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凯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安徽繁昌人字洞的短尾鼩属(Anourosorex)化石
- 孙承凯
- 关键词:古动物动物化石哺乳动物更新世
- 关于金盆洞遗址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问题被引量:2
- 2009年
- 2004年金盆洞遗址被第二次发掘。新的化石材料表明,金盆洞产有8目18科25属31种的化石。金盆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的最晚期,相当于MIS6,或欧洲的RISS冰期,或世界上的倒数第二次冰期。这个动物群既展示了森林环境,也展示了灌木丛林和草原环境。长江以南的茂密的丛林阻碍了江南各哺乳动物群之间的交流。
- 徐钦琦金昌柱郑龙亭刘武董为刘金毅孙承凯吕锦燕
- 关键词:中更新世倒数第二次冰期哺乳动物群
-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遗址的偶蹄类被引量:6
- 2006年
- 经对2002年与2004年出土于安徽芜湖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所做的深入研究,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有6个种: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梅花鹿(Cervus(Sika)nippon)、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马鹿(Cervus elaphus)、麂未定种(Muntiacussp.)及古中华野牛相似种(Bisoncf.palaeosinensis)。其中以鹿科为主,以梅花鹿和马鹿为优势种群,具有北方区动物群的特色。它们所指示的时代比和县龙潭洞动物群晚,与巢县银山巢县人动物群相当,为中更新世晚期,在古气候上处于Riss冰期。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低矮森林为主、间有少量灌木密林及草地,当时的气候与现今的内蒙和甘肃相似。鹿属3个种的同时出现反映金盆洞遗址是史前人类汇集处理猎物的场所。
- 董为金昌柱郑龙亭孙承凯吕锦燕徐钦琦
- 关键词:更新世旧石器遗址偶蹄类
- 安徽繁昌人字洞的短尾鼩属化石
- 短尾鼩属(Anourosorex)目前共包括6个化石种:晚中新世的A.oblongus Storch et Qiu,1991和更新世的Anourosorex sp.、A.japonicus Shikama et Hase...
- 孙承凯
- 关键词:更新世
- 文献传递
- 沂源人牙冠的几何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形态测量分析方法对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山东沂源的6枚人类牙齿化石齿冠外轮廓形状进行了研究,并与亚洲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以及现代人进行了对比。本文发现:沂源人既保留了部分原始特征,也表现出许多进步特征。颊侧尖基底轮廓原始特征主要表现在P3和P4近似蚕豆形的外轮廓及M1近中轮廓线的平直;进步特征主要体现在:P3向近远中方向的明显扩展、颊侧尖向颊侧的突出程度减弱,P4外轮廓形状处于现代人分布范围的边缘,M1前后尖比例增大,M1颊侧外轮廓的圆隆以及下后尖的相对内缩等。中国更新世的古人类牙齿表现出很多一致性,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牙齿齿冠轮廓形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沂源人也体现出了与这些古人类的一致性,但是在这一组标本中,沂源人齿冠形状处于比较进步的一端。此外,沂源人上、下M1的颊舌径非常大,这一特殊性状可能具有进化意义。
- 孙承凯周蜜邢松
- 关键词:直立人早期智人
- 华北上新世大型鼩鼱化石Lunanosorex(哺乳动物纲,食虫目)
- 2007年
- 记述了河南确山后胥山晚上新世裂隙堆积物中新发现的鲁南鼩鼱Lunanosorex材料;重新观察了内蒙古比例克的李氏鲁南鼩鼱相似种Lunanosorex cf.L.lii标本。确山鲁南鼩鼱的形态特征与属型种L.lii较为一致,其较丰富的材料为了解该种的形态变异及特征补充提供了新的依据。内蒙古比例克的鲁南鼩鼱与属型种有较大的差异,被确定为新种L.qiuisp.nov.。根据比例克新种和确山新材料的研究,修订了Lunanosorex的属征和Beremendiini族征的定义,探讨了鲁南鼩鼱与东亚地区发现的其他牙齿染色的大型鼩鼱类之间的系统关系,阐证了日本中更新世的Shikamainosorex与北美上新世的Paracryptotis关系不大,不应归入Blarrinini族,而与亚洲大陆的鲁南鼩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当属于Beremendiini族。
- 金昌柱孙承凯张颖奇
- 关键词:上新世鼩鼱科
- 安徽淮南晚新生代鬣狗类化石(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记述了安徽淮南地区晚新生代洞穴、裂隙堆积中发现的鬣狗化行。材料系2003年至2006年间由本文作者之一(金昌柱)等在淮南市八公山区进行地层古生物调查时,于大居山老洞、西裂隙及大顶山裂隙的堆积物中采集到的。与鬣狗伴生的其他哺乳动物属种多样,并具有一定的地质断代意义。大居山老洞有Pliopentalagus huainanensis、Kowalskia sp.、Nan- nocricetus mongolicus等,西裂隙有Sericolagus sp.、Mimomys sp.、Equus sanmeniensis等,大顶山裂隙则有Lepus sp.、Ailuropoda sp.、Homotherium ultima等。所发现的鬣狗化石包括Adcrocuta extmta、Chasmaporthetes lunensis和Crocuta crocuta三种其中Crocuta crocuta至少包括三个个体;其他两种则只有一个个体。淮南的鬣狗种类跨越了晚中新世至晚更新世。Adcrocuta eximia为欧亚大陆晚中新世的特有种,为鬣狗科中朝食骨方向演化的类群;体型和前臼齿主尖与晚中新世较原始的属种(如Hyaenictitherium)相比,都有壮大的趋势。Chasmaporthetes地理分布最广,除欧亚大陆有多处化石记录外,还出现于北美洲的晚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动物群中。修长的肢骨与尖利的颊齿表明了其擅长奔跑的能力和主动猎食的习性。该属在淮南的出现突出反映了一种相对开阔的古地理环境。Crocuta crocuta在大居山西裂隙与大顶山裂隙中都有发现。斑鬣狗分布于中国多处的中-晚更新世地点,包括台湾的澎湖列岛。在前臼齿的形态上,C.crocuta与Pachycrocuta相似,比A.eximia的宽大,具有更为进步的特征。这说明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Crocuta极可能完全取代了Pachycrocuta。迄今在安徽Pachycrocuta仅发现于和县与繁昌的洞穴堆积中,由于目前确定高分辨率的洞、裂隙堆积物的地层年代较为困难,安徽的有关动物群足否记录了这个替代事件有待于进一步工作。淮南的鬣狗化石至少涉及了两个不同时期的动物群:一为Adcroc
- 曾志杰金昌柱刘金毅郑龙亭孙承凯
- 关键词:鬣狗科
- 安徽繁昌人字洞的短尾鼩属化石
- 短尾鼩属(Anourosorex)目前共包括6个化石种:晚中新世的A.oblongus Storchet Qiu,1991和更新世的Anourosorex sp.、A.japonicus Shikama et Haseg...
- 孙承凯
- 关键词:更新世
- 文献传递
- 芜湖金盆洞旧石器遗址的食肉类被引量:2
- 2006年
- 安徽芜湖金盆洞为新近发现的一处旧石器遗址,2002—2004年间两度发掘,除了人工制品外,另发掘出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食肉类,经鉴定共计9属11种,即Nyctereutescf.N.sinensis、Canis variabilis、Arctonyx collaris rostratus、?Melessp.、Mustela sibirica、Mustelidae gen.et sp.indet、Ursusthibetanus kokeni、Ursus arctos、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 sinensis、Panthera tigris和Pantherasp.。食肉类化石数量不多,但种类颇丰,对于探讨和分析遗址的地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短吻硕鬣狗中国亚种的存在排除了晚更新世的可能,对比表明它与安徽和县龙潭洞动物群最为接近,可能稍晚于后者,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金盆洞主要由北方类型的动物构成,变异狼是长江以南地区的首次发现,黄鼬在南方同样十分少见,这表明金盆洞当时的气候较现今偏冷。与龙潭洞动物群相比,喜湿润的动物稀少,显然金盆洞的气候偏干些。
- 刘金毅郑龙亭徐钦琦孙承凯吕锦燕谢小成
- 关键词:中更新世食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