶电泳和MALDI-TOF-MS技术检测出肿瘤黏膜和邻近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对其中之一热休克蛋白27(HSP27)进行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筛选出42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质谱鉴定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HSP27、二硫异构酶、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磷酸丙糖异构酶、丙酮酸激酶等.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HSP27在大肠癌中有过度表达,提示其可能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结论:大肠癌肿瘤组织与大肠正常黏膜之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HSP27在大肠癌中有异常表达,可能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刘伟杰秦环龙马延磊彭佳远
关键词:大肠癌热休克蛋白27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
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间质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构建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间质组织和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间质组织基因表达谱,从间质中筛选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集的4例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组织和4例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各自的间质组织。提取微量RNA,结合安捷伦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4×44 K 2.0)技术,构建8例间质组织标本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选择显著上调及下调的前2位基因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在4对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筛选出1948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1266条,下调的有682条。对骨膜蛋白(Perios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这4个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筛选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为寻找大肠癌肝转移临床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程家乐姚敬彭佳远汪昱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基因芯片间质基因表达谱
Transgelin蛋白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transgelin蛋白在人结直肠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人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癌及其肝转移组织中transgelin蛋白的表达,并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进行相关性研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transgelin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ransgelin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黏膜恶变过程中逐步下降,在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癌和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CEA在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和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在结直肠腺癌及肝转移组织中明显上升(P<0.01)。Transgel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分期密切相关(P<0.01)。累计生存率统计分析显示,与阳性表达患者相比,transgelin阴性表达和弱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P=0.004 2)。健康志愿者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ransgelin和CEA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在结直肠癌早期恶变过程中,原位transgelin的表达水平变化较CEA更敏感;而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ransgelin水平的变化与CEA相似。结论:Transgelin蛋白可能成为一种潜在性的肿瘤标志物。
李里彭佳远马延磊黄龙张鹏刘伟杰秦环龙蒋智铭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标志物
CT对结肠镜检查失败的同时多发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2013年
目的评估CT在结肠镜检查不完全的同时多发大肠癌(SCR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21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完整地做完结肠镜检查分为完全组和不完全组。通过比较CT和病理结果来计算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CT结果的因素。结果 CT确诊和漏诊的SCRCs患者分别为56例和36例。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完全组分别为44.8%和93.6%;完全组分别为68.3%和97.0%。癌灶过小和癌灶毗邻是导致CT漏诊SCRCs的风险因子。结论尽管CT简便易行,在诊断结肠镜检查失败的SCRCs中,其敏感性不高。当影响CT诊断的风险因素存在时,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当做进一步检查,并密切随访。
程家乐彭佳远汪昱
关键词:CT结肠镜检查
应用RT-PCR技术评估腹腔冲洗量对于清除肿瘤脱落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RT-PCR技术评估腹腔冲洗量对于胃癌D2根治术清除腹腔肿瘤脱落细胞的影响。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D2根治手术,按冲洗量分为A、B、C组。A组冲洗量在1 000 mL,B组冲洗量在2 000mL,C组冲洗量在3 000 mL。同时取手术治疗的胃溃疡患者21例作为对照。留取冲洗后的腹腔残留液体,RT-PCR法检测冲洗液中CEA mRNA及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与细胞学检测的结果做对比。RT-PCR法检测A、B、C 3组患者胃冲洗液肿瘤脱落细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2%(7/24)、16.7%(4/24)和4.2%(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照组检测结果为阴性。根据细胞学检查A、B、C 3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8%(5/24)、8.3%(2/24)和0。随着胃冲洗量的增加,肿瘤脱落细胞的检出率逐步降低,胃冲洗量应在3 000 mL以上可以有效清除脱落癌细胞。RT-PCR具有高灵敏度,是对细胞学检测很好的补充。
徐啸王文友彭佳远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冲洗
ERCC 1基因多态性在胃癌中的研究
2014年
作为核酸损伤修复过程的重要成员,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ERCC1基因的多态性会改变该基因自身的表达,并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产生影响,通过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以指导胃癌患者的个体化化疗。
田源单泽志彭佳远汪昱
关键词:胃肿瘤多态性单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大肠癌中CerbB-2、P53、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CerbB-2、P53、PCNA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8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组大肠癌标本中CerbB-2、P53、PCNA蛋白的表达,所得结果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59.5%,这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而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7.8%,其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性别、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rbB-2的表达与P53的表达有正相关性(r=0.248,P<0.05),PCNA的表达与P53的表达有正相关性(r=0.275,P<0.05),PCNA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P>0.05)。结论:CerbB-2、P53、PC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伟杰秦环龙张惠箴李仲南彭佳远
关键词:肠肿瘤CERBB-2P53PCNA
KL-6黏蛋白与消化系肿瘤
2010年
KL-6是-种唾液酸化的大分子黏蛋白,以往主要用于反映间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近年研究发现,KL-6黏蛋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等相关,可用于消化系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评估、预后判断等。本文就KL-6黏蛋白的分子结构、细胞定位及其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庞尔君彭佳远汪昱张频
关键词:KL-6黏蛋白类分子结构胃肠肿瘤肿瘤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