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光喜

作品数:67 被引量:39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30篇经济管理
  • 1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公众
  • 7篇科学家
  • 6篇调查数据
  • 5篇伦理
  • 5篇公众形象
  • 4篇学术
  • 4篇社会
  • 4篇伦理治理
  • 4篇抽样调查
  • 3篇信任
  • 3篇性别差异
  • 3篇人工智能
  • 3篇基因
  • 3篇风险感知
  • 2篇性别平等
  • 2篇学术产出
  • 2篇政府
  • 2篇知识
  • 2篇社会风险
  • 2篇社会网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技术...
  • 8篇中国传媒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科学学研...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协
  • 1篇肯特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7篇何光喜
  • 14篇赵延东
  • 9篇卢阳旭
  • 9篇薛姝
  • 8篇朱依娜
  • 7篇张文霞
  • 5篇张文霞
  • 4篇王奋宇
  • 4篇石长慧
  • 4篇黄宁
  • 3篇樊立宏
  • 3篇薛品
  • 2篇马忠才
  • 2篇赫剑梅
  • 2篇张娟娟
  • 2篇杨璐
  • 2篇李强
  • 1篇汪栋
  • 1篇李睿婕
  • 1篇胡志坚

传媒

  • 12篇中国科技论坛
  • 11篇科技中国
  • 6篇中国软科学
  • 4篇科技导报
  • 4篇科学学研究
  • 3篇社会
  • 3篇科学与社会
  • 2篇中国人才
  • 2篇全球科技经济...
  • 2篇国家治理
  • 2篇中国科技人才
  • 1篇国际人才交流
  • 1篇软科学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中国藏学
  • 1篇创新科技

年份

  • 9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议题和重点领域被引量:5
2022年
近年来,我国科技伦理治理面临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期、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期“三期叠加”新情况,技术谱系、应用场景、社会观念同时处于新老杂糅、跨界组合的状态,致使蕴藏其中的伦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给科技伦理治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进一步明确科技伦理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先行和开放合作,完善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有效的伦理治理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课题组卢阳旭张文霞何光喜
关键词:科技伦理
新闻从业人员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科学距离”模型的解释
2020年
文章提出了一个"与科学的距离"的分析框架,并利用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态度比较消极,反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公众。与科学的"知识距离"和"社会距离"都表现出对转基因态度的解释力:具有自然科学专业背景、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具有较多转基因相关知识,以及更多职业接触机会、社会网络关系中有科学家、更信任科学家的新闻从业人员,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更加积极。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科学的两种距离对转基因态度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文章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的政策意义和理论价值。
朱依娜何光喜
关键词:新闻从业人员转基因技术知识距离社会距离
对《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被引量:3
2020年
加强基础研究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格局变化、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任务。《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方式。结合相关国际经验,分析了基础研究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并讨论了该方案中关于基础研究支持经费、支持方向、人才评价、学风建设、国际合作等重点议题。
薛姝何光喜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创新政策:理论与国外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社会、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掣肘,且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对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创新政策进行讨论尤为重要。本文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提出的转型创新政策三个框架理论为基础,介绍国外转型创新政策试验的模式与特征,并进一步总结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
杨欣萌何光喜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社交媒体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机制初探——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基于一项面向科研人员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我国科研人员使用一般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知识型社交媒体(知乎、果壳网)和学术型社交媒体(科学网、小木虫和Research Gate)的情况,并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使用各类社交媒体对科研人员学术社会网络及学术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一般社交媒体和知识型社交媒体对扩展科研人员学术社会网络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提高以论文为代表的学术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学术型社交媒体对扩展学术社会网络和提高学术产出都有积极影响。
朱依娜何光喜
关键词:社交媒体社会网络学术产出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对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呈现出年龄高、教育水平低、职称低的"一高两低"特点,发展能力和潜力堪忧。提出了国家人才政策应加强挖掘国内基层的科技人才红利,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类院校领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人事制度,将更多的高级职称资源投向农村技术服务一线。
杨璐何光喜李强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的变化与挑战--基于多指标比较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通过知识演化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库中关于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的913篇论文引文数据,使用CiteSpace对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涉及学科、合作网络以及研究内容聚类等知识演化研究指标展开比较分析,并基于实证研究对转变过程中的相关挑战展开理论探讨。结果表明,开放科学作为开放获取的新发展,在相关研究的内容上面存在着继承和发展,仍需要展开更多具体的实证研究以增强其实践意义。
黄磊赵延东何光喜
关键词:知识图谱
我国科研资源分配不均等程度初探——对科研人员经费集中情况的分析被引量:35
2014年
本文利用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科研人员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数的集中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科研经费分配的集中程度较高:基尼系数达到0.867,近90%的经费集中在20%的科研人员手中。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以论文、专利为标志的科研产出的集中相对于经费而言是累退的;科研经费集中于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手中的情况也比较突出。这些发现表明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的确存在不合理和过度集中的现象。
何光喜赵延东杨起全
关键词:基尼系数
工作时长如何影响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本文结合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的北京部分,分析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时长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科技工作者普遍存在工作超时及周末加班现象,这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均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影响效应由高至低依次为周末加班>工作日超长加时>工作日一般加时),并且这种负向影响在不同性别、不同单位类型的科技工作者中存在群体差异;中介效应分解结果显示,长时间工作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既通过直接路径产生作用,也通过间接路径发挥作用;为了应对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误差问题,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获得工作超时对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最后,从减少非研究性工作、加强锻炼和身心体检等方面提出压缩科技工作者工作时长、提升其身心健康的对策建议。
张娟娟何光喜何光喜
关键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一个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被引量:33
2016年
科学界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是科学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以高校科研人员为分析样本,以社会网络为分析视角,从网络欠缺和网络回报欠缺两个层面,探究造成科研产出(以SCI/EI论文发表为例)性别差异的网络机制。研究发现,女性科研人员的网络规模欠缺并非导致其学术产出低于男性同行的重要原因;与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纽带关系的"结构性欠缺",则的确削弱了她们获取学术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和机会,进而导致其SCI/EI论文发表量低于男性。此外,在拥有相同网络结构的条件下,女性从与企业的纽带关系中获得的论文产出回报也低于男性,这进一步加剧了学术产出的性别不平等。
朱依娜何光喜
关键词:社会网络学术合作性别差异学术产出高校科研人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