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娣

作品数:74 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病毒
  • 22篇细胞
  • 20篇免疫缺陷
  • 19篇缺陷病
  • 19篇免疫缺陷病
  • 19篇免疫缺陷病毒
  • 16篇人类免疫
  • 16篇人类免疫缺陷
  • 16篇人类免疫缺陷...
  • 16篇HIV/AI...
  • 15篇HIV/AI...
  • 13篇疾病进展
  • 12篇淋巴
  • 12篇感染者
  • 11篇淋巴细胞
  • 11篇HIV-1
  • 10篇中和抗体
  • 10篇抗体
  • 9篇HIV感染
  • 8篇受体

机构

  • 72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吉林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4篇代娣
  • 55篇尚红
  • 38篇韩晓旭
  • 36篇姜拥军
  • 35篇张子宁
  • 35篇王亚男
  • 28篇刁莹莹
  • 26篇张旻
  • 20篇耿文清
  • 18篇刘静
  • 11篇范霞
  • 10篇赵彬
  • 9篇郭晓临
  • 9篇王倩
  • 8篇张岩
  • 8篇赵连爽
  • 7篇胡清海
  • 7篇康辉
  • 7篇张晓丽
  • 6篇陈昕

传媒

  • 18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14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标志物及ALT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和连续监测法检测了345例血清标本HBV-DNA含量,HBVM(HBsAg、HBsAb、HBeAg、HBeAb、抗HBcIgM)表达及ALT水平。HBsAg、HBeAg(和抗HBcIgM)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和抗HBcIgM)阳性患者、仅HBsAg阳性患者及HBsAb、HBeAb阳性患者(P<0.01)。血清HBeAg阳性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8.7%,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的61.6%(P<0.01),并且血清HBeAg阳性标本HBV-DNA含量(log值,7.42±1.43)也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4.36±1.73)(P<0.01);在HBV-DNA含量小于107copy/mL的标本中,ALT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P<0.01)。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HBVM、AL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范霞代娣杜毅鑫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pDCs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了解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cells,pDC)绝对值的变化,分析其与HIV感染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集56例未经治疗的HIVAIDS患者及34例健康人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检测技术,分析计算三色荧光抗体标记的全血中pDC(Lin1-HLADR+CD123+)绝对值。结果AIDS组pDC绝对值为3.31个μl(0.31~6.46个μ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HIV慢性感染组及HIV感染疾病长期不进展(longterm non-progressors,LTNP)组(P<0.01)。HIV慢性感染组pDC绝对值为5.27个μl(2.25~9.80个μ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LTNP组(P<0.01)。LTNP组pDC绝对值为9.95个μl(6.16~20.88个μ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84个μl,3.45~13.97个μl,P<0.01)。56例HIVAIDS患者pDC绝对值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1;r=0.488,P<0.01),与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4,P<0.05)。结论HIVAIDS患者pDC数量减少,并且随疾病进展逐渐下降;HIV感染LTNP的血pDC数量显著高于HIV慢性感染者及AIDS患者,甚至高于正常对照。提示外周血pDC在控制HIV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与艾滋病疾病进展明显相关。
耿文清尚红姜拥军张子宁韩晓旭刁莹莹代娣王亚男刘静张旻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艾滋病长期不进展者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HIV/AIDS患者经血
沈阳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布及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不同年龄组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及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7311例18~85岁女性进行 HPV 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TCT)检测,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对实验数据应用 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岁年龄组感染率显著高于30~<40岁组、40~<50岁组和≥50岁组(P <0.05)。沈阳地区最常见高危型 HPV 亚型为:16、52、58、53、33、31和18;低危型HPV 亚型为81、11和6;前4种高危亚型占高危型总数的67.3%。这4种亚型中,≥40岁组感染率与小于4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P =0.00)。排前2位的低危亚型感染占低危总数的74.8%。在宫颈病变中,子宫颈浸润癌(ICC)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宫颈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0~<50岁年龄段是宫颈病变好发年龄,占37.1%,比其他年龄段患病率高(P <0.01)。HPV16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HPV DNA 分型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手段,是对细胞学漏诊的有效补充,是对 CIN 患者的治疗及术后随诊不可或缺的检查。
赵连爽陈静静云科代娣陈昕程仕彤朱戈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子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
中国东北地区成年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绝对计数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成人NK、NKT和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单平台法检测1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NK、NKT、CD3+T、CD3+CD4+T、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数。结果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成人外周血NK、NKT、CD3+T、CD3+CD4+T、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数等参考范围;男性NK细胞数量和NK%高于女性,其余各指标男女无明显差别。35岁以下成人CD8+T细胞数量高于60岁以上成人(P<0.05),CD8+T细胞数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1,P<0.05。结论中国东北地区成年人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西方人群,且NK细胞数量和百分数与性别相关,而CD4+T细胞数量与国外参考范围相近。
范霞姜拥军王亚男代娣耿文清刁莹莹张子宁林华尚红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NKT细胞T淋巴细胞
多重荧光PCR分管技术与膜杂交技术在HPV筛查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应用多重荧光PCR分管技术及膜杂交技术分别对100例疑似宫颈癌的门诊患者的子宫颈鳞柱状交界处上皮细胞样本进行HPV筛查,并对两种技术及结果进行比对研究。方法应用多重荧光PCR分管技术对临床表现疑似宫颈癌的100例患者进行21种基因型的筛查及病毒载量的标准化定量,应用膜杂交法对100例患者进行21种基因型的筛查(两种技术分别筛查的21种基因型中有17种是相同的,4种是不同的),并以测序技术作为金标准,对上述两种技术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并对两种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多重荧光PCR分管技术检测出阳性病例为22例,传统膜杂交法检测出阳性病例为13例,有差异性结果的10例患者样本经测序验证,均证实为感染了HPV病毒。利用SPSS软件对二者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分析,数据分析证实两种技术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发现多重荧光PCR分管技术在HPV筛查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阳性检测率及阴性预测值,这更能够有效避免阳性病例的漏检,提高宫颈HPV感染的筛查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妇女宫颈癌的检出率。
张睿代娣郭晓临
关键词:HPV基因型
lncRNA XIST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lncRNA XIST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具体涉及lncRNA XIST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在制备胃癌诊断产品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治疗靶标在制备胃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证明了lncRN...
杨紫伟梁唅郭晓临李浩夏楠高琳琳代娣孙艳飞董晓龙戴锦娜孟鑫张家红
吉林市HIV/AIDS患者病程及抗病毒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吉林市9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疾病进展情况;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HIV/AIDS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般情况,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定期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检测以监测疾病进展,用HAART治疗HIV感染者/AIDS病人,监测病毒学及免疫学变化,观察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吉林市9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86例(92.5%)经血液感染且合并HCV感染。估计感染时间在8年以上者88例,其中20.5%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50%为200~500/mm3,29.5%>500/mm3。接受HAART治疗的23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前平均病毒载量为5.06 log拷贝/ml(4.39×105拷贝/ml),治疗12个月后平均下降3.47log拷贝/ml(P<0.001),其中16例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40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上升48个/mm3(P<0.05)。结论吉林市存在部分疾病进展缓慢的HIV感染者;HAART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司他夫定和去羟肌苷联合应用使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感染者疾病进展和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确定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宝贵刘静李秀金王亚男张子宁刁莹莹代娣姜拥军尚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进展
男男同性恋HIV-1感染者原发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研究辽宁省男男同性恋者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人群中耐药突变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1999~2007年门诊随访的46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提取血浆中HIV基因组RNA,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蛋白酶基因全序列和逆转录酶基因1~250氨基酸编码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后,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例B亚型HIV-1感染者携带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L90M原发耐药变异,另1例CRF01_AE亚型毒株感染者携带M46I原发耐药变异,而其余病例在蛋白酶编码区只存在次要变异。由高到低依次为.L10I3例,A71T1例。逆转录酶编码区未发现任何耐药变异。结论在辽宁省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已经发现有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毒株的传播。
韩晓旭代娣卢春明谷渊赵彬张旻刘静尚红
关键词:原发耐药男男同性恋
超声造影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微循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性,体重200~250克,随机分为2组:(1)假手术组(Sham组,n=18);(2)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n=18),又分...
张云飞王学梅李弘代娣张倩倩李晓姝
文献传递
HCV—RNA水平对HIV/HCV合并感染者HIV疾病进展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HCV—RNA水平对HIV感染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391例不同途径HIV感染者进行抗HCV—IgG、HCV—RNA、HIV—RNA、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免疫活化指标检测,比较HCV—RNA水平高组和低组病毒学及免疫学相关指标差别,分析HCV—RNA与HIV—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1)有偿供血组(93%)和静脉吸毒组(97.5%)抗HCV-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性接触组(20.1%);在抗HCV—IgG阳性的HIV感染者中,静脉吸毒组HCV—RNA阳性率(89.9%)显著高于有偿供血组(48.3%)及性接触组(62.5%),P均〈0.01。(2)HCV—RNA水平和HIV—RNA水平正相关(r=0.237,P〈0.01),与CD4计数负相关(r=-0.201,P〈0.05)。(3)HCV—RNA高组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表达高于HCV—RNA低组(P〈0.01)。结论高水平的HCV—RNA可能是HIV感染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刘静姜拥军张旻陈昕张子宁周立平范霞王亚男胡清海代娣丁海波尚红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疾病进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