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廉士

作品数:66 被引量:425H指数:1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经脉
  • 12篇电针
  • 12篇针灸
  • 10篇脂肪
  • 10篇脂肪肝
  • 10篇酒精
  • 10篇酒精性
  • 10篇酒精性脂肪肝
  • 10篇非酒精性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9篇中医
  • 6篇针刺
  • 6篇灸疗
  • 6篇关节
  • 6篇关节炎
  • 5篇数术
  • 5篇卫气
  • 5篇膝骨
  • 4篇针灸理论

机构

  • 6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作者

  • 66篇卓廉士
  • 9篇冯雯琪
  • 8篇曾志华
  • 6篇黄剑
  • 5篇刘群英
  • 4篇朱艺
  • 3篇王永渝
  • 3篇黄学宽
  • 3篇白春艳
  • 3篇朱丽丽
  • 3篇杨国汉
  • 2篇汪莹
  • 2篇周力
  • 2篇牛锐
  • 2篇李学智
  • 2篇汪珊
  • 1篇何定淑
  • 1篇张沁舒
  • 1篇曾明慧
  • 1篇伍芳

传媒

  • 18篇中国针灸
  • 10篇针刺研究
  • 6篇实用中医药杂...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四川中医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1
  • 1篇199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探讨日本江户时代名医后藤省所著之《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 方法 :通过对日本宝历十三年之日本中立斋刻本之学术思想进行研究 ,辨其渊源 ,明其旨归。结论 :《艾灸通说》在艾叶的加工、艾绒的制作、艾炷的大小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其学术思想如小炷多灸 ,中病即止 ;艾火性质并非燥热 ,而是温润和平 ,不但寒证可灸 ,热证亦可施灸 ;灸治于外 ,神应于中等观点 ,今天在临床上仍然有指导意义。
卓廉士周力汪珊黄学宽
关键词:艾灸灸疗学术思想技术标准
从数术看经脉理论和针刺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梳理了秦汉文献中有关数术的记载,参考了国外学者的有关论述,并将其与中医典籍进行对照,以探讨古代数术与经脉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联系。结果发现十一脉体系是五输穴、原穴、全身腧穴的数理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经脉体系的建立使得脏腑经脉表里相合、营气环流得以实现。针灸在针具、刺法、禁忌等多个方面都受到数术的影响。经脉理论的构建充满了哲学思辨,具有一定主观成分,但并不影响古人对脏腑经脉的生理现象所进行的整体观察。
卓廉士
关键词:针刺疗法经脉十二经脉
移精变气论被引量:7
2012年
检索秦汉文献,考察古人"移精变气"之说。结果发现:这是《内经》倡导的一种旨在以针刺仿效远古时代祝由"移精变气"的治疗方法。其法是模拟"道"的状态,在医生的心神引导之下,通过神气即精气的移徙,实现医患合一,再施针刺以疗疾病。并且发现"病为本,工为标"是医患双方形气合一、与道相符的标识。
卓廉士
关键词:医患关系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脂肪肝的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NAFLD)组﹙22只﹚。后者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其中3只(正常对照组1只,NAFLD组2只),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NAFLD对照组﹙10只﹚和电针治疗组﹙10只﹚,后者施以电针"治疗"。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1.6-2Hz,强度1-4mA,以下肢轻微抖动为宜。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指数、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的血清TC、TG、LDL-C、肝指数、血清谷ALT及AST均显著低于NAFLD模型对照组(均P<0.05),其肝脂肪变性程度亦显著减轻。结论:电针治疗能显著地降低其血脂,改善其肝功能,从而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冯雯琪曾志华卓廉士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肝功能电针治疗
论中医实验对传统思辨方式的扬弃被引量:3
2004年
中医思辨表现为注重和谐,注重事物间的关系,并利用事物表面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实验医学则不然,它是要尽量割裂研究对象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实验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所以中医建设实验科学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哲学思辨与科学思维大不相同,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慎用推理,并且对传统思辨的方法保持警惕。另外,思辨方法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在实验工作前仍然有积极意义。
卓廉士
关键词:中医实验扬弃
孙思邈对急症的认识和处治被引量:3
2003年
该文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有关“急症”的内容进行探讨,发现孙氏所称的“急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急症”以预防为主,狭义则须紧急处治;“急症”多由风、寒邪气迅疾壅塞气机,致脏腑气血阴阳逆乱;对于急暴之疾,艾灸能发挥“针汤散皆所不及”的疗效。本文还对孙氏处治紧急情况和预防“急症”的方法作了评述。
卓廉士杨国汉
关键词:急症《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千金翼方》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1A1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组(22只),后者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其中3只(正常组1只,NAFLD组2只),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NAFLD模型组(10只)和电针组(10只)。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每日1次,治疗4周。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比色法检测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增高,CYP1A1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降低,CYP1A1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CYP1A1表达的上调,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冯雯琪刘群英曾志华卓廉士
关键词:电针非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
从中医语境的范畴看思辨格局被引量:1
2005年
语言的范畴是思想的格局。中医语境的范畴与古代汉语相比要少得多,而在为数不多的几对范畴中,阴阳的覆盖面却过于广阔,结果使中医思辨总是囿于阴阳的格局之中。另一方面,一些古汉语中的重要范畴在中医思维中的缺失也规定和制约了中医的思维形式:未能从古汉语里引入“有无”范畴,可能与中医轻本质重现象有关;未能引入“自他”范畴,可能与中医注重主观感受有关;未能引入“分合”范畴则可能与中医注重整体关联有关。
卓廉士
关键词:古代汉语
电针对肝硬化大鼠谷胱甘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的机理。方法 用CCL4 将模型组、电针组造成肝硬化模型,并与正常对照,观察肝组织、血清、肠道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定量分析小肠黏膜状态。结果和结论 电针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 01),说明针刺能升高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GSH改善门脉高压所致之胃肠黏膜病(PHE)的肠道瘀血状态,治疗肝硬化;电针组的各项指标却低于正常组(P<0. 01),宜延长针刺疗程和调整穴位配伍作进一步观察。
卓廉士尹华峰何定淑赵旭东汪莹杨理
关键词:肝硬化大鼠谷胱甘肽小肠黏膜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 4),探讨针刺对NAFLD大鼠肝功能及脂肪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每组各11只。喂养高糖高脂饲料制备NAFLD模型。电针组针刺"丰隆""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RBP 4含量。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TC、TG、AST、ALT和RBP 4都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内脂肪性变减轻;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各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肝组织内脂肪性变无明显改善。结论:电针穴位对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RBP 4,减轻肝脏负荷,从而改善肝脏功能实现的。
朱丽丽苟正江曾志华卓廉士
关键词:电针非酒精性脂肪肝视黄醇结合蛋白4肝功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