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红

作品数:59 被引量:320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生物学
  • 7篇化学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发酵
  • 8篇大曲
  • 6篇乳清
  • 6篇酵母
  • 6篇教学
  • 6篇汾酒
  • 5篇饮料
  • 5篇乳杆菌
  • 5篇乳酸
  • 5篇乳酸菌
  • 5篇香型
  • 5篇白酒
  • 4篇学法
  • 4篇乳清饮料
  • 4篇清香型
  • 4篇微生物
  • 4篇酵母菌
  • 4篇酒醅
  • 4篇课堂
  • 4篇课堂教学

机构

  • 45篇山西师范大学
  • 1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1篇长治职业技术...

作者

  • 58篇张秀红
  • 9篇马俪珍
  • 7篇孔健
  • 7篇胡青平
  • 6篇李琪
  • 5篇张丽红
  • 4篇闫永刚
  • 3篇张红霞
  • 3篇段江燕
  • 3篇蒋福虎
  • 3篇曲音波
  • 3篇王东胜
  • 3篇郝教敏
  • 3篇成文生
  • 3篇张杰
  • 2篇于有伟
  • 2篇张少颖
  • 2篇孟宪敏
  • 2篇李玉娥
  • 2篇张武斌

传媒

  • 6篇酿酒科技
  • 3篇食品科技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肉类工业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食品添加...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乳业科学与技...
  • 1篇肉类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度乳清酒的研制被引量:10
1998年
本文研究了利用乳清为原料,经过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来制备低度乳清酒的工艺过程,以含总糖24.12%的乳清为培养基,接种葡萄酒酵母和生香酵母(1∶1)8%—10%,保加利亚乳杆菌和丁二酮乳酸链球菌母(1∶1)1%—2%,于22—24℃条件下发酵15天,并在0—3℃下陈酿10—15天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可生产出酸度为0.45%—0.65%,乙醇含量为10%—11%(V)的低度乳清酒,利用微生物发酵乳清,降低了乳糖含量,消除了原有不适乳清味,从而生产出营养价值高、清凉爽口、风味独特的低度乳清酒。
蒋福虎马俪珍刘润生刘润生张秀红李玉娥陈建明张秀红
关键词:发酵乳清陈酿
一种微生物培养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架,包括筒体,筒体中端内焊接有中轴,且中轴上水平套设有多块隔板,每两块隔板之间开设有两个容纳腔,且容纳腔一侧开设有通口,容纳腔上下端中部焊接有导向轨,且通口上端内焊接有抵块,容纳腔内套设有收...
王东胜额日赫木边艳杰张丽红胡青平张秀红李琪徐小虎沈守杰
文献传递
具广谱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被引量:8
2010年
从传统发酵食品、市售酸奶中分离出78株乳酸杆菌,其中对B.subtilis和E.coli明显有抑菌活性的有58株。挑取抑菌效果较好的9株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菌株Lac8和Lac9产生的抑菌素pH作用范围比较广,在pH5~6的范围内仍有较强的活性;热稳定性也很好,加热不仅没有减弱其抑菌活性反而可促进其抑菌活性的发挥。虽然抑菌谱实验中两者对真菌都没有抑菌活性,但其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强而稳定的抑菌活性,有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应用的优良潜质。
张秀红刘婷婷
关键词:乳酸杆菌抑菌活性温度稳定性
响应面法优化茉莉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被引量:17
2010年
本实验以茉莉花茶为供试材料,优化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旨在提高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叶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选定温度、水料比和沉淀茶多糖时所用的乙醇浓度3个因素分别选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实验,拟合出数学模型:Y=6.55+1.30A+0.83B+1.10C-0.092AB+0.11AC+0.34BC-1.56A2-0.64B2-1.48C2。利用该函数关系来优化茶多糖提取条件,最终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水料比为26.8;乙醇浓度为90%。在该条件下茶多糖得量有所提高,且验证值为7.8610mg/g,比单因素最高提取率高25.6%,表明响应面法可有效用于茶多糖提取方法的优化。
张秀红孙静超李琪
关键词:茶多糖响应面法水料比
润糁水分及入缸温度对清香白酒发酵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深入理解清香白酒酿造前期润糁水分及入缸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为生产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模拟清香白酒酿造工艺,分析不同润糁水分及入缸温度对酿造过程中酵母菌、酒醅p H以及酒精度的影响。结果:在15℃低温下入缸时,酵母菌生长缓慢,酒醅p H下降较慢,低水分时几乎不产酒精;随着润糁水分的增加及入缸温度的增加,酵母菌生长加快,受糖化力影响温度增到21℃时,发酵7 d p H比较理想;酒精积累方面,18℃时须增加水分到58%左右酒精产量正常,21℃时正常水分(54%)酒精深度正常。结论: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清香白酒酿造过程中,入缸温度比润糁水分对发酵过程影响更大,实际生产中为了适应低糖化力大曲或冷季生产,入缸温度调整幅度也会略大一些,理论与实际比较吻合。
兰宇刘冠琴周蓉马兰张敬栋张秀红
关键词:酵母菌酒精度
R.oryzae MG1发酵对姜油树脂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19年
以姜油树脂为原料,经Rhizopus oryzae MG1发酵后,研究其对生姜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择姜油树脂添加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为自变量,抗氧化活性为响应值,采用BBD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工艺,确立最佳发酵条件,并进行发酵产物的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20 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添加70μL姜油树脂,接种1%的孢子悬液,33℃培养4 d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姜油树脂的抗氧化性能提高69.10%;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中生姜活性物质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有多种新物质生成。本研究为开发高附加值生姜产品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郭京波闫凤翔李佳佳黄梓倩白云张秀红
关键词:姜油树脂米根霉发酵抗氧化活性高效液相色谱
Seminar教学法在高校《应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探索被引量:3
2017年
为适应人才培养改革,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积极尝试和探索Seminar教学法在本科阶段的应用。文章依托本微生物专业教学团队,以《应用微生物学》为课堂改革突破口,对其内容安排、课堂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讨,以期探索Seminar教学法在《应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
张丽红胡青平张秀红张杰王东胜李琪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应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
产β-内酰胺酶抑制剂菌株的筛选
2003年
本文先从不同环境来源的微生物中筛选出抗青霉素菌株作为试验菌 ,再从当地不同环境土样中分离了 40种放线菌 ,7种细菌作为筛选对象 ,最终找到了两株产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菌株 ,但活力不是很好 ,可作为出发菌株 ,用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进一步变异达到高产效果 .
张秀红刘惠珍王苏岩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菌株筛选青霉素耐药性诱变育种
螺旋藻FACHB-439对重金属Hg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藻类作为生物吸附剂对于监测和防治水体重金属污染得到极大的关注。本实验以螺旋藻FACHB-439作为生物吸附剂,从干粉复水处理、藻粉的起始含量、重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及pH等四个方面对螺旋藻FACHB-439对重金属Hg的吸附性能研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前藻粉的复水处理,有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能在较短时间达到最高的吸附效率。随着藻粉浓度的增大,吸附效率加大,单位藻粉的吸附效率减少。汞离子浓度的升高,藻的吸附效率下降。当pH为6时,吸附效率最大。
张秀红段学伟李琪
关键词:螺旋藻生物吸附
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清香大曲蛋白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离鉴定清香大曲的蛋白质组分,为大曲功能菌的确认及深入理解大曲功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挑选具有典型感官特征的清香大曲,用乙酸-乙酸钠提取粗酶液,粗酶液经SDS-PAGE后,将电泳条带分段切胶回收处理后用LC-MS/MS进行蛋白鉴定。结果:共鉴定蛋白122种。从蛋白功能分,这些蛋白质有酶类69种(56.6%),其中EMP途径的酶有17种,糖类水解酶10种,蛋白酶13种,氧化还原酶类5种,乙醛脱氢酶5种,其他代谢途径酶19种。热击蛋白15种(占12.3%),蛋白表达及核酸复制相关蛋白16种(占13.1%),其他的蛋白22种(占18.0%)。结论:糖化酶是大曲的主要生化指标,通过对清香大曲蛋白质成分分析发现,产生糖化酶的微生物只有米根霉,由此确认米根霉为清香白酒的功能菌。实验只检测到酿酒酵母合成的乙醇-O-酰基转移酶,确认其为清香白酒酯化功能菌。大曲还含有大量的EMP途径酶类,说明大曲还有助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
张秀红张武斌段江燕
关键词:糖化酶功能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