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祁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球囊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术后
  • 3篇介入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休克
  • 2篇心脏
  • 2篇休克
  • 2篇源性
  • 2篇再内皮化
  • 2篇兔颈总动脉
  • 2篇球囊损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术
  • 2篇外科术后
  • 2篇先心

机构

  • 6篇昆明医学院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廖祁伟
  • 9篇光雪峰
  • 4篇薛强
  • 3篇杨栋
  • 3篇戴海龙
  • 3篇张伟华
  • 3篇鲁一兵
  • 2篇赖碁
  • 2篇李绍龙
  • 2篇尹小龙
  • 2篇付娟娟
  • 1篇张川荛
  • 1篇章体玲
  • 1篇娄庆梅
  • 1篇景舒南
  • 1篇马敏
  • 1篇李汝红
  • 1篇桑才华
  • 1篇卢静
  • 1篇龙德勇

传媒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CSF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的影响
研究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骨髓动员作用能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内膜损伤后的再内皮化过程,了解再内皮化过程能否抑制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从而达到预防损伤血管再狭窄的目的。 研究方法:将35只新...
廖祁伟
关键词:再内皮化
文献传递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 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 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付娟娟光雪峰张川荛赖碁张小勇廖祁伟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临床护理路径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医患模式的转变,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而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是比常规护理更为合理和人性化的护理模式^[1],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对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20例行射频消融术(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
娄庆梅廖祁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有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方法。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问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人选右心室乳头肌室性心律失常9例患者,三维超声指导下行三维重建及标测,分析心电图特征,靶点分布及特征。结果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26±6)岁]证实为右心室前上乳头肌起源的心律失常,占同期患者的0.06%。相比于i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QRS时限更窄[(159±3)ms对(167±3)ms,P〈0.001)],胸前导联移行更早(V5导联对V6导联)、下降支斜率更大(dv/dtV1:1.7±0.1对1.2±0.1,P〈0.001)。三维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者前上乳头肌均清晰可视,靶点较体表QRS时限领先(36.4±3.4)ms。6例靶点分布在前上乳头肌与节制束连接处,此6例局部V波前可记录有束支电位。即刻消融全部成功,随访(11±3)个月无复发。结论右心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具有一定特征,三维超声指导下标测消融可靠有效。
李绍龙龙德勇廖祁伟马磊林霄峰桑才华光雪峰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心腔内超声导管消融
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7.6&#177;10.8)岁,平均体重(59...
戴海龙张伟华光雪峰鲁一兵尹小龙邓洁杨栋薛强廖祁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术后残余分流
Carto-Merge技术在左肺静脉共干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与B组14例。B组在Carto3技术建立的电解剖标测(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A组在Carto-Merge技术建立的影像融合模型(术前CT三维图像融合Carto3系统指引下建立的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记录并比较A组FAM模型与CT三维图像、B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相关参数(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两组消融环相关参数(消融环上下径、前后径、横截面积、上下径比值、前后径比值及消融环横截面积/左肺静脉开口面积)。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消融结局相关指标(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完成情况、左右肺静脉消融时间及肺动脉压增高、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A组CT三维图像的左肺静脉开口面积、左心房容积均小于FAM模型(P均<0.05),两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消融环前后径、横截面积、前后径比值、消融环横截面积/左肺静脉开口面积均大于B组(P均<0.05)。两组消融环上下径、上下径比值及左、右肺静脉消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顺利完成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其肺动脉压增高率、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术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其消融效果与传统Carto3技术相当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复杂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识别和消融。
杨森廖祁伟李绍龙何臣德张彬彬赵晓华曾强光雪峰
关键词:影像融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电解剖标测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接受PDA封堵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PDA直径、封堵器直径、平均肺动脉压力、术中肝素用量、封堵器厂家和术后有无残余分流,并分析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术后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进行分级,分析不同分级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封堵器直径(OR=2.238,P〈0.05)、术中肝素用量(OR:1.912,P〈0.05)、术后有无残余分流(OR=3.247,P〈0.01)是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对轻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不予临床干预,其血小板恢复时间为(7±2)d;对中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为(12±4)d;对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1±7)d。结论封堵器直径、术中肝素用量、术后有无残余分流可能是导致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根据术后血小板减少程度的不同,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不同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廖祁伟张伟华光雪峰鲁一兵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心脏导管插入术血小板减少
G-CSF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骨髓动员作用能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内膜损伤后的再内皮化过程,来预防损伤血管再狭窄.方法将35只新西兰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对照组)5只;高脂饲料喂养组30只在喂养10周后随机抽取20只行右颈总动脉囊扩张损伤,术后随机将其分为:G-CSF干预+损伤组(n=10),予静脉注射G-CSF50μg/d,连续7d,NS+损伤组(n=10),术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d,连续7d;第12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取右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行HE染色观察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评价模型制作情况,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I、中膜面积(M)比值I/M以评价内膜增生程度;伊文氏蓝染色并计算内皮再生面积(An)、内皮总面积(A)t比值An/At以评价再内皮化率;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损伤局部CD31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以评价G-CSF对EPCs动员效果以及EPCs对受损内皮的修复情况.结果 (1)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可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G-CSF+损伤组与NS+损伤组相比I/M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n/A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颈动脉内皮CD31细胞表达阳性率G-CSF+损伤组高于NS+损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CSF可以动员骨髓EPCs到外周血并迁移到血管内膜受损部位,促进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有效预防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生。
廖祁伟戴海龙薛强章体玲杨栋光雪峰
关键词:再内皮化
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7.6±10.8)岁,平均体重(59.2±7.6...
戴海龙张伟华光雪峰鲁一兵尹小龙邓洁杨栋薛强廖祁伟
文献传递
两种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比单纯高脂饲养法与高脂饲养联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试验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在制模时间,模型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雌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成高脂饲养组(n=10);高脂饲养+颈动脉球囊拉伤组(n=10),高脂饲养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颈动脉球囊拉伤组于喂养后第2周行颈动脉球囊拉伤术,术后继续喂养6周.所有试验兔在高脂喂养前后分别检测血脂水平,于第8周处死动物,取损伤段血管固定,切片,通过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后拍照,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内膜厚度和泡沫细胞面积率的变化.结果高脂饲养8周形成明显的高脂血症;与单纯高脂饲养组相比,球囊损伤法颈动脉内膜明显增厚,泡沫细胞的阳性面积率高.结论与单纯高脂饲养法相比高脂饲养+球囊损伤组试验兔8周即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性血管病变,成膜时间快,泡沫细胞的阳性面积率高,模型稳定性好。
卢静廖祁伟尹淇马敏薛强光雪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球囊扩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