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东新

作品数:20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玻璃与功能陶瓷加工与测试技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3篇丙烯
  • 11篇聚丙烯
  • 11篇聚丙烯腈
  • 11篇丙烯腈
  • 9篇原丝
  • 8篇碳纤维
  • 7篇预氧化
  • 6篇纤维
  • 5篇聚丙烯腈纤维
  • 5篇聚丙烯腈原丝
  • 5篇丙烯腈纤维
  • 3篇预氧化纤维
  • 3篇炭纤维
  • 3篇摩阻材料
  • 3篇化纤
  • 2篇预氧化工艺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乳液
  • 2篇乳液聚合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5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作者

  • 20篇何东新
  • 13篇王成国
  • 11篇王延相
  • 5篇朱波
  • 3篇董学梅
  • 3篇季保华
  • 3篇乔从德
  • 2篇赵利
  • 2篇李梅
  • 2篇姚金水
  • 2篇刘伟良
  • 2篇陈寿花
  • 2篇王强
  • 1篇刘玉先
  • 1篇刘金秋
  • 1篇王海庆
  • 1篇董雪梅
  • 1篇于美杰
  • 1篇杨茂伟
  • 1篇陈娟

传媒

  • 3篇合成纤维工业
  • 2篇金山油化纤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非金属矿
  • 1篇合成纤维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实验室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用丙烯腈(AN)、衣糠酸(IA)、丙烯酸甲酯(MA)进行三元自由基溶液共聚合,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并用SEM和TEM等分析方法跟踪过程中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原丝的微观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高强度、高取向度、结构均匀和弥散性好的原丝是获得高强度和高模量碳纤维的前提。
王延相王成国马勇董雪梅何东新刘玉先
关键词: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碳化
聚丙烯腈纤维片层组织结构演变历程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为了研究原丝中片层微观组织的演变性,借助电子显微镜,跟踪了片层组织结构在纺丝、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原丝由取向不同的片层组织结构构成,形成最终碳纤维后,碳层不会在C轴上做有规则的ABA式堆砌,个别的碳层面绕C轴发生旋转而失去碳层的三维有序结构,仅仅生成二维有序的乱层结构.预氧化纤维有'皮芯结构',外层由与纤维轴平行或者倾斜成一定角度的微纤片层结构组成,而内部是杂乱无章的片层结构,或者是微小的空隙,皮层的厚薄与预氧化处理方式有关.经过1000℃烧制的碳纤维层片厚度约为0.03~0.10μm.经过1350℃炭化后所得的纤维,由许多类似鱼鳞的片层构成,片层上有纳米级的微晶.
王延相王成国朱波何东新季保华王强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纤维炭化过程结构构成片层组织C轴
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为主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主要进行化学结构变化和形态结构的重排,首先在无定形区引发环化反应,然后扩展至有序区,最终形成耐热的梯形环化结构。预氧丝的片层组织是由原丝片层结构演变过来的,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片层状形态增多。
杨茂伟王成国王延相何东新朱波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碳纤维
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制备过程中的表面形态和结构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为了制备高性能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用SEM和TEM等分析方法跟踪炭纤维生产全过程中纤维微观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在湿法纺丝中,控制预牵伸倍数为 7倍,调整凝固浴的温度为 16℃时,可纺出截面近似圆形的高质量原丝,纤维的截面和表面的微纤比较紧凑,表面缺陷和裂纹较少;原丝经过预氧化后仍保持原来的微原纤结构,纤维外部表层的石墨微晶较大,所含孔隙较少,内部的微晶较小且含有大量孔隙。用高锰酸钾改性原丝能够得到质量优异的预氧化纤维,改性预氧丝的纤维基面增加比未改性的多,基面沿纤维轴排列的程度更高。所制备的炭纤维具有由原丝演变来的微观结构,微纤沿纤维轴高度取向,微纤之间有细长的孔隙,并堆砌在一起形成枝化微纤的伸展网络,炭纤维截面形状也近似为圆形。合理调整制备工艺,得到了强度为 3.6GPa^4.2GPa,断裂延伸率为 1.6%~1.8%,模量为 235GPa^240GPa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结果表明:炭纤维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原丝的微观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高强度、高取向度和结构均匀的原丝是获得高强度和高模量炭纤维的前提。
王延相王成国朱波何东新井敏王强
关键词: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炭化过程透射电子显微镜炭纤维预氧化工艺
聚丙烯腈纤维结构缺陷的形成和控制被引量:11
2004年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和高质量的碳纤维前驱体原丝,借助于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原丝和碳纤维的结构缺陷进行观察,并对结构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缺陷的方法,希望为制备高性能的碳纤维提供理论根据。
王延相何东新
关键词:原丝高性能聚丙烯腈纤维碳纤维前驱体透射电镜
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中的结构与性能变化被引量:13
2004年
综述了聚丙烯腈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的结构与性能变化规律,总结了预氧丝的表征方法。指出预 氧化过程中影响纤维结构与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预氧化温度、预氧化时间和对纤维的拉伸倍数等。
何东新王成国王延相
关键词: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PAN碳纤维
树莓状结构纳米复合粒子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2013年
综述了制备树莓状结构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包括化学键接方法和物理吸附方法,以及树莓状结构纳米复合粒子构建超疏水表面的流程,最后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及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柏冲刘金秋赵利何东新乔从德李仲伟刘伟良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超疏水表面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的实践——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测试
2010年
介绍了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的教学实践方法。以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基础,综合运用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知识,分析各种因素对聚合物各种性能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粘度、附着力以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由于该实验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和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姚金水李梅乔从德陈寿花何东新
关键词:乳液聚合苯丙乳液纯丙乳液弹性乳液
表征PAN纤维和炭纤维微细结构的HRTEM样品制备方法被引量:2
2005年
为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M)表征聚丙烯腈(PAN)纤维和炭纤维的微细结构,从纤维性能出发,探讨研碎、离子束减薄和超薄生物切片三种制备方法及其工艺步骤,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了三种制备方法的原理、优缺点,提出了制备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选择原则,并推断适于表征预氧化纤维微细结构的样品制备方法。与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类似,把超薄生物切片法引入到纤维材料HRTEM样品制备领域,为系统研究炭纤维微细结构的演变提供了线索。
何东新王成国王延相陈娟
关键词:PAN纤维预氧化纤维炭纤维
水性丙烯酸酯共聚物药物包衣材料合成的研究
2010年
该文介绍了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的教学实践方法,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开放性实验——药物包衣用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材料的乳液聚合反应及其包衣技术。使学生了解到了一种新型的涂料,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由于该实验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和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姚金水李梅乔从德陈寿花何东新
关键词:乳液聚合丙烯酸酯共聚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