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刚强

作品数:22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5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6篇退变
  • 6篇钢板
  • 5篇髓核
  • 5篇肱骨
  • 5篇干细胞
  • 4篇锁定钢板
  • 4篇细胞
  • 4篇近端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固定术
  • 4篇关节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手术
  • 3篇髓核细胞
  • 3篇肘关节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退变
  • 3篇肱骨近端

机构

  • 15篇宁波市第六医...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22篇姜刚强
  • 14篇庄云强
  • 9篇周龙
  • 9篇张军
  • 6篇阮狄克
  • 4篇应霁翀
  • 3篇周明越
  • 3篇陈剑明
  • 3篇刘建磊
  • 2篇王庆
  • 2篇李威
  • 2篇张超
  • 2篇王德利
  • 2篇白雪东
  • 2篇张燕
  • 1篇吴志军
  • 1篇校佰平
  • 1篇景灵勇
  • 1篇魏军渔
  • 1篇李明

传媒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钢板治疗Mason 3型桡骨头骨折防止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技巧,总结防止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135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
庄云强张军周龙景录勇姜刚强
关键词:微型钢板桡骨头骨折
文献传递
非接触式共培养下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同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退变髓核细胞(NPCs),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髓核细胞在Tanswell 6孔板中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与ADSCs共培养的NPCs为A组,与BMSCs共培养的NPCs为B组,以单独培养的NPCs为对照组。共培养7d后,提取3组髓核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其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非接触式共培养7d后,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对照组分别是1.03±0.28、1.21±0.40和0.94±0.34,A组分别是3.49±0.55、3.88±2.11和2.41±0.91,B组分别是7.60±1.89、6.26±2.96和4.55±1.88。与对照组相比,A、B组髓核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显著增加(P<0.05);A、B两组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均有一定的激活效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的激活效应更强,可能更加适合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
姜刚强阮狄克周明越张燕阳普山刘子双一王德利张超
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8例,男28例...
庄云强张军周龙景灵勇姜刚强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
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人间充质干细胞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同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分别分离培养退变髓核细胞(NP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3种细胞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进行接触式共培养。共培养前,利用PKH26对第3代退变NPCs进行染色标记,然后按1∶1的细胞比例,将NPCs分别与ADSCs和BMSCs在普通6孔板内进行接触式共培养。实验分为3组,A组为单独培养的NPCs,为对照组;B组为与ADSCs共培养的NPCs;C组为与BMSCs共培养的NPCs。共培养第7天时,利用MoFlo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将共培养的细胞进行分选,获取各组NPCs。然后提取各组NPCs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后,再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NP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将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按分组进行组间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从退变髓核组织、骨髓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均成功分离培养出NPCs、BMSCs和ADSCs。待各细胞传至第3代时,成功利用PKH26对NPCs进行染色标记。按实验分组将各细胞进行接触式共培养后第7天,成功利用MoFlo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将共培养细胞进行分选,获取各组NPCs。经提取各组NPCs的总RNA,反转录并进行Real-time PCR后,获取各组NP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A组分别为1.03±0.04,1.05±0.07,1.04±0.17;B组分别为5.26±0.24,7.71±0.21,3.84±0.25;C组分别为9.33±0.39,11.07±0.34,5.64±0.26;B、C组NP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C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在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BMSCs和ADSCs对退变NPCs均具有营养激活效应;BMSCs对退变NPCs的激活效应比ADSCs更好,对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周明越姜刚强张燕刘子双一阳普山白雪东李威张超阮狄克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对同源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来源于骨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来源于脂肪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目前较为公...
姜刚强
关键词: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
文献传递
共培养技术促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并可由此导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椎滑脱及退行性侧凸等,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均不能从组织学上根本逆转椎间盘退变。通过细胞治疗等生物学方法修复退变椎间盘是脊柱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姜刚强阮狄克
关键词:细胞分化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脊柱退行性疾病干细胞髓核病理生理基础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常规解剖钢板与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治疗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加植骨"与"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第六医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7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为单侧骨折),行"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或+植骨"的40例患者设为A组,行"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36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AOFAS(ankle-hindfoot scale)评分、MFS(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平均28个月)。与B组相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2年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OFAS评分和M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相对"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
张勇庄云强姜刚强应霁翀杨立峰校佰平胡勇马维虎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经腋窝入路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Ⅱ型肩胛骨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经腋窝入路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Ⅱ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6经腋窝入路内固定治疗的9例IdebergⅠ~Ⅱ型肩胛骨骨折,于腋窝中心作纵形切口长8~10 cm,逐层切开后在背阔肌肌腱的前方进一步显露,手指触摸肱骨头,在肱骨头表面可触及腋神经,使用深拉钩顿性分离并用橡皮筋保护,切开关节囊直视下复位骨折端,5例采用2枚直径3.0 mm空心钉固定,2例采用单纯微型锁定钢板固定,2例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结果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0±1.5)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分:优5例,良3例,差1例。功能评分为差的1例术后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0个月症状缓解,残留三角肌萎缩,肌力4级。1例用骨膜剥离子顿性分离时损伤肩胛下动脉,术中予以结扎。结论经腋窝入路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Ⅱ型肩胛骨骨折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与Judet入路及后方外侧微创直切口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切口隐蔽等优点。
姜刚强焦福德虞天明应霁翀刘建磊王庆庄云强
关键词:腋窝入路空心钉内固定
无创性轴向加压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体内动物模型
目的 通过脊柱无创性轴向加压建立兔椎间盘早期退变体内动物模型.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置入特制的筒内使其保持直立体位,再将其颈部佩戴600g重项圈以增加施于脊柱的轴向压力.对照组始终常规饲养.分别于实验处...
白雪东王德利周明越李威徐成陶晖姜刚强何勍阮狄克
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结合异体腓骨支撑与单纯PHILOS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57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男76例,女81例;年龄60—88岁,平均76.1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00例,四部分骨折57例。其中35例患者采用PHILOS结合异体腓骨支撑固定(A组),122例患者单纯采用PHILOS固定(B组)。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展、内旋、外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肱骨头高度丢失、肱骨头内翻角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等。结果157例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A组、B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0±3.8)、(15.6±4.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B组前屈上举分别为135.60±17.70、125.4°±23.6°,外展分别为132.5°±22.7°、117.5°±32.7°,外旋分别为30.2°±18.7°、21.6°±17.2°,内旋分别为T9、T11,VAS评分分别为(0.6±0.9)、(0.9±1.2)分,ASES评分分别为(90.2±6.8)、(82.2±12.3)分,Constant—Murley分别为(88.5±3.6)、(72±4.9)分,术后肱骨头高度丢失分别为0.9°±0.1°、4.2°±0.4°,肱骨头内翻角分别为1.2°±0.2°、4.5°±1.9°,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8%(5/35)、22.13%(27/122),二次手术率分别为2.85%(1/35)、8.19%(27/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时,结合异体腓骨支撑固定,能给肱骨近端内侧柱及肱骨头提供良好的支撑,�
张军庄云强李东贞张亚弟周龙姜刚强
关键词:肩骨折骨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