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晓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269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单点定位
  • 4篇精密单点定位
  • 3篇电离层
  • 2篇卫星
  • 2篇PPP
  • 2篇TEC
  • 2篇GNSS
  • 1篇导航
  • 1篇导航卫星
  • 1篇导航卫星系统
  • 1篇电离层TEC
  • 1篇电离层延迟
  • 1篇电离层异常
  • 1篇电离层预报
  • 1篇电离层总电子...
  • 1篇电子含量
  • 1篇多线程
  • 1篇震前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法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任晓东
  • 9篇张小红
  • 3篇吴风波
  • 1篇郭斐
  • 1篇刘俊峰
  • 1篇李星星
  • 1篇张柯柯
  • 1篇何俊
  • 1篇郭博锋
  • 1篇陈玉阳
  • 1篇芦琪

传媒

  • 3篇测绘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伪距/相位OSB的多频多模PPP-AR及其性能评估
2023年
在进行多频多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时,以相对形式表达的伪距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和相位小数周偏差(fractional cycle bias,FCB)种类繁多且修正方法较为复杂。基于此,首先给出了相对形式的伪距/相位偏差与原始观测值上的绝对偏差(observable-specific signal bias,OSB)的转换方法,以及利用该偏差进行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具体流程;然后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不同偏差形式下的PPP模糊度解算(PPP-ambiguity resolution,PPP-AR)定位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多系统PPP还是多频PPP,其基于OSB的PPP-AR定位精度、收敛时间及固定率均与相对形式DCB/FCB的PPP-AR定位结果相当。其中,三频PPP-AR的动态和静态收敛时间均优于双频,多系统PPP-AR定位的初始化时间和定位精度也均优于单系统。伪距/相位OSB可直接用于修正对应的观测值,减少偏差处理中的组合与转换,并简化GNSS PPP数据处理流程,提高了频率选择的灵活性,使用户端算法更简单方便。
董岳张小红任晓东
关键词:模糊度解算
联合GNSS/LEO卫星观测数据的区域电离层建模与精度评估被引量:3
2021年
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对于提高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低轨卫星的快速发展为建立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仿真数据模拟获得2017年1月1日—30日LEO(low earth orbit)和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观测数据,星座类型包括60、96、192和288颗卫星,以非洲区域为例,利用该数据研究GNSS和LEO卫星穿刺点的覆盖情况和联合建模精度。结果表明:加入LEO卫星后,穿刺点分布改善明显,能够大幅度提高穿刺点密度;单颗低轨卫星穿刺点的范围比GNSS卫星大,LEO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明显;随着低轨卫星数量的增加,融合建模的精度也随之提高;在12:00时东经30°不同纬度范围内,单GNSS建模和GNSS+288 LEO建模差值最大为-1.6 TECU(total electron content unit);随着建模时长的增加,融合建模结果和单GNSS结果差值逐渐变小。
赵智博任晓东张小红陈军马福建
关键词:数据仿真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新方法被引量:34
2013年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序列法(ARIMA模型)进行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新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探测方法(四分位距法、滑动时窗法)预测TEC背景值的精度.结果表明,时间序列法预测背景值的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预报背景值的平均偏差要比传统方法小2倍左右,说明传统探测方法预测的背景值具有较大系统偏差.为更准确地探测震前电离层扰动,除了得到准确的参考背景值,还需得到更加合理的探测限值,由此本文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限差确定策略.最后,以2012年1月10日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为例,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其震前电离层的异常扰动情况,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震前第13天、第8~9天、第1~2天和地震当天电离层均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异常.而且,其正异常(观测值高于正常值)一般发生在震中以北,距发震时间相对较远;负异常(观测值低于正常值)则在震中各方向均会出现,且距发震时间较近.同时,通过对异常结果分时段统计,发现在发震时刻前,距发震时刻越近的时段发生异常的频率越高,此规律将会对未来更为准确的预报发震时段提供重要参考.
张小红任晓东吴风波陈玉阳
关键词:时间序列法TEC电离层异常ARIMA模型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短期预报被引量:53
2014年
在充分考虑乘积性季节模型的情况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TEC值序列进行预报分析。以欧洲定轨道中心(CODE)提供的2008—2012年电离层TEC值为样本数据,重点分析该方法在不同电离层环境(电离层平静期和活跃期)和不同纬度下的预报性能以及影响该方法预报精度的因素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在预报精度方面,电离层平静期和活跃期预报6d的平均相对精度可达83.3%和86.6%;而平均预报残差分别为0.18±1.9TECU和0.69±2.6TECU,其中预报残差小于3TECU分别达到90%和81%以上;而且两个时期都具有纬度越高相对精度越低而绝对精度越高的规律。在影响因素方面,预报精度会随TEC样本序列长度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样本序列增加到一定值(约30d左右)后,其相对精度提高不大;而相同样本数据的预报精度则会随预报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初期并不明显,但超过30d其相对精度将随时间明显降低。
张小红任晓东吴风波芦琪
关键词:电离层预报时间序列总电子含量
PPP/PPP-RTK新进展与北斗/GNSS PPP定位性能比较被引量:71
2020年
首先简要回顾了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现状,重点总结了高采样率钟差实时快速估计、多系统组合PPP模糊度固定、多频GNSS PPP模型及其模糊度固定、PPP快速初始化、PPP-RTK等若干热点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利用目前四大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北斗)最新的实际观测数据,全面比较分析了各系统及多系统组合PPP定位性能,重点给出了北斗二号+北斗三号PPP浮点解和固定解的定位精度、收敛时间和首次固定时间。结果表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经可以实现与其他导航卫星系统基本相当的PPP定位性能。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组合PPP的收敛时间/首次固定时间20~30 min;静态解的东、北、天方向定位精度在毫米到厘米级;动态解水平方向约5 cm,高程方向约7 cm;多系统组合可显著提高PPP定位精度、收敛时间和首次固定时间:固定解定位精度比浮点解在东、北、天方向分别提升了14.8%、12.0%和12.8%;相比单GPS,多系统组合PPP浮点解的收敛时间和固定解首次固定时间分别缩短了36.5%和40.4%。
张小红胡家欢任晓东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与收敛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介绍了目前国际全球定位系统服务(IGS)组织提供的实时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改正系数(ROCC)的基本参数以及能够进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软件(BNC)(即BKG NtripClient,由BKG开发的一款用于实时同步接收、解码及转换的GNSS数据流管理软件)。选取了25个全球IGS跟踪站,并基于BNC软件分析了IGS提供的15种ROCC产品对测站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与收敛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NC软件,15种ROCC产品均能在平均15min的时间收敛,并且在N、E方向达到6~8cm,U方向10~20cm的定位精度;且不同ROCC产品其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任晓东何俊张小红
关键词:收敛性BNC
顾及电离层延迟高阶项改正的精密单点定位被引量:15
2013年
给出了顾及电离层二阶项和三阶项延迟改正的非差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利用全球均匀分布的38个IGS跟踪站,对比分析了不同纬度、不同电离层环境下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GNSS观测值以及静态PPP解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低纬度地区的静态PPP的定位结果影响最为显著,可达3~5mm;而对高、中纬度的影响则较小,分别为亚mm和mm级水平;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南北(N)方向,呈向南偏移的趋势,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该分量可达3mm以上,是E方向和U方向的2~3倍。此外,电离层活跃程度对定位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其活跃期影响值相对于平静期影响值高20%~30%。
张小红任晓东郭斐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纬度
BeiDou、Galileo、GLONASS、GPS多系统融合精密单点被引量:82
2015年
随着中国BeiDou系统与欧盟Galileo系统的出现以及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恢复完善,过去单一的GPS导航卫星系统时代已经逐步过渡为多系统并存且相互兼容的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multi-constellati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multi-GNSS)时代,多系统GNSS融合精密定位将成为未来GNSS精密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GPS、GLONASS、BeiDou、Galileo 4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融合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实测数据,初步研究并分析了4系统融合PPP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系统观测几何构型不理想的区域,多系统融合能显著提高PPP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4大系统融合的PPP收敛速度相对于单GNSS可提高30%~50%,定位精度可提高10%~30%,特别是对高程方向的贡献更为明显。此外,在卫星截止高度角大于30°的观测环境下,单系统由于可见卫星数不足导致无法连续定位,而多系统融合仍然可以获得PPP定位结果,尤其是水平方向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这对于山区、城市以及遮挡严重的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任晓东张柯柯李星星张小红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BEIDOUGALILEOGLONASSGPS
IGS数据产品智能化下载软件Ider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2012年
介绍了IGS数据产品存放及文件命名规则,利用C#开发语言并采用多线程技术开发了批量下载IGS数据产品的软件,该软件具有支持全部IGS数据产品类型下载、实现自动下载自动解压、下载速度比单线程下载速度提高一倍并且对高频数据提供自动格式转换和合并等优点。
任晓东刘俊峰郭博锋张小红
关键词:多线程批量下载高频数据
综合多种方法分析中国区域TEC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基于时序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分解方法,利用1999~2013年IGS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对中国区域TEC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EC随空间分布白天差异大而夜间较小;总体上在低纬地区高于中纬地区,在冬季存在异常;一天中,其峰值一般出现在LT12:00~16:00,谷值在LT04:00~06:00,其中峰值时刻随纬度的增大而向前推移;平静期TEC在春季出现一年中的峰值,而活跃期则在秋季;TEC存在明显的183 d的半年周期。另外,中国区域除2001年外不存在"冬季异常"现象。
吴风波吴仁攀任晓东
关键词:IGSTEC频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