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登巧

作品数:47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哲学宗教
  • 10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伦理
  • 5篇以人为本
  • 5篇哲学
  • 5篇人为本
  • 5篇伦理学
  • 5篇民族
  • 4篇民族地区
  • 4篇价值论
  • 3篇正义
  • 3篇人学
  • 3篇社会保障
  • 3篇社会保障制度
  • 3篇生存论
  • 3篇生态中心主义
  • 3篇主体性
  • 3篇主义
  • 3篇文化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环境正义
  • 3篇发展伦理

机构

  • 44篇吉首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吉首市第一中...

作者

  • 47篇张登巧
  • 4篇李琼
  • 2篇杨盛军
  • 2篇田官平
  • 1篇贾孟喜
  • 1篇但昭明
  • 1篇陈功锡
  • 1篇贺建武
  • 1篇唐贤秋
  • 1篇孟娟
  • 1篇李德祥
  • 1篇陆群
  • 1篇白晋湘
  • 1篇姚文龙
  • 1篇周开扩
  • 1篇胡海军
  • 1篇韩玉茹

传媒

  • 13篇吉首大学学报...
  • 4篇道德与文明
  • 3篇齐鲁学刊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知识经济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黔东南民族师...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部开发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环境伦理从人的同一性和抽象的普遍原则出发,宣称人与自然、人与人是不可分隔的利益共同体,必然导致环境殖民主义和环境霸权主义盛行,环境保护有可能沦为一种不公正的暴行。环境正义的实质是基于人之差异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社会正义,它从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称的角度,强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结成的是有差异的共同体。根据环境正义思想,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同维护西部贫困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正当权利和利益联系起来,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公正分配。
张登巧
关键词:环境伦理环境正义
从生存论转向到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生存论人本主义解读被引量:3
2005年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生存论转向的人学意义是从传统抽象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新人本主义也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张登巧
关键词:生存论人本主义马克思哲学
类伦理与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
2010年
在个体道德、群体道德与类道德三种道德样态中,类道德体现了人类实践行为的整体性,它蕴含着人与自然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双重伦理规定,既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关怀意识,又体现了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品质,它以一种整体性的道德品格促进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
杨盛军张登巧
关键词:类主体类伦理
“以人为本”与社会保障制度被引量:2
2005年
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社会的“稳定器”和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从深层次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因“人”而建立,也因“人”而发展。作为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一方面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为人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具体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并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体现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以图更好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
张登巧李琼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探讨
2000年
阐述了农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的原因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8点对策。
李德祥张登巧
关键词:农业银行
可持续视角下的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创新研究
2011年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西部新农合筹资机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公共财政压力大、社会文化贫困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一机制本身也存在太多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
李琼张登巧
关键词:筹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发展伦理学如何发展——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被引量:6
2004年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反思传统经济发展观和生态伦理发展观的产物。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对人的深刻了解。人的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实质和核心,发展伦理学必须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张登巧
关键词: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
网络民主与公共治理制度变革的逻辑被引量:8
2011年
网络民主不是独立于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第三种民主,而是在直接民主基础上对当代民主制度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夸大网络民主,又必须正视网络民主的地位和作用,网络民主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网络民主是对传统等级化集权管理制度的根本颠覆,它既是公共治理制度变革的产物,又深刻影响和促进了当代新型公共治理制度的建立。
张登巧
关键词:网络民主公共治理
论制度阐释的三种范式
2015年
制度问题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度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和哲学等诸多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对制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其制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路径依赖也有很大差异。概括起来,制度研究的范式或路径有三种:一是制度阐释的实证-科学范式,二是制度阐释的文化-文明范式,三是制度阐释的哲学-反思范式。
张登巧
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2010年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庄子的人生哲学更是其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他的"道"的自然观基础之上的。在"道"的自然观基础上,庄子的人生哲学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六大困境:生死之困、物欲之困、道德之困、情欲之困、自我之困、及本性之困,所以他的思想对于追求美好生活,完美人生境界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登巧周开扩
关键词:庄子本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