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国

作品数:406 被引量:1,547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6篇期刊文章
  • 111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8篇化学工程
  • 8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机械工程
  • 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篇理学
  • 12篇冶金工程
  • 11篇电气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7篇碳纤维
  • 93篇丙烯
  • 93篇丙烯腈
  • 80篇聚丙烯
  • 80篇聚丙烯腈
  • 55篇复合材料
  • 55篇复合材
  • 52篇纤维
  • 44篇原丝
  • 42篇树脂
  • 39篇纳米
  • 31篇碳纳米管
  • 31篇纳米管
  • 30篇改性
  • 25篇酚醛
  • 24篇预氧化
  • 23篇聚丙烯腈原丝
  • 23篇酚醛树脂
  • 21篇纤维表面
  • 19篇碳纤维表面

机构

  • 376篇山东大学
  • 28篇山东工业大学
  • 15篇山东建筑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航天材料及工...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烟台师范学院
  • 3篇济南铁路局
  • 3篇海洋化工研究...
  • 3篇山东中恒景新...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2篇日本京都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广东电网公司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作者

  • 406篇王成国
  • 114篇王延相
  • 112篇朱波
  • 69篇于美杰
  • 43篇王海庆
  • 31篇庄光山
  • 28篇蔡华甦
  • 27篇曹伟伟
  • 23篇王启芬
  • 22篇秦建杰
  • 21篇刘建军
  • 19篇孙毅
  • 18篇张旺玺
  • 18篇蔡珣
  • 17篇井敏
  • 16篇崔博文
  • 14篇白玉俊
  • 13篇何东新
  • 13篇陈旸
  • 12篇岳阳

传媒

  • 31篇功能材料
  • 16篇工程塑料应用
  • 15篇材料导报
  • 13篇材料工程
  • 11篇高分子材料科...
  • 8篇化工科技
  • 7篇非金属矿
  • 7篇机械工程材料
  • 7篇合成纤维工业
  • 7篇航空材料学报
  • 6篇材料科学与工...
  • 5篇合成技术及应...
  • 5篇金属热处理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高科技纤维与...
  • 4篇粉末冶金技术
  • 4篇合成纤维
  • 4篇工业加热
  • 4篇塑料工业
  • 4篇材料研究学报

年份

  • 9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31篇2012
  • 21篇2011
  • 17篇2010
  • 15篇2009
  • 12篇2008
  • 24篇2007
  • 30篇2006
  • 22篇2005
  • 8篇2004
4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无机转化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带的探索研究
2011年
分析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为了实现大量生产石墨烯薄膜,提出了采用有机-无机转化方法制备石墨烯。将高分子量、低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腈与二甲基亚砜配制成溶液,并制成分子结构为螺旋线性的截面形状为扁平的石墨烯薄膜带前驱体,前驱体经过热水、蒸汽牵伸(取向度高)、预氧化(环化和交联)和碳化(芳构化)后制成了石墨烯薄膜带。
王丽民王延相谢奔刘玉兰杨依真王成国
关键词:前驱体预氧化碳化
高致密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致密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碳化硅电加热元件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不同粒径等级的碳化硅粉料作为原料,所述粒径等级分别为D<Sub>1</Sub>1000~1300μm、D<Sub>...
王延相牛芳旭王成国郑林宝马连茹刘群
文献传递
一种截面形状为“一”字型的石墨烯薄膜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截面形状为“一”字型的石墨烯薄膜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干喷湿纺聚丙烯腈原丝过程中,蒸汽牵伸前和干燥致密化后设置一道热辊压延工艺,控制压延热棍表面温度在150℃-200℃范围,热辊与热辊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3...
王延相王彦明庄光山王成国谢奔刘玉兰
渗铝件焊接熔合区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
1995年
研究了渗铝件焊接熔合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熔合区内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具有很高的耐高温氧化性。蒸馏釜底部加热区焊接渗铝薄板后,使用寿命提高6倍。
张茂仁郭小燕王成国刘玉先
一种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含有铜组分的多元催化体系在连续碳纤维丝束表面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碳纳米管的工艺方案。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硝酸铜、硝酸铁为必选项,硝酸钴、硝酸镍为可选项,配置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的催化剂前...
王延相崔博文王成国姚志强岳阳王永博王玉霞徐小丹
利用拓展关联度计算模型评价PAN原丝的性能
2002年
利用拓展关联度计算模型 ,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碳纤维聚丙烯腈原丝进行综合性能评价 .分析了由四种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聚丙烯腈原丝性能 ,分析结果表明 :不是单一工艺参数影响原丝的性能 ,而是聚合与纺丝的综合工艺条件共同决定原丝的综合性能 ,即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不仅需要精良的设备 ,而且需要合适的分子量、固含量。
王艳芝张旺玺朱波王成国许莹
关键词:原丝碳纤维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铜基过饱和固溶体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通过对铜粉、钛粉以及石墨粉进行球磨,得到了铜的过饱和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跟踪分析了整个机械合金化过程,探讨了球磨过程中过程控制剂对于机械合金化进程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不同阶段粉末的粒度,发现其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而后趋于稳定的过程,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发现球磨过程中粉末中有裂纹产生,且裂纹也经历了一个产生、扩展而后导致粉末破碎的过程,这和粒度分析是相符的。
杨俊法王成国孙康宁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过饱和固溶体铜基
丙烯腈与衣康酸在DMSO/H_2O中的聚合及聚合物性能表征被引量:19
2003年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康酸 (IA)为共聚单体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混合介质二甲基亚砜 水(DMSO H2 O)中自由基沉淀共聚合 ,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 ,如反应温度、单体浓度、混合介质DMSO H2 O配比等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影响 ,还重点探讨了混合介质DMSO H2 O配比对转化率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采用DSC ,TG ,IR等手段研究了PAN均聚物及 (PAN co IA)的结构与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反应温度 ,降低单体浓度 ,降低喂料AN IA配比中IA的含量 ,均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AN与IA共聚反应的转化率随着反应介质中DMS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也降低 .对于喂料AN IA配比中IA含量相同的P(AN co IA)共聚物 ,高分子量P(AN co IA)共聚物比常规低分子量的放热峰起始温度低 。
张旺玺李木森徐忠波王艳芝王成国
关键词:聚丙烯腈丙烯腈聚丙烯腈碳纤维
层压减振复合钢板的性能及其用途被引量:7
1993年
由钢板和树脂复合制得的层压减振钢板是近几年在国外迅速发展的新材料。本文论述了此材料的制造方法,减振性能,成形性能,耐久性能,焊接性能及其用途。
王成国孙希泰
关键词:复合材料减振性能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沉积螺旋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碳纤维表面沉积螺旋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酒石酸铜沉淀;步骤2: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步骤3:将碳纤维浸渍于酒石酸铜沉淀的悬浮液中;步骤4:将浸渍后的碳纤维放置于CVD炉中,在真空状态下加热至...
王成国姚志强王延相王成娟许镇豪栗孟帆蒋浩天岳阳魏化震陈刚王启芬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