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辉斌
- 作品数:82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庄子视野中的西方悲剧
- 如果从西方的戏剧理论跳出来,用庄子的眼光来看西方悲剧,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没有认识论的依据,并且很有害;他们的行动方式愚笨而无益;他们是情感的奴隶,难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并理智地行动。
- 何辉斌
- 关键词:西方悲剧情感因素文学艺术庄子
- 认知视野中的创作主体——评克莱恩的《莎士比亚的大脑》被引量:2
- 2013年
- 克莱恩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研究了六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哈姆莱特这个现代主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容器,内部的观点非常复杂,以至于难以下决心去完成莎士比亚派给他的复仇任务;《错误的戏剧》说明家庭空间的扩大为主体的成熟创造了横向的空间;《皆大欢喜》展示的是阶级壁垒的突破为主体的成长提供了纵向的空间;《一报还一报》讨论了主体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第十二夜》演绎了追求者与被追求者之间的尺度;《暴风雨》呈现的是空间的局限性以及通过声音来超越这种限制。
- 何辉斌
- 论《哈姆莱特》空间、有无、身份和新旧的概念整合
- 2021年
- 概念整合是福科尼耶和特纳提出来的重要认知理论,整合将不同空间的内容投射到一个空间中,通过压缩突出重大关系,创造出多层次的新意思。如果用整合理论来分析《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是角色、演员、观众的整合,每个要素都是真实和虚假的整合。在这一剧本中,莎士比亚通过有和无的整合,使无具备一些有的属性,从而变得可以认知,有的特性则在整合中得到彰显,甚至可以向无限延伸。剧作中的时空和事件都只是非常有限的在场,这些在场可以帮我们联想无穷的不在场,而不在场的要素又是在场的补充,使在场变得完整和可以理解。这部戏剧作品的内容充满新意,但新的内容都建立在旧的内容之上,新旧相依。
- 何辉斌
- 关键词:《哈姆莱特》
- 论王佐良的外国文学史观被引量:2
- 2008年
- 王佐良认为中国人的外国文学史研究应当超越英美模式和苏联模式,从中国的传统文学研究中吸取营养,通过叙述和片断翻译来展示原著,将叙述和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诗意的语言充分展示著作的文学性,同时还应具有全局观,并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这些中国人的强项只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就有可能撰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
- 何辉斌殷企平
-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苏联模式英美模式
- 文学疆域的拓宽和思维观念的颠覆--论特纳的《文学的心灵》被引量:5
- 2009年
- 特纳认为,故事、投射和寓言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他发现混合和多重的空间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独特的自我只有超越有限的时空才能把握故事,了解别人和自我;他还颠覆了传统的语言起源理论,认为语言源自故事和寓言。
- 何辉斌
- 论茅盾的进化论文学观被引量:1
- 2010年
- 茅盾的文学观深受进化论的影响,早期的文学进化路径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后来对新浪漫主义进行了否定,把最后的环节换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放后又把文学看作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其核心是阶级斗争,最后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文学公式仍然保持了进化论的基本要素,是进化论的新变体;他的前期观点带有科学主义的倾向,后期则充满政治的色彩。
- 何辉斌
- 关键词:进化论文学观
- 民族学生英美文学教学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化协调被引量:5
- 2016年
- 英美文学教学对民族学生的文化知识补充和人文精神培养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民族性和世界性差异冲突,很容易强化民族学生对英美文化的陌生感和疏离感,造成民族学生认知矛盾,对此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开阔民族学生视野、转变民族学生文化观念、寻求文化一致性等方面来进行文化协调。
- 于志浩何辉斌
- 关键词:民族学生英美文学文化
- 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与评论的历时的量化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20世纪中国学人翻译了31885册外国文学作品和1580册外国的文学研究著作,出版了2391册本国人研究外国文学的著作;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为三个明显的高峰,1911前后、1931-1932、1937之后、1949-1952、六七十年代、1993-1995为六个低谷。整个20世纪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末11年出版841册外国文学作品;民国年间年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6069册、外国的文学研究著作466册,本国学者撰写外国文学研究著作329册;新中国成立之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24975册、外国的文学研究著作1114册,本国学者出版了外国文学研究著作2062册。
- 何辉斌
- 关键词:外国文学
- 袁可嘉20世纪60年代的艾略特研究
- 2011年
- 现代主义文学在1949年至1977年间几乎成了禁区,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经有所松动,袁可嘉在这段时间发表了不少论文,值得仔细研究。他这时的现代主义研究以批评为主,视之为没落的悲观的艺术、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艺术、形式主义的艺术;但也指出了肯定的方面:对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批判、有着现实的一面、有的技法值得学习。他的现代主义研究反映了当时的环境和复杂的心态:国家的政策给学术界提供了一定的自由,但学者还得以否定的姿态出现才可以获得说话的权利,论著中翻译的例子往往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水准,是一种间接肯定,评论中肯定的成分比较隐蔽,往往在转折句的后半部出现。
- 何辉斌
- 关键词:艾略特
- 莫里森《慈悲》中的乐园叙事
- 2019年
- 托妮·莫里森发表于2008年的小说《慈悲》,延续了她十年前的作品《乐园》的主题,探讨了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建立乌托邦式的乐园之可能性。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相对平等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乐园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然而,乐园封闭的空间、复杂的人物背景以及不平等的人物关系都为其最终瓦解深深地埋下了种子。导致乐园彻底瓦解的并非是雅各布的死亡,而是人与人之间缺失的宽容和慈悲之心。《慈悲》这部关注种族问题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传递出了一种回顾历史的勇气和追问真相的信念。
- 余雅萍何辉斌
- 关键词:《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