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寒松

作品数:274 被引量:1,17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3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9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9篇动脉
  • 90篇冠状
  • 87篇冠状动脉
  • 76篇心脏
  • 73篇旁路移植
  • 71篇动脉旁路
  • 71篇冠状动脉旁路
  • 70篇动脉旁路移植
  • 70篇冠状动脉旁路...
  • 69篇移植术
  • 69篇手术
  • 68篇旁路移植术
  • 66篇动脉旁路移植...
  • 66篇外科
  • 66篇冠状动脉旁路...
  • 47篇术后
  • 35篇外科手术
  • 32篇外科治疗
  • 30篇左心
  • 28篇心肌

机构

  • 129篇中国医学科学...
  • 8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卫生部
  • 2篇北华大学第二...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吉化总医院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潍坊市第四人...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74篇孙寒松
  • 150篇胡盛寿
  • 93篇许建屏
  • 88篇宋云虎
  • 63篇王巍
  • 46篇郑哲
  • 27篇潘世伟
  • 26篇朱晓东
  • 23篇张岩
  • 22篇武恒朝
  • 22篇龙村
  • 21篇孙立忠
  • 20篇刘迎龙
  • 19篇周建业
  • 17篇袁昕
  • 17篇王水云
  • 17篇唐跃
  • 17篇罗新锦
  • 14篇黑飞龙
  • 14篇柳光茂

传媒

  • 55篇中国循环杂志
  • 34篇中国胸心血管...
  • 3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0篇中国微创外科...
  • 10篇中国心血管病...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体外循环...
  • 5篇中国分子心脏...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心脏大会...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6篇2014
  • 26篇2013
  • 6篇2012
  • 24篇2011
  • 21篇2010
  • 19篇2009
  • 10篇2008
  • 28篇2007
  • 17篇2006
  • 16篇2005
  • 7篇2004
2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叶片转子式轴流血泵
一种半叶片转子式轴流血泵,它包括有内筒、前导、转子、后导,所述的前导拥有3个直叶片;转子拥有2个旋转叶片,转子轮毂只有前1/2部分上分布有两个旋转叶片即半叶片结构,使转子的叶尖间隙长度缩短一半;后导拥有3个旋转大叶片和3...
胡盛寿周建业桂幸民柳光茂金东海孙寒松
文献传递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远期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分析其远期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1996至2009年,连续外科手术治疗86例药物难治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男51例,年龄6~67岁,平均(37±16)岁,术前左心室流出道收缩压差(LVOTPG)为61~150mmHg(1mmHg=0.133kPa),平均(98±27)mmHg。手术均采用经升主动脉切口的室问隔心肌切除术。围术期采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术后随访0.75~12.5年,平均(4.8±3.3)年。结果术后院内死亡4例,另外有2例分别于手术后4个月及1年时于院外发生猝死。随访74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生存70例(94.6%),1年时69例(93.2%),5年时68例(91.9%)。随访中有63例术后症状缓解,56例患者静息状态下LVOTPG小于30mmHg。63例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其中I级的比例大于65%。结论外科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具有较好的远期生存率,可明确地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中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避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及其它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的关键。
然鋆宋云虎胡盛寿王巍王水云孙寒松许建屏孙立忠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507.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瓣膜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国产三尖瓣成形软环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在行左心系统瓣膜病变矫治时,应用国产三尖瓣成形软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手术后三尖瓣返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胡盛寿潘世伟许建屏宋云虎孙寒松汪胜
关键词:人工瓣环瓣膜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修复105例:阜外医院16年随访结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策略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生存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63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岁。结果患者根据循环状态行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室辅助装置等联合治疗,手术时机采取个体化策略。患者诊断为室间隔穿孔后即被分为循环稳定组(25例,2例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和循环不稳定组(80例,34例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及择期手术,4例行血管活性药物及急诊手术,20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及择期手术,16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及急诊手术,2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支持及择期手术,2例行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支持及急诊手术,2例行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支持及择期手术)。3例患者住院死亡,生存102例,其中99例完成了随访,随访率为97.1%,平均随访时间(76.56±47.78)个月。2例远期死亡。结论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选择,外科治疗术后远期结果满意。
李汉美项理许建屏孙寒松宋云虎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远期结果外科治疗
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入选3387例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638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对于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两类患者,分别根据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严格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7.8 mmol/L)、中度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7.8~9.9 mmol/L)和宽松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10.0 mmol/L)。主要终点为院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结果:体外循环CABG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n=1050)相比,严格控制组(n=100)院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vs.9.0%,P<0.001),宽松控制组(n=488)与中度控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中度控制组相比,严格控制组院内死亡风险(OR=9.98,95%CI:2.97~33.56,P<0.001)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风险(OR=2.21,95%CI:1.01~4.81,P=0.047)均明显增加。而在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中,严格控制组(n=104)、中等控制组(n=1202)与宽松控制组(n=443)的院内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CABG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8 mmol/L)可能增加院内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张东蕊尤宏钊张恒侯晓沛李肖珏冯新星钱鑫时娜孙寒松凤玮郑哲陈燕燕
关键词: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血糖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畸形,未经外科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较高,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将异常起源的右肺动脉连接重建到主肺动脉,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从1998年11月至2005年8月对8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患儿进行了外科治疗,随访11—92个月,平均(47±33)个月,现报道如下。
郭宏伟许建屏孙立忠宋云虎孙寒松胡盛寿
关键词:右肺动脉异常起源外科治疗升主动脉少见畸形主肺动脉
取用桡动脉对前臂功能及血流的影响
2007年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广泛开展,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旁路材料,应用也日益增加。伴随着二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增加,将来对桡动脉血管材料的依赖也会更为突出。但桡动脉作为前臂两条重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被获取后,对前臂中远期的感知、运动等功能以及前臂血流状况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我们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罗新锦孙寒松张旌王水云许建屏
关键词:前臂功能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流血管移植血管材料
三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预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5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资料。以患者术前72h内空腹血清肌酐值、Cockcroft—Gault公式和简化MDRD公式计算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作为肾功能的评估方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Cockcroft—Gauh公式预测住院死亡的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0.755,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作用最高[相对危险度(HR):4.51,P〈0.01],优于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HR:3.43,P〈0.01)和血清肌酐(HR:2.86,P〈0.01);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HR:1.54,P〈0.01)和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HR:1.60,P〈0.01)对远期死亡的预测作用均优于血清肌酐(HR:1.40,P=0.11)。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作用优于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肌酐,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对远期死亡的预测作用均优于血清肌酐。
林野郑哲胡盛寿许建屏吕锋王巍宋云虎孙寒松袁昕潘湘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相关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CABG术后因心绞痛复发再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56例患者,男性218例,平均年龄(61.2±9.7)岁。CABG到复查CAG的间隔时间(50.9±40.1)个月。共722支桥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LIMA)桥215支,大隐静脉(SV)桥485支,左桡动脉(RA)桥19支,右乳内动脉(RIMA)桥3支。桥血管造影完全闭塞或狭窄≥75%视为桥血管病变。结果31.6%(228/72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LIMA桥病变率13.5%(29/215),SV桥病变率39.2%(190/485),RA桥病变率42.1%(8/19),RIMA桥病变率33.3(%1/3)。术后1年内LIMA桥和SV桥病变率分别达14.6%和32.9%,之后随时间缓慢增加。不同靶血管的SV桥通畅率有明显差别。手术年龄<50岁者桥血管病变率增加。性别、序贯吻合及综合危险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较常见,是造成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LIMA桥的通畅率明显优于SV桥。不同桥血管、不同靶血管、手术年龄均明显影响桥血管通畅率。
胡晓鹏许建屏胡盛寿宋云虎孙寒松徐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冠状血管造影术移植耐受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血管术后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对心血管术后心原性休克(PC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52例因PCS接受VA-ECMO辅助循环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n=73)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和未成功脱机)患者(n=79)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49例(32.2%)患者在安装VA-ECMO同时启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8例(18.4%)患者在安装VA-ECMO前后启动了IABP辅助。VA-ECMO的总体脱机率为56.6%,院内死亡率为52.0%(79/152)。生存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患者相比,术前合并高血压比例(15.1%vs 35.4%)、ECMO安装前二次开胸比例(19.2%vs 39.2%)、ECMO安装前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发生率(11.0%vs 34.2%)、床旁ECMO安装比例(11.0%vs 41.8%)均较低,而心脏移植手术(45.2%vs 20.3%)和同时启动IABP比例(41.1%vs 24.1%)均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启动IABP是生存出院的唯一独立保护因素(OR=0.375,95%CI:0.146~0.963,P=0.041)。同时启动ECMO和IABP者与单用ECMO者相比,需要持续血滤治疗的比例(30.6%vs 49.3%)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8.2%vs 22.7%)均较低,但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18.4%vs 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接受ECMO治疗的PCS患者中,同时联合IABP辅助可以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而且可以减少由于外周灌注不足引起的肾脑并发症。
侯剑峰陈凯唐汉韡黑飞龙吉冰洋王立清宋云虎孙寒松郑哲胡盛寿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球囊反搏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