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洵

作品数:53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化科学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康复
  • 18篇心病
  • 18篇冠心病
  • 15篇冠心病患者
  • 15篇病患
  • 11篇心肌
  • 8篇代谢
  • 7篇运动康复
  • 6篇心率
  • 6篇心脏
  • 6篇梗死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有氧工作能力
  • 5篇神经功能
  • 5篇缺血
  • 5篇自主神经
  • 5篇自主神经功能
  • 5篇康复程序
  • 4篇代谢当量
  • 4篇心肌缺血

机构

  • 52篇天津体育学院
  • 4篇北京军区天津...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利物浦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3篇刘洵
  • 11篇谭思洁
  • 10篇王一春
  • 6篇石晓明
  • 4篇冯晟
  • 4篇吕云
  • 4篇周凤
  • 4篇陈彦平
  • 4篇李淑荣
  • 4篇林青华
  • 3篇原晓晶
  • 3篇杨风英
  • 3篇张薇
  • 3篇李承蒙
  • 3篇梁晓琳
  • 3篇刘静
  • 2篇赵楠楠
  • 2篇解垚
  • 2篇陈翀
  • 2篇金川

传媒

  • 14篇天津体育学院...
  • 10篇中国康复医学...
  • 6篇体育科学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2篇2010年中...
  • 2篇2015第十...
  • 1篇营养学报
  • 1篇2011年第...
  • 1篇第八届全国体...
  • 1篇第七届全国体...
  • 1篇第九届全国体...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酸碱失衡恢复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1996年
本研究对不同水平运动员在400m和1500m跑前及跑后恢复期中进行了摄氧量(VO2)、心输出量(CO)、血乳酸浓度(LA)和血气指标的测定,其目的是探讨影响运动酸碱失衡恢复快慢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不同水平运动员血液缓冲能力及运动后15min酸碱失衡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但他们运动后LA和pH有显著差异(P<0.05)。这提示LA和PH变动的多少不是由血液缓冲能力的强弱所致,LA上升越少则酸碱失衡恢复过程越短。2.较高水平运动员心肺机能动员快,潜力大,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有显著差异(P<0.05)。心肺机能的强弱一方面对运动中LA生成的多少有影响,另一方面与LA缓冲能否顺利进行有关。因此它对运动酸碱失衡恢复的快慢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洵
关键词:酸碱失衡影响因素
心梗患者康复期运动心肌缺血的预测方法及适宜运动强度的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预测心肌梗死患者 (PMIP)急性期后康复运动时心肌缺血的方法 ,并为他们参加康复锻炼提供适宜的运动强度。方法 :通过对 112名PMIP进行运动实验 ,将受试者分为 :服用β -阻断剂 (blockade)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 1mm组 ;服用 β -阻断剂 (blockade)ST段下降 <1mm组 ;未服用 β -阻断剂 (non -blockade)ST段下降≥ 1mm组 ;未服用 β -阻断剂 (non -blockade)ST段下降 <1mm组。并测试受试者运动前血胆固醇 (BC)、血乳酸 (BL)、心率 (HR)及运动中BL、HR、主观运动强度 (RPE)和ST段下降数值。结果 :( 1)运动心肌缺血阳性者安静时BC、BL显著高于阴性者 ,HR只在RPE为 13时二者出现显著性差异。 ( 2 )未服用 β -阻断剂与服用 β -阻断剂患者在每级运动强度的HR均存在显著差异。 ( 3)本研究确定安静时BC、BL、RPE为 13时HR作为预测运动心肌缺血的联合靶数值。 ( 4 )运动心肌缺血阳性者运动中在RPE为 15时出现血乳酸堆积 ,阴性者则在RPE为 17时才出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联合靶数值预测PMIP发生运动心肌缺血的准确度评估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 83% ,为国际认可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性。运动心肌缺血预测阳性的PMIP康复期的运动强度不宜超过RPE 13,预测阴性的PMIP的运动强度可控制在REP 15之内。
刘洵D.A.BrodieP.E.Bundred
关键词:急性期心肌缺血运动康复心肌梗死
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对心脏康复早期心梗后患者机能能力的影响
目的:定性并定量地分析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对心梗后(PMI)患者在运动时机能能力的影响。方法:46名未服用B.阻断剂的PMI患者根据其冠心病危险指数(DUNDEE RTALK,DR)(由血压、血胆固醇数值和吸烟状况得出...
刘洵姚莉 BRODIE DA冯晟周凤陈彦平刘静梁晓琳李承蒙
关键词:代谢当量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的影响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HRR1)的影响。方法:对3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变时性功能正常组(G1,n=19,HRR%≥0.8);变时性功能不全组(G2,n=11,HRR%<0.8),并测定受试者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HR)、摄氧量(VO2)、ST段下降数值和血压。12周运动康复后再次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康复程序前相比,12周康复程序后,G1和G2组的VO2peak、HRR1均有显著增加(G1,8%,P<0.01;G2,4%,P<0.05)、(G1,18.6±3.3—23.8±4.5,P<0.01;G2,12.8±4.2—13.7±3.5,P<0.05),而G1比G2提高的更加明显。ST段降低显著改善(G1,-0.7±0.5—-0.2±0.5,P<0.05;G2,-0.9±0.5—-0.3±0.6,P<0.05)。HRR%有显著增加(G1,84.2±2.5—88.9±6.1,P<0.05;G2,60.2±8.3—75.8±3.8,P<0.05)。结论:12周运动康复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包括变时性功能正常者和变时性功能不全者)的运动能力,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上述积极作用对变时性功能正常者的体现则更为明显。
刘博淼刘洵王一春谭思洁石晓明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变时性功能心率恢复自主神经功能
相对运动强度与绝对运动强度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正> 研究不同群体在绝对运动强度和相对运动强度下酶活性变化规律对于非健康人群的运动康复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病人(PMIP)和正常人(HS)进行次最大负荷运动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
刘洵
文献传递
心脏康复中运动终止原因的预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梗塞后患者(PMI患者)运动中功能、生理、知觉和临床的反应,检测他们运动终止的主要原因(RET),目的在于确定RET是否可被预测得出;方法:112名男性近期PMI患者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运动终止依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标准。随后,受试者依据不同的运动终止原因被细分为4个组(生理组,身体组,感觉组和临床组)。运动中记录主观用力感觉、血压、血乳酸浓度(BL)、摄氧量、心率和呼吸困难记分,并且连续监控12导联心电图。运动前测量血胆固醇浓度(BC)。结果显示,在运动能力方面,身体组和知觉组的运动终止原因优于临床组,但劣于生理组。患者的分布在BC为5.4mmol·L-1和BL为1.6mmol·L-1这两点出现了显著的组间差异(P<0.01或P<0.05)。在获得了安静状态下的BC和BL,病人的RET便可被预测出来,且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利用本研究得出的方法对RET进行预测,在心脏康复的运动实验和处方制定中,都可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刘洵Brodie D A陈翀Bundred P E
关键词:心脏心肌梗塞康复
心梗后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ST段降低与VO_2、VE、BL和RPP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心梗后(PMI)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生理反应与心电图ST段水平变化的关系,旨在根据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不同反应,为心脏康复中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和55名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男性PMI患者,依据改良布鲁斯方案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运动中每30s测量一次摄氧量(VO2)和通气量(VE),每3min记录一次心率血压乘积(RPP)和血乳酸浓度(BL),并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结果:(1)ST段下降水平与VO2、VE和BL的关系,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在相同RPP时,其ST段水平却存在显著差异(P<0.01);(2)ST段下降1mm时,患者的VO2、VE和BL分别约为30ml.kg-1.min-1、63L.min-1和5.3mmol.L-1;(3)ST段下降1mm时,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RPP分别为190beats.mmHg.100-1和230 beats.mmHg.100-1。结论:为了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结果(2)和(3)中生理指标的数值,应被作为心脏康复中PMI患者运动强度的上限。
刘洵Brodie DA解垚吕云Bundred PE
关键词:心肌缺血
钙通道阻滞药对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钙磷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L型钙通道阻滞药对运动康复前后冠心病患者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密度(BMD)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BMD与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
刘洵吕云
关键词:运动康复冠心病患者钙磷代谢骨密度
冠心病患者运动干预中乳酸无氧阈和通气无氧阈应用的研究
<正>1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心梗后(PMI)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乳酸和通气量进行了测试,旨在检测基于血乳酸和通气量变化得出的无氧阈;探讨血乳酸与通气量变化的关系;为PMI患者确定用峰值摄氧量百分数(%VO2pk)表示的无...
刘洵王一春刘博淼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运动通气无氧阈
文献传递
转移方法和推迟分析对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2007年
目的: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模拟在血液收集和分析场所之间针对样品转移可选择的方法,第二个目的是对比同一样本在不同的天数时所得的分析结果。方法:26名健康男性(年龄20~50岁)志愿提供血液样本。血液离心后得到的血清,被分成7部分。每一部分都被单独处理以模拟不同的转移方法和存储条件。随后分析每一部分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CK和CK-MB在基础值和其他样本中所得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LDH和LDH-1也有相似的结果,只是在模拟不带冰转移时,其结果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采用带冰的容器转移血液样本,然后冷冻。这样,即使推迟5天测量,其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刘洵Brodie DA金川陈翀
关键词:酶活性心肌梗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