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军成

作品数:56 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海平
  • 24篇海平面
  • 16篇海平面变化
  • 6篇潮汐
  • 5篇沿岸
  • 5篇中国沿岸
  • 5篇近海
  • 5篇海面
  • 5篇海域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台风
  • 4篇海平面上升
  • 4篇FVCOM
  • 4篇值模拟
  • 3篇中国海
  • 3篇年际
  • 3篇年际变化
  • 3篇气候
  • 3篇近海域
  • 3篇环流

机构

  • 34篇河海大学
  • 2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国家海洋局
  • 7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海洋信息...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东勘测设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作者

  • 56篇左军成
  • 16篇陈美香
  • 9篇李娟
  • 9篇陈宗镛
  • 8篇李培良
  • 8篇李磊
  • 7篇杜凌
  • 4篇沈春
  • 4篇谭伟
  • 3篇徐青
  • 3篇杨逸秋
  • 3篇姜华
  • 3篇王辉
  • 2篇周天华
  • 2篇赵玮
  • 2篇曹越男
  • 2篇张慧
  • 2篇赵雪
  • 2篇于宜法
  • 2篇徐珊珊

传媒

  • 9篇河海大学学报...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海洋学报
  • 6篇海洋湖沼通报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预报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原因的探讨被引量:33
1994年
对中国沿岸的月均海平面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讨论了温、压、降水对中国沿岸海平面的影响。得出渤海是我国月均海平面变化最大的海区;黄海月均海面的变化仅次于渤海;东海更次;南海最小。出现极值的时间自北向南依次滞后。静压效应的影响也是自北而南逐渐变小。月均海面中除包含了8~9年及10多年的长周期变化外,14.0和18.0个月左右的周期对海平面有明显的影响,3年的周期不是一种沿岸传播的波动周期。ElNino对中国沿岸海平面起补偿平衡作用。黑潮的增强使中国沿岸海平面均有明显的抬升。
左军成于宜法陈宗镛
关键词:黑潮海平面变化厄尔尼诺
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7年
左军成陈宗镛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
台湾海峡潮汐潮流的有限元模拟被引量:14
2005年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QUODDY)模型模拟了台湾海峡的潮汐和潮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可以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M2,S2,O1,K1的潮位调和常数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4.18cm,7.0°),(4.68cm,11.4°),(3.52cm,7.1°)和(3.86cm,4.5°);东、北分量潮流的平均偏差M2为(10.1cm/s,29.8°)和(12.2cm/s,30.2°),而K1为(5.3cm/s,47.7°)和(5.7cm/s,49.8°)。海峡内半日潮波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海峡北边界传入的半日潮波。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的海区约占整个计算区域的92%以上。海峡内由四个主要分潮引起的理论最大潮差平均值为320cm,其中最大理论潮差可达681cm,出现在海峡西北部的海坛岛至兴化湾一带。
杜凌左军成张建立沈春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潮汐
东中国海环流对2008年浒苔事件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2008年浒苔暴发期间每隔5天的海表温度和风场做强迫场,利用POM模型模拟得到2008年黄海浒苔事件期间的环流场.模拟的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向北流动,流速较大;山东半岛南岸表层流向东北流动,流速较小.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流场主要受到风向的影响.在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为向北然后转为向东北流动,形成顺时针旋转的环流.而环流产生的流隔和青岛外海的涡旋利于浒苔向环流中心的辐聚,以及浒苔从黄海中部海区向青岛沿岸海区的漂移和聚集.
左军成徐珊珊石少华陈美香徐青
关键词:浒苔环流东中国海
台州湾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性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临时验潮站横门站的1 a潮位观测资料、下大陈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4个垂线测站的大、中、小潮潮流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并探讨了海平面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门站与下大陈站的潮汐类型均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横门站年平均潮差大于下大陈站4cm;2站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台州湾除T-1站受地形约束潮流运动为往复流外,其他3站潮流基本呈旋转流形态,且为顺时针旋转,椭圆旋转率在-0.35^-0.3范围内;台州湾海域的潮波为驻波性质,涨、落潮最大流速发生在中潮位附近,涨憩、落憩和转流发生在高、低潮位附近.横门站2009年7—9月的平均海平面与下大陈站同步平均海平面的差值较其他月份明显偏大,这主要是受椒江径流的影响.
陆青左军成郭伟其马越曹兵
关键词:潮位潮差平均海平面
全球海水热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Ishii温盐资料及T/P高度计资料,分析上层700m全球及区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特征,并探讨海平面变化与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5—2006年全球大部分海域上层700m海水热含量均存处于上升趋势,全球平均上升速率为2.1×107J/(m2.a),并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尤其在湾流附近海域上升明显,最大可达6.5×107J/(m2.a);但在黑潮延伸体海域、太平洋40°S附近的带状海域、西太暖池以及赤道印度洋附近海域,海水热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下降速率可达6.0×107J/(m2.a).1993—2006年,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在南(15°S^64°S)、北(15°N^64°N)半球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位相相反,热带海域季节变化不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半年周期信号.在南半球低纬和高纬海域,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的季节变化较弱,热含量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较小.北半球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一致;而在南半球,尤其是低纬海域,海平面变化滞后海水热含量变化,甚至有相反的变化规律.
谭伟左军成李娟杨逸秋陈美香
南海海平面变化及其比容高度和风场间的关系被引量:20
2007年
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其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及其可能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资料I、shii(2005)温盐资料、Levitus(2005)温度资料和ICOADS(2005)风场资料对南海海平面高度(SSH),比容高度(SSL)和风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2年,南海SSH平均以4.7 mm/a的速度上升;但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北部海区是典型的上升区,其核心值为10.0 mm/a,西南部海区上升较慢。1996~1997年的海平面高度距平(SSHA)和比容高度距平(SSLA)都快速上升。温度变化引起的SSL变化对SSH变化起主导作用,其贡献大约是89.4%。SSH季节变化的年较差约4 cm,而SSL季节变化的年较差约6 cm,比T/P的大。就整个南海的平均而言,SSL的位相比SSH大约提前2个月。同时,经向风应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非比容高度和经向风应力的同步相关系数达0.7。南海SSH季节变化振幅较SSL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南海SSH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甚至是反相变化),而SSL的空间变化较弱,所以整个南海平均后,会使SSH的振幅变小,而SSL的振幅受影响较小。另一原因是南海西南部的环流和气候特征引起的海平面变化与SSL变化对SSH变化的影响反相。
丁荣荣左军成杜凌李磊李培良
南海海面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POP模式对南海海面高度(SSH)、环流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得到的海面高度和比容高度(SSL)分别与TOPEX/Poseidon(T/P)高度和Ishii(2005)温盐资料算得的比容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较好的模拟了南海海面高度和比容高度的季节变化。海面高度和比容高度在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的空间变化形态相反。动力高度(DSL)与模拟得到的环流结构对应。冬季,吕宋冷涡和越南南部沿岸流转向形成的逆时针环流对应两个低值中心,南海西岸由于Ekman输运海水向岸堆积使西岸动力高度达到全年最高值;夏季,越南沿岸流转向形成的顺时针环流对应高值中心,东岸动力高度相对较高,西岸动力高度达到全年最低值。在南海周边海区动力高度对总的海面高度的贡献非常大,特别是越南、广东沿岸和泰国湾,约为80%~90%。在深水海区,尤其是主要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动力高度的贡献虽仍比比容高度的贡献大,而其对总的海面变化的贡献却只有50%~60%,这几乎与比容高度的贡献的40%~50%相当。
曹越男左军成杜凌李培良李磊
关键词:海平面
1993—2006年北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1993—2006年间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北太平洋海平面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上层海洋温度、盐度数据以及风应力资料分析比容海平面和风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3—2006年北太平洋上升海域主要位于洋盆西侧中低纬度海域,高纬度海域及大洋东侧的中低纬度海域海平面呈下降趋势;同期比容海平面线性速率的空间分布与海平面相似。整个北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平均线性上升速率为2.9 mm/a,比容海平面平均线性上升速率为1.4 mm/a。比容变化对海平面上升趋势的贡献为47.5%。北太平洋海平面的季节变化占绝对优势,主要为1和0.5 a周期,对海平面距平做EOF,其第一和第三模态为季节模态。海平面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比容变化与海平面有相同的季节变化周期,比容海平面距平EOF的第一和第三模态为季节模态,分别与海平面的第一和第三模态空间分布相似,时间系数相关性好,比容变化在海平面季节特征中起到最主要作用。另一个因素风场主要通过Ekman抽吸和Rossby波的西传影响海平面的分布,其季节特征对海平面的季节特征有影响。北太平洋海平面也具有28个月的年际变化周期,海平面距平EOF第二和第四模态表现出年际变化特征。比容变化也具有28个月的显著周期,其距平场的第二和第四模态为年际变化模态,其中第二模态与海平面第二模态空间分布相似,时间系数相关性很好,海平面年际变化中比容起到重要影响。
徐珊珊左军成陈美香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
南海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正交响应法潮汐分析被引量:42
2002年
根据Munk等提出的响应法 (ResponseMethod)和Groves等 ( 1 975 )的正交响应方法(OrthogonalizedConvolutionMethod)的思想 ,利用正交潮响应法对 2 4 8个周期超过 6年的南中国海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潮波分析。在分析中引入全日潮族和半日潮族 ,并利用正交潮函数 (OrthotideFunction)分析出了 3个主要的全日分潮 (K1 、O1 、P1 )和 3个主要半日分潮 (M2 、S2 、N2 ) ,并给出了K1 、O1 、M2 、S2 的等振幅线和同潮时图 ,结果与其他学者的主要结果符合得很好。通过与整个海区 5 3个验潮站的主要全日分潮K1 分潮和主要半日分潮M2 分潮的比较 ,K1 分潮的振幅和迟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 4.73cm和 1 1 .6°,而M2 分潮的分别为 1 1 .91cm和 2 8.4°,优于Mazzega( 1 994)的结果。
李培良左军成李磊黄娟
关键词:潮汐振幅TOPEX/POSEIDON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