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士男

作品数:100 被引量:881H指数:15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4篇糖尿
  • 53篇糖尿病
  • 32篇胰岛
  • 27篇胰岛素
  • 26篇2型糖尿
  • 26篇2型糖尿病
  • 18篇糖尿病患者
  • 18篇病患
  • 17篇血糖
  • 13篇2型糖尿病患...
  • 9篇疗效
  • 8篇胰岛素泵
  • 6篇血脂
  • 6篇沙坦
  • 6篇肥胖
  • 6篇病变
  • 5篇血管
  • 5篇替米沙坦
  • 5篇发病
  • 4篇调脂

机构

  • 5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篇解放军总医院...
  • 9篇北京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北京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93篇尹士男
  • 28篇荆丹清
  • 15篇刘敏
  • 14篇母义明
  • 13篇江华
  • 13篇白桦
  • 10篇胡景胜
  • 9篇潘长玉
  • 8篇纪立农
  • 7篇马学毅
  • 6篇李延兵
  • 6篇杨文英
  • 6篇李强
  • 6篇贾军宏
  • 5篇贾喆
  • 5篇姬秋和
  • 5篇陆菊明
  • 4篇肖新华
  • 4篇王鹏华
  • 4篇郭立新

传媒

  • 11篇药品评价
  • 8篇中国糖尿病杂...
  • 5篇中华内分泌代...
  • 5篇中国医刊
  • 4篇感染.炎症....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糖尿病之友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中华医学会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老同志之友(...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地特胰岛素治疗时的临床基线情况SOLVETM国际研究中国亚组结果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对诺和平1天1次注射研究(StudyofOnce-dailyLeVEmir@,SOLVETM)国际研究的中国亚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地特胰岛素时的基线特征。方法由临床医生决定起始地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人选对象。由医生记录基线时的人口统计学数据、病史、血糖控制情况和具体治疗方案。结果共人选2型糖尿病患者3272例(女性占42%,男性占58%),年龄(56.2±10.8)岁,BMI(25.34±3.3)kg/m2,中位糖尿病病程4.0(0.1~27.0)年,中位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时间为3.0(0.0~20.2)年。515例(15.7%)受试者在基线时已经存在大血管并发症;886例(27.1%)存在微血管并发症。基线糖化血红蛋白(8.33±1.70)%,空腹血糖为(9.54-2.6)mmol/L。结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优化治疗方案。
潘长玉纪立农陆菊明杨文英周智广邹大进姬秋和韩萍柳洁李强苏本利李延兵高政南王鹏华尹士男董砚虎杨涛孙侃李红洪旭林静师静梅杨小洁房辉颜晓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数据收集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门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40 mg联合氨氯地平2.5 mg,均po,qd)40例及单药治疗组(氨氯地平5 mg,po,qd)4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较前有明显下降,且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明显下降,但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郑蕾荆丹清尹士男
关键词:替米沙坦糖尿病高血压血糖血脂
理论加实践的糖尿病运动疗法授课方式效果分析
目的 目前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教育大课堂都采用的是纯理论授课,患者的印象不深刻,积极性不高,为了更好的让患者能迅速接受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相关知识,且将运动疗法付诸于实践,我们采用了理论加实践的教育方式,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运动...
孙艳尹士男荆丹清贾喆
艾塞那肽替代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总结应用艾塞那肽成功替代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胰岛素和艾塞那肽的降糖效果以及对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成功应用艾塞那肽替代胰岛素治疗的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自我血糖监测记录,应用配对t检验对患者先后应用胰岛素和艾塞那肽治疗期间的血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多为中青年,糖尿病病程短,体型肥胖,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9±3.0)%,空腹C肽为(0.43±0.13)pmol/ml,餐后2 h C肽为(1.08±0.66)pmol/ml。应用艾塞那肽期间,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P<0.01),同时全天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情况(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波动性指标主要与餐后血糖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无关。结论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不仅可以良好地控制血糖,而且能够减少血糖的波动性。
刘敏荆丹清白桦尹士男
关键词:胰岛素2型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血糖波动
40岁以下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初步分析
目的1、分析40岁以下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肥胖和遗传因素对其的影响。2、观察初发的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3、明确该人群中IAPPS20G、线粒体tRNALEU(UUR)3243A-G、PTP-1B P38...
尹士男
文献传递
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瑞格列奈治疗组(A组)28例,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26例,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26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餐后1小时胰岛素(PINS1h)、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2h)、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丙二醛(FMDA、2h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FSOD、2hSOD)活性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前后FMDA、2hMDA均较治疗前下降,仅2hMDA差异有显著性;FSOD、2hSOD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B组治疗前后FMDA、2hMDA较治疗前略有下降;FSOD、2hSOD活性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C组治疗后FMDA、2h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SOD、2hSOD活性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C组FMDA、2hMDA下降值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组FSOD、2hSOD活性较A、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瑞格列奈具有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与二甲双胍联用降糖效果更好,抗氧化作用更强,而二甲双胍抑制氧化应激的影响弱。
张秉涛尹士男
关键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具PPARγ和PPARα双重激动作用的ARB类药物的筛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阻滞剂(ARB)类药物对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活作用。方法以COS-7细胞构建PPARγ-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及PPARα-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01、0.1、1、10、100μmol/L)的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或先与10、30μmol/L的PPARγ拮抗剂GW9662共孵育1h后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1、10μmol/L)的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继续培养12、24、36、48、60h后,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以反映PPARγ及PPARα的表达活性。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分别加入10μmol/L的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及替米沙坦培养细胞24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内PPARγ、PPAR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缬沙坦、氯沙坦不能增加COS-7细胞PPARγ及PPARα荧光素酶的活性。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均可增加COS-7细胞PPARγ及PPARα荧光素酶的活性,其中100μmol/L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作用48h后COS-7细胞的PPARγ荧光素酶活性达峰值(分别为43.3±13.0、47.8±11.8),与对照组(4.3±0.5)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100μmol/L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作用60h后COS-7细胞的PPARα荧光素酶活性达峰值(分别为25.7±3.7、37.7±4.5),与对照组(9.9±1.7)比较差异显著(P<0.01)。30μmol/L的GW9662可抑制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增加COS-7细胞中PPARγ活性的作用,但对PPARα的活性无明显影响。10μmol/L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可增加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PPAR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而氯沙坦和缬沙坦无此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具有增加PPARγ及PPARα转录活性的作用。
尹士男荆丹清母义明
关键词:PPARΓPPARΑ替米沙坦厄贝沙坦
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与代谢控制和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与代谢控制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正常人(n=15)和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n=17)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正相关(γ=0.536,P<0.05),亦与甘油三脂呈正相关(γ=0.642,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脂质过氧化水平MDA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且与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γ=0.7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增高与代谢、氧化应激相关,推测sICAM-1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尹士男管淑萍楚勤英贾军宏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细胞粘附分子-1氧化应激代谢控制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HT合并PTC患者37例、单纯PTC患者34例、结节样桥本甲状腺炎(NHT)患者36例临床特点及超声图像特征,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结节在形态、边界及CDF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合并PTC组微小结节71.4%,高于其他两组(47.5%,44.7%),有统计学差异(P<0.05)。HT合并PTC与单纯PTC组在钙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钙化比例相对NHT组均高,微小钙化相对较多。结论 HT合并PTC与单纯PTC及NHT组相比结节在形态、边界及CDF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合并PTC结节相对较小。结节内微小钙化提示甲状腺癌的风险相对较大。
郑蕾荆丹清尹士男
关键词:超声检查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钙化
神经生长因子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感觉神经功能被引量:28
1997年
观察了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成模两个月后,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性注射NGF1个月后,摇尾试验(一种鼠对热毒刺激的反应)热痛阈值明显恢复,坐骨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初步显示了NGF对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贾军宏马学毅于国平于国平田东华赵明尹士男赵强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生长因子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