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寅
- 作品数:36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新形势下青海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研究——以“一核三治”治理模式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年来,青海省就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黄南州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要求,创新实践地方社会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基层党的建设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地方治理黄南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治理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青海地方社会治理效能,需要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理,积极推进以德治理,持续增强自治自觉,不断提升科技智能化水平,继续保持追赶发展态势,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物质基础。
- 陈玮张生寅高永宏靳艳娥
-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思想内涵、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在玉树抗震救灾中迸发和凝聚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特殊时期和特殊场景下中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的最新写照,是玉树抗震救灾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思想内涵、时代特征、时代意义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与阐释,以期更好地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一伟大精神。
- 张生寅
- 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是与权力的产生、发展始终相伴的一个问题。只要有权力存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就不会终止。本文从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几种机制及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若干思考等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 张生寅
- 关键词:权力
- 固始汗在清初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被引量:1
- 1997年
- 张生寅
- 关键词:固始汗五世达赖格鲁派统一多民族国家
-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及特色被引量:4
- 2019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开启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全面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富实践和鲜明特点,深入思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对策措施,对于推动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陈玮张生寅
- 永昌县焦家庄农业合作社成立前后的历史考察
- 2024年
- 座落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焦家庄,在降水较少的情况下依靠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绿洲灌溉农业。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当地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焦家庄模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在焦家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建政工作。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原本的“焦家庄模式”被彻底打破,农业集体化政策率先在焦家庄得到实施,西北地区首个农业合作社——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随之成立。
- 苏勇张生寅
-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
- 论西路军精神
- 2010年
- 西路军精神是西路军数万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瑰丽诗篇,是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本文从西路军精神的形成、主要内涵、历史地位及时代意义等方面,对这一伟大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 张生寅何志明
- 关键词:历史地位
- 重大自然灾害条件下藏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玉树州“两基一强”党建模式的调查与启示被引量:3
- 2014年
- 玉树"4·14"强烈地震发生后,为了完成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玉树州委创造性地开展"两基一强"活动,探索形成了既符合党的建设总要求、又具有灾区特点与玉树特色的藏区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玉树模式,为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基层党组织如何优质高效地发挥作用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重要启示。
- 孙发平张生寅唐萍
- 关键词:基层党建工作
- 明清时期青海地区驿传设置与驿传役负担的演变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青海境内驿站、驿道及驿传役负担状况做了较深入探讨,对清代的驿传制度只作简单介绍。
- 崔永红张生寅
- 关键词:明清时期
- 青海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即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青海作为欠发达的边远多民族省份,准确认知其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摆正位置进而激励全省上下奋发有为、实现"两新"目标、推进"三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政治稳定功能、生态保护屏障、社会建设典型、资源支撑作用、文化发展活力等重要方面,全面梳理了青海在实现"中国梦"中已经存在并将可能继续衍生的价值,并从青海各族人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提出了在发展中求稳定、在保护中寻跨越、在创新中谋突破、在多样中立主导、在核心中增活力等使各种正能量竞向迸发的思路。
- 赵宗福鲁顺元鄂崇荣张生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