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综合征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绞痛
  • 2篇预后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绞痛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动脉综合...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弹性指数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9篇沈阳市第四人...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周晓龙
  • 8篇栗印军
  • 3篇李梅
  • 2篇刘淑清
  • 2篇吕申
  • 1篇金丽
  • 1篇齐霁
  • 1篇林凤兰
  • 1篇王涛
  • 1篇吴大庆
  • 1篇邢芸芸

传媒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起搏与心脏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5月至 2 0 0 3年 12月间完成的 4 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以多支病变 (2支以上 )为多 ,占70 .8% ;多支弥漫性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如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则常使病变程度加重。结论 ①对 2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 ,要定期做相应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并发的冠心病 ,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②要有效地控制血糖、有效控制合并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 ,延缓和控制冠脉病变的发展。
周晓龙栗印军张散羊齐霁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症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
经右房间隔下部-右室心尖部行DDD起搏治疗顽固性起搏器综合征一例
2003年
患者男性 ,5 8岁 ,18年前因病窦综合征行VVI起搏器置入 ,后因电极脱位而自成AAI起搏 ,于 1年前更换起搏器时 ,心房电极因阻抗过高 ,再次置入心房电极不能起搏而改为VVI起搏 ,术后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经电生理检查 ,证实右房上部无A波 ,冠状窦口可记录到A波 ,并可行心房起搏。右室起搏时为室房 1∶1逆传 ,此为起搏器综合征的机制。故保留原右室电极 ,于冠状窦口加心房螺旋电极固定 ,DDD起搏成功 ,起搏器综合征消失。
周晓龙栗印军张散羊吴大庆刘淑清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DDD起搏病窦综合征
抛开一线治疗的争论 采取个体化的降压治疗——解读最新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被引量:5
2008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于2007年公布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新的指南主要围绕着近年来循证医学的证据,对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以及治疗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根据英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关于β阻滞剂的新观点,强调了个体化降压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出β阻滞剂仍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
栗印军周晓龙邢芸芸
关键词: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溶栓治疗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30例。其中11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治疗组);19例心肺复苏后予积极抢救但无溶栓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11例中9例复苏后溶栓再通,占81.8%(存活7例占63.6%,死亡2例占18.2%);对照组心肺复苏48h后无一例存活,两组差异显著(P〈0.01)。存活7例中,6例随访3.3±1.5(1-6)年,其中2例死亡。[结论]在没有条件实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
陈晓明栗印军周晓龙吕申李梅李淑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溶栓治疗
沈阳市健康人群动脉功能测定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比较沈阳市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男、女性的动脉功能。方法 采用DO - 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无创伤性检测沈阳市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男、女性的大动脉弹性指数 (C1)、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结果 动脉功能测定仪DO - 2 0 2 0在沈阳市健康人群测定的C1明显高于C2 (P <0 0 1) ;无论C1或C2均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P <0 0 1) ;女性C1略低于男性 (P <0 0 1) ,C2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动脉功能测定仪DO - 2 0 2 0短期内重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沈阳市健康人群的大动脉弹性明显高于小动脉弹性 ,大动脉弹性和小动脉弹性均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女性大动脉弹性略低于男性 ,小动脉弹性男、女性之间无差别 ,动脉功能测定仪DO - 2 0 2
张散羊栗印军周晓龙金丽刘淑清龚海燕
关键词:动脉弹性指数血管疾病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出的意义
2005年
[目的]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测定105例UA患者(UA组)发病和稳定状态时及90例正常对照者(C组)的血清hs-CRP水平,观察同一患者治疗前后患者hs-CRP的变化;并分析随访6个月期间,治疗后的hs-CRP下降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UA组患者发病时和稳定时的hs-CRP值分别为(7.89±2.29)mg/L及(7.04±2.03)mg/L,均显著高于C组的(1.37±1.05)mg/L(P<0.01);稳定时hs-CRP下降幅度明显(≥0.5mg/L)69例和下降不明显36例,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8%和3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后hs-CRP水平无明显下降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较高。
陈晓明栗印军周晓龙尤宏银李梅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
术后康复措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arterysyndrome,ACS)手段,术后的康复措施效果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对90例ACS患者施以康复手段,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周晓龙王涛栗印军张散羊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
早期应用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7例ACS患者随机为两组:54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20 mg组);53例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10 mg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和出院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20 mg组和10 mg组调脂幅度分别为: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34.3%与24.7%,甘油三脂(TG)降低30.9%与2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2.4%与25.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9.7%与5.4%,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总达标率55.6%与41.9%,TC达标率64.7%与49.6%,LDL-C达标率66.1%与48.1%,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调脂幅度分别为:TC降低37.9%与30.6%,TG降低38.5%与25.1%,LDL-C降低49.1%与29.9%,HDL-C升高16.8%与10.7%,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总达标率62.1%与44.1%,TC达标率72.5%与52.2%,LDL-C达标率71.2%与51.1%,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20 mg组住院期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10 mg组(P<0.05);出院后复发性(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率20 mg组明显低于10 mg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能有效调降脂、提高达标率,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可行。
陈晓明李梅栗印军周晓龙刘霞吕申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脂阿托伐他汀可行性
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 14例初发AMI患者 ,按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组 (有心绞痛史 )、B组 (无心绞痛史 ) 2组 ,对 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A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B组 (P <0 .0 5 )。2 )A组肌酸磷酸激酶 (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峰值、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无明显差异。 3)心功能情况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高于B组 (P <0 .0 1)。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好 ,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 (IP)机制有关 。
林凤兰周晓龙
关键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