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出血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9年
- 以Pipeline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PF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经过近10年的临床应用,PED已逐渐成为治疗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等)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应用中,术后仍然会出现严重的缺血性和出血性并发症。其具体原因不十分清楚。本文着重就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的延迟性动脉瘤破裂和与动脉瘤破裂无关的脑实质出血两方面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进行综述。
- 尤为刘鹏李佑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性并发症脑实质出血延迟性复杂动脉瘤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前应用吲哚美辛栓和氯诺昔康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 2023年
-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和氯诺昔康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前应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4月50例急诊全身麻醉下行LA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n=25例)术前30min予吲哚美辛栓100mg直肠单次给药,B组患者(n=25例)术前30min予氯诺昔康8mg静脉滴注。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等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与术前相比,A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降低(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CD4^(+)CD25^(+)T细胞、CD4^(+)Foxp3^(+)T细胞、CD25^(+)Foxp3^(+)T细胞比例较术前增加(P<0.05),B组CD4^(+)Foxp3^(+)T细胞比例比术前减少(P<0.05),两组其余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比例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术前应用吲哚美辛栓较氯诺昔康可增加患者术后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降低TNF-α、IL-6、IL-8、IL-10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储备能力,有利于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 高晋鸿郝少龙刘勇翁以炳韩威王冠张腾刘鹏张磊赵鑫宇王思诣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吲哚美辛栓氯诺昔康免疫功能
- 应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预警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存在炎性反应及微血管的增生,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渗出性增加,并认为是颅内动脉瘤不稳定的标志。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对颅内动脉瘤瘤壁的渗透性进行量化,进而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近年来,DCE-MRI开始逐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病变的研究中,本文针对应用DCE-MRI预警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贾璐琼刘鹏吕明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渗出性炎性反应微血管
- 伽玛刀治疗颅底软骨肉瘤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6例软骨肉瘤患者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8 ~ 65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肉瘤.其中间叶型软骨肉瘤1例,标准型软骨肉瘤5例.肿瘤体积4.7 ~62.4 cm^3,平均16.8 cm3.周边剂量10~ 14 Gy(平均13.3 Gy,中位13.5 Gy),中心剂量26~31 Gy(平均29.1 Gy,中位28.6 Gy),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6~51个月(平均29.3个月,中位27.0个月).结果 1例间叶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亡,1例术后27.0个月复发,再次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至今肿瘤控制良好.4例肿瘤控制良好,且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伽玛刀作为颅底软骨肉瘤的术后辅助治疗安全且有效.
- 高德智罗斌孙时斌鲍恩萌刘鹏王美华潘剑刘阿力
-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底软骨肉瘤伽玛刀
- 食管平滑肌瘤的钡餐造影、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EL)在钡餐造影、CT及MRI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L患者术前影像资料(36例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7例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2例行MRI检查),查找病灶,记录并分析病灶大小、形态、黏膜情况及密度、信号、瘤-空气界面等特征,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新月形或分叶状充盈缺损,病变区黏膜皱襞拉宽、展平,无龛影及黏膜破坏。CT扫描对轴位最大短径大于0.7 cm病灶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轴位最大短径小于0.7 cm的病灶,CT检出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强化幅度低的结节或肿块,具有食管壁局限性受累、瘤-空气界面光滑、大肿块相应管腔多角状扩张等特点。MRI扫描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对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脂肪可以较好地显示。结论钡餐造影检查对EL的敏感性高,但对病灶实际大小判断不如CT及MRI,且无法了解周围比邻关系;EL的CT及MRI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不如X线钡餐检查,MRI对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脂肪的显示优于CT,但MRI样本量尚需更多病例的积累。
- 刘鹏张迎霍成存刘迎新赵绍宏聂永康
- 关键词:食管平滑肌瘤钡餐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刘鹏刘鹏刘恋刘恋刘恋吕明马超杨新健张宇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
- 血泡样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血泡样动脉瘤(BBA)常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旁后段的上壁、前壁,非分叉部位。BBA在临床上较少见。因BBA瘤壁菲薄,无论是选择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治疗,均极易在术中发生破裂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对BBA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血泡样动脉瘤的病因学、病理学特点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 董灵根刘鹏吕明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病理学特点手术夹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学
- 简化疗程全口义齿修复
- <正>目的:探索全口义齿修复疗程的简化方法,并评估该方法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自愿接受简化疗程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
- 任卫红隋晶刘鹏李靖桓
- 文献传递
-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能够预测预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407例脑转移瘤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随访344例,共756个病灶,肿瘤体积平均为(8.2±5.1)cm。,中心剂量和周边剂量分别(27.1±4.9)Gy和(15.4±2.0)Gy。对计数资料用,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结果经过平均(17.7±9.8)个月的随访,影像学提示肿瘤消失140个、缩小331个、不变222个、增大63个。死亡病例114(33.1%)例,伽玛刀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6.0)个月。年龄〈65岁、单发脑转移瘤、KPS≥70的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具有良好的控制率。年龄〈65岁、无颅外病变加重、KPS评分/〉70、转移瘤灶少、原发灶控制,是具有良好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 罗斌刘阿力孙时斌王美华刘鹏张玉琪
-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伽玛刀预后
- 梅毒血清学检测适宜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对比评估梅毒血清学检测的3种常用试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以提高阳性标本的正确检出率,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选择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TP-CMIA)、梅毒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 (TP-CGEIA)3种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分别对我院2011~2012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共501份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3种方法均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TPPA)为标准对照试验,评价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P-CMIA灵敏度最好,与其他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3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测常用的3种特异性的方法各有优势,TP-CMIA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集中了胶体金法和ELISA法的优势,且自动化水平较高,简单快速准确,是门诊单个或批量样本检测的首选方法,推荐临床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提高检出率和特异性.
- 吴春颖刘巍刘鹏
- 关键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