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福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价值论视域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反思被引量:2
- 2016年
- 城镇化是推动和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化的必经环节,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城镇化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本文从价值论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提出以人本、公正、和谐、包容为价值指导理念,为逐步化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 刘宝福庞桂美季秋轩
- 关键词:价值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 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被引量:3
- 2005年
- 现代性问题是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历史的规定性,当中国由前现代走向现代,现代性问题凸显。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作出选择,怎样建设中国的现代思想道路,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很多,本文则试图给各种思想划定边界,以利于更好地明确前进的方向,创建思想的开端。
- 章维宇刘宝福
- 关键词:文化传统
- 浅析怀特海的事件理论
- 2011年
- 怀特海的过程思想一向以其晦涩难懂而闻名,但其中所蕴涵着大量的智慧又令人着迷。从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的角度看,怀特海的事件理论成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支撑,理解这一理论为我们揭示扑朔迷离的现代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尝试。
- 刘宝福
-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被引量:2
- 2014年
-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显要位置,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进行人化自然的合理改造才能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理论设想,分析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提出"三个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即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 刘宝福
- 关键词:唯物史观生态城市
- 现代性语境下中国现代性的哲学思考
- 2009年
- 现代性问题是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历史的规定性,当中国由前现代走向现代,现代性问题同样也向中国突显,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作出选择,怎样建设中国的现代思想道路,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很多,本文则试图首先给各种思想划定边界,以利于更好的明确前进的方向,创建思想的开端。
- 刘宝福季秋轩
- 关键词:文化传统
- 论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联系
- 2016年
-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源于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开启了人类文化思想史的崭新篇章,在"改变世界"的征程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正稳步前行。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逻辑展开,推动和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胜利征程。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卓越领导者需要在探索中国实践道路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形式,处理好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凝聚更广泛的价值共识。
- 刘宝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 加强高校思政工作 培养大学生积极就业观被引量:6
- 2009年
- 近年来,人才市场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在分析当前就业环境以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相关因素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政工作在就业指导上的一些思路。
- 刘宝福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维度探析
- 2015年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以往哲学家的批判开启了以实践为主旨的新的世界观的探索。本文围绕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前提批判,探讨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立场、价值旨归等问题,得出马克思哲学是人类自由解放的学问。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旨归。
- 刘宝福
- 关键词:哲学变革价值维度
-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成型教学模式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主体性问题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讨论,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应突破传统"预成论"的模式,在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教师、学生"交互主体"的观念,并引入过程性思维方式,认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无限敞开的过程性生成状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生成型教学模式的图景。
- 季秋轩刘宝福
-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过程性
- 论生存论维度下大学生的和谐美德教育
- 2012年
- 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思想素质的群体,对自身成长、发展等相关问题的思考需要从生存论维度加以引导,以和谐美德为价值向度,引发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达到完善和谐的人格特质。
- 刘宝福
- 关键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